小男孩一定要割包皮嗎?醫師:沒事別亂割,小心這些恐怖併發症,還會把下面掰彎

2017-11-07 12:55

? 人氣

世界衛生組織也具體指出,男性包皮環切可以降低60% 感染HIV的機會,但AUA提醒:包皮環切不應該被當作預防HIV 感染的唯一途徑,安全性行為以及妥善的防護措施才是最重要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割包皮手術並非絕對必要

在台灣,大多數家庭並沒有因宗教因素讓新生男嬰接受包皮環切手術,卻經常因為小男孩包皮過長、沾黏,或是包皮紅腫疼痛就醫。

一位非常活潑,還在念幼稚園的小男生被媽媽帶來看診,希望能安排割包皮手術。

「他包皮發炎已經好幾次了,朋友都建議把包皮割掉就好了。」媽媽開門見山的說。

我幫小男生做檢查,他不肯配合,在診療床上爬上爬下,沒有一秒鐘安靜。

「包皮確實有一點長,有一點輕微的發炎,我幫弟弟開一些藥膏,抹在包皮上,先觀察一下。」

「什麼? 還要抹藥、觀察? 不是把包皮割掉就好了嗎?」媽媽驚訝的問。

「弟弟的包皮確實有點長,但是並不是一定要接受包皮切除的手術。弟弟年紀這麼小,要接受手術,一定很害怕。更何況這個手術要接受全身麻醉,也要評估全身麻醉的風險。」

「全身麻醉?割包皮是很簡單的小手術,局部麻醉就可以了吧!」媽媽問。

「局部麻醉?」我看了看小男孩,「媽媽,您覺得他可以配合的在手術台上平躺15 分鐘,讓醫師開刀嗎?」小男孩正在檢查床上跳上跳下,護士阿姨在後面追。

「乖乖平躺15 分鐘?我看不可能。他非常怕痛,打針都要呼天喊地。」媽媽終於抓住兒子,點點頭說。

「是啊,不然,我們可以先局部塗抹藥膏,保持包皮的清潔,先觀察一段時間,您覺得如何?」我這樣建議。

媽媽接受了我的建議,使用含類固醇的藥膏治療。一個月後回診,小弟弟原本緊縮的包皮已經能夠打開了。

小男生究竟應不應該割包皮呢?

目前泌尿科醫師的意見通常是:除非絕對必要,不建議在幼兒或兒童階段接受包皮手術,因為需要全身麻醉,增加了麻醉的風險。且包皮環切手術也有危險性,例如出血、感染、陰莖受傷、尿道阻塞、陰莖彎曲等。但發生嚴重後遺症的機會相當低,較輕微的併發症發生率大約為3%。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AAP)2012 年的聲明指出,新生兒割包皮對健康的好處超過手術風險,但該學會並未建議所有男嬰均應接受割包皮手術,應由父母與醫師妥善討論後決定。

青春期之後,如果包皮過長(勃起的時候龜頭無法外露)造成清潔不易或是反覆發炎,可以考慮在局部麻醉之下接受這項手術。至於若想要預防HIV 感染還有性病,全程使用保險套以及安全性行為,才是最重要的預防途徑。

鄒醫師健康小叮嚀

天生我材必有用

包皮絕非一無是處,不僅有保護龜頭的功能,對於有尿道下裂,或因燒燙傷而需要植皮的患者,自己的包皮提供了絕佳的皮膚來源。在幼兒時期,如果包皮紅腫疼痛,有發炎的現象,絕大多數可以採保守治療,塗抹含類固醇的藥膏並保持包皮清潔,就能得到改善。

作者介紹|鄒頡龍醫師

「婦女泌尿學」與「排尿障礙治療」的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專科醫師,紐約康乃爾大學醫學中心、美國紐約Albany醫學中心研究員。現任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專任教授,泌尿部主治醫師,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監事,並擔任台灣泌尿科治療指引委員會主任委員。
將醫學專業與熱愛的電影,音樂與文學融合,在《聯合報》「元氣周報」撰寫「從電影看醫學」專欄三年多,希望透過電影,人們能了解自己的身體,更能透過劇中的故事與音樂,撫慰心靈。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泌尿科醫師的電影處方箋:28部經典電影,讓你性福.健康有醫劇》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