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重訓好處超多!體育博士:重訓不只讓人變壯,還能對抗3大老化症狀

2020-10-05 17:18

? 人氣

(示意圖/方格子提供)
何立安老師的媽媽訓練(圖/方格子提供)

四、低強度高耐力的運動風險

很多醫學界都會鼓勵低強度,以減少對骨頭的衝擊,但低強度高耐力的運動方式像是慢跑,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並不是好的入門運動,在缺乏肌肉的保護,也很容易有運動傷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何老師提出一個警訊,這樣的運動習慣會讓身體適應分解型的方向,分解型的訓練在對已經有肌少症危機的訓練者,很可能在減脂肪效益之前,先失去更多的寶貴肌肉量。

中老年人的肌力訓練有燃眉之急,肌力的退化會提高運動參與的難度,進而運動參與的意願,減少運動參與,這是一個一旦開始就會越來越嚴重的惡性循環,因此必須要在訓練初期就以盡量阻止退化為首要目的。

那些偽訓練,那種似是而非的運動,像是散散步、墊腳尖練腿力,一些醫生會推廣這種低強度的「肌力訓練」,但何老師認為這只是動態生活型態,比起靜態的生活好一點,要抵抗過老化流失也只是徒勞,時間到了仍舊會把老人家送到輪椅上 。

總結

要老人舉起大重量在台灣依舊是很新鮮的觀念,有很多固有的迷思,醫學也無法真正解決這些問題,老化的問題是二戰後的新問題,過去也太過仰賴醫療和長照,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我們年輕人不可能犧牲自己的事業和生活去一直照顧失能的老人家,這不是我們不孝順,而是我們還是要賺錢才能顧好自己,才能照顧自己的老人家,我們樂見的是老人家靠著自己的力量站起來,而不是保持著服老的心態,不斷地看著自己身體逐漸老化,那真的是很難過,沒有孩子是欣喜非常的把自己的老人家放在養老園的。

社會也彌漫著「疲勞感」,讓自己很爽變成一個商業市場,不需要運動、吃減肥藥、或是酵素的市場一直崛起,但真正要身體健康才不需要花那麼多錢,正確的飲食,以及要花的是時間去運動,不該一直讓資本主義一直順從我們懶惰的習性,這會讓失能的問題一直發生,不論是身體還是心理。

有一段話讓我感觸很深,何立安老師在SBD的影片上說:

「其實人不要等到有權力的時候,才來改變世界,很多人都認為說,這是上級規定下來的,我不能不做。上級有這個機制命令你做事情,你也有個機制,向上級反應問題的嚴重性,如果說你認為身在任何角色都是人不由己的話,整個社會機器都身不由己的話,我們就朝向錯誤的方向,沒人踩剎車。」 「所有的改變都是緩和而漸進的,必須要有人持續投入努力。做為一個四肢健全、頭腦清晰的個人,你在這裡放棄了影響力,放棄可以對這社會有貢獻的權利時,那這事情要爛,你也是一起承擔。這不是勇氣不勇氣的問題,本來溝通就是雙向的,像我就積極溝通,最後只好辭職。」

我的想法

我們如果認為這個社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那我們就有責任讓他變好,不容易沒錯,但你知道不做的結果是什麼,那就沒理由好抱怨的,所有的改變都是先從自己開始。 我也告訴自己,必須先讓自己強壯起來,讓向上適應成為常態,精神和身體都強起來才是一切的基礎。

永遠要相信我們自己可以一直變強。這也是學習力的精神。

作者介紹|何昆陽

自詡為生態學家,但實質上很雜食的人,喜歡生態也愛心理學,認為知識不該太挑食,目前正努力撰寫轉化書籍筆記。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原標題:學習力(四):人體適應的強大,《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

責任編輯/連珮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