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有4種?誰是高風險族群?這篇超簡單圖解帶你從頭了解糖尿病的發生與控制!

2017-08-24 12:14

? 人氣

高血糖高滲透壓症

主要發生在第二型糖尿病患,當體內血糖、血液濃度與滲透壓逐漸升高,患者會有脫水、意識不清的症狀,甚至可能造成急性腎衰竭,必須終生洗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政昇處方宅配藥局iHealth提供)
 

低血糖狀態

奇怪,糖尿病不是因為體內血糖過多所致,怎會跟低血糖有關呢?問的好!雖然控制糖尿病的首要目標是降低血糖,但要是在治療過程中不慎降太多(如胰島素使用過量、未按時進餐等),一樣會產生急性併發症。

當症狀發生時,患者會有暈眩、心悸、發抖、噁心、冒汗等徵兆,嚴重時甚至會意識不清、休克、成為植物人,甚至是生命危險。

糖尿病併發症─慢性

在慢性併發症方面,相關疾病遍及全身上下,可粗分為「大血管」與「小血管」兩種類型。

(圖/政昇處方宅配藥局iHealth提供)
 

大血管病變

所謂大血管,指的是人體重要動脈(如提供心臟養分的冠狀動脈),糖尿病患不只血糖高,其血液中亦容易有高量的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這些物質都可能使血管發生「粥樣硬化」,所謂粥樣硬化,指的是血管內堆積以上物質,造成管壁栓塞、病變的狀態。

若發生部位在腦部,就會有中風風險,且糖尿病患罹患中風的機率也高於常人2至3倍;如果是心臟部位,後果就是高血壓、心肌梗塞等疾病,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臟病的機率也高出一般人2倍,而在所有因糖尿病併發症死亡的患者中,心血管疾病佔了總死亡人數60%以上。

大血管病變也容易使患者足部產生一系列病症。如果流入足部的血液減少,患者會發現足部脈搏變弱、溫度降低,此外,患者足部的傷口也不易癒合,容易發生足部感染症狀,時間一久,足部便可能因長期缺血、細菌感染等因素造成組織發黑壞死、足部潰瘍,甚至截肢。

由於足部的大血管病變常伴隨神經系統異常,糖尿病患較難察覺腳上的傷口,因此應保持足部清潔,定期檢查是否有水泡、擦傷等狀況,並添購舒適合腳的鞋子,避免穿著涼鞋、拖鞋。如果真的發現傷口,應立即就醫。

小血管病變

至於小血管病變指的是微血管因糖尿病受損,導致血流異常、出血等症狀,常見的病變部位是眼部、腎臟,以及神經系統。

神經病變

神經病變是較容易察覺的併發症,在感覺神經方面,患者會感到手腳發麻、觸覺遲與冷熱感遲鈍、平衡感變差;在自主神經方面,則會有皮膚乾燥、排汗異常、排尿無力甚至失禁、性功能障礙等症狀;如果患者的手指、腳趾靈活度降低,或有肌肉無力、萎縮等情況,則可能是運動神經產生病變。

視網膜病變

視網膜微血管發生病變,患者容易感到疲倦、眼部發癢、視力模糊,嚴重時可能失明,或罹患青光眼、白內障等其他眼部疾病。一份2011年的流行病調查發現,在所有糖尿病患中,每10人就有3人有視網膜病變問題,盛行率高達31.1%。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