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童年的美好記憶裡,父母永遠都缺席…專家:這4種家長給孩子的創傷,竟和虐兒差不多

2020-09-30 10:29

? 人氣

完美主義型父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一類的父母們認為,孩子永遠應該做到更好。即使孩子考試拿了全年級第一,卻仍可能因為某單科沒考到第一而受到責罵。他們對孩子只有無窮無盡的要求,卻缺少溫暖和鼓勵。

成人後,孩子們也會變成一個完美主義者,為自己設置不切實際的期望與目標,導致焦慮等種種問題。

父母缺失:

對於一些人而言,童年中是沒有父母存在的。這包括死亡、離婚、疾病、長期工作而忽視孩子,名存實亡的婚姻等等。

前些日子看到《人物》雜誌對沉珂的採訪——這位曾經被稱為中國網紅第一人的女孩。她的經歷完全是童年情感忽視的典型。

沉珂自己回憶,她的家境很好,爸爸是上市藥企的老闆,卻很少願意花時間跟孩子打交道。媽媽長年在國外度假。從小學四年級開始,爸爸將她轉至貴族學校。至此,父母幾乎從她的成長途中退場。「29歲了,我在現實生活中依舊無法獲得安全感。」這是我對那篇報導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被忽視的我們會是什麼樣?

很多人的童年可能都有類似的經歷。但問題是,這樣的童年在外人看來說不上有多麼糟糕。他們認為童年的創傷應該來自於遭受虐待、欺凌或者拋棄這類非常嚴重的事情。

那麼童年期情感忽視,究竟會在我們身上留下哪些痕跡呢,研究者總結了一些典型情況(包括但不侷限於):

1.自我價值以及自尊缺陷

童年期情感忽視的人通常會表現出「低自尊」,一個人自尊以及自我價值的形成和你的家庭密切相關。我們在家庭中成長,觀察,反饋,被愛,被讚揚,被指引和鼓勵。

但當父母因為種種原因沒能提供這些時,自我價值以及自尊就很有可能受損。於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你可能會覺得自卑,得不到支持,很容易被打倒,氣餒,孤獨,喪失歸屬感。

2.表達障礙

無法明確自己的感受與需求,更無法對外界表達出來。在意識到自己有對於愛、關懷和讚揚的需要時,覺得這是羞恥的,自己是不值得的,是需要被隱藏的。

3.感覺被剝奪,普遍的缺失感

在潛意識裡,你總覺得自己缺乏了某些東西,但又難以名狀。你也有可能覺得自己的生活中缺乏各種東西:愛,樂趣,金錢等等。更極端的情況,可能是覺得自己的生活空虛無意義。

4.憂鬱

一直以來,憂鬱都和喪失、剝奪感、需求不被滿足、低自尊、缺乏支持、無法明確的痛苦和失望等因素相關。因此,憂鬱也是童年情感忽視的一個常見後果。

5.成癮行為

童年情感忽視會造成孩子對生活喪失控制感,因此,一些人會轉而從成癮行為中尋求慰籍,重獲控制感。比如食物成癮、進食障礙、愛情成癮、性成癮等。

如何擺脫「童年期」情感忽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