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只見過一面的人對你念念不忘?資深空姐教你這3招,其實每個人都做得到

2017-11-13 16:11

? 人氣

【重點②】「成為被選中的人。」

研討會等工作多的時候,我一年會上台兩百次左右。我察覺到從聽講者身上,一定能夠看到一個「共通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舉例來說,假設帶領「一班三十人」的研習時,六人一組,將四張桌子面對面並排,再將一張桌子排在其中兩張的邊上,使桌面形成一個長方形。依照進入室內的順序,請聽講者坐在「喜歡的地方」,不可思議的是,「類似的人」會組成一組。像是「同一桌坐的都是活力充沛、人來瘋的人」、「同一桌坐的都是靜靜地聽我說話的人」、「同一桌坐的都是年長者」等。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呢?那是因為大家會在一瞬間判斷「喜歡」或「討厭」,然後「挑選人」

「那一桌的人打噴嚏時,手沒有摀住口鼻。一定是不懂顧慮別人的人。我討厭跟那種人在一起。」

「那一桌的人都是比自己年長的人。大家看起來好嚴肅,所以避開那一桌吧。」

「那個男人儀容整潔,西裝筆挺。感覺工作能力很強,我想和他聊一聊。」

但是, 儘管手沒有摀住口鼻,也不見得不懂顧慮別人。年長者未必嚴肅。儘管身穿整潔的西裝,也未必工作能力很強。不過,我們往往會擅自聯結思考,像是「手沒有摀住口鼻=不懂顧慮別人的人」、「年長者=嚴肅的人」、「儀容整潔的人=工作能力很強的人」。

據說朋友I(男性)透過「每天有精神地打招呼」,免於被裁員。因為上司認為能夠「每天有精神地打招呼=工作能力很強」。這正是「見微知著」。我們會從細微的一件事,類推其他的所有事情思考

倘若如此,若是努力被身邊的人「認為是好的」,「成為被人選中的人」,人生應該就會改變。

【重點③】「養成每天的習慣」

我擔任研習講師,只有一件「感到遺憾的事」。那就是「有人好不容易接受研習,卻沒有改變」。

他們之所以學了也沒有改變,是因為「沒有行動」。「知道」和「做得到」是兩回事。即使知道「 大聲、有精神地打招呼」很重要,卻沒有付諸行動。即使付諸行動,也一、兩次就停止了。這樣的話,不算是「養成了習慣」。

正因為長時間、不斷地累積小習慣,才能給予對方「他是個工作能力很強的人」、「他是個有禮貌的人」這種印象。

唯有一直看真品,才會知道「真品的光芒」

我認識的一位教授曾問我:妳知道珠寶鑑定師「怎麼進行能夠辨別出真鑽和假鑽的訓練嗎?」他說:答案是「一直看真鑽」。

一直看「唯有真鑽才能綻放出的光芒」,看好幾千次。這麼一來,就會明白真鑽和假鑽的光芒的差別。

我聽完教授的話, 心想:「這跟想令對方開心的顧慮、體貼、關愛完全一樣」。不知道真正的體貼和顧慮的人,無法真正體貼、顧慮別人。因為自己如果沒有體驗過真正的體貼、顧慮,就無法想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