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他有錢不還,卻拿去繳子女的學費?因為你不懂社會運作的潛規則:人際關係有優先等級

2020-09-08 17:03

? 人氣

如果你知道,錢一旦借出去,歸還並非是對方的當務之急。那麼你就應該遵循金錢關係的商務法則。(圖/photo-ac)

如果你知道,錢一旦借出去,歸還並非是對方的當務之急。那麼你就應該遵循金錢關係的商務法則。(圖/photo-ac)

(01)

網上有個討論:你什麼時候發現人心可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個留言稱:他有個從小玩到大的死黨,三十多年的交情了。有段時間頻繁找他借錢,他其實也沒錢,但顧及兄弟情義,咬牙借了。後來震驚發現,死黨不知什麼時候染上賭博惡習,拿著他的錢濫賭,當然是血本無歸。所以留言者聲稱,三十多年的友情,淪為死黨欺騙他的資本,讓他感受到人心的冷寒。

類似的留言還有,因為一點小錢,多年的交情化為烏有。

但實際上,這些事兒跟人心關係不大。

而是和我們受過的教育有關。

——我們的教育,只是一味填鴨,往我們腦殼裡塞知識。卻死活不肯告訴我們這些知識應用的範疇。這就好比我們是運動員,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老師不斷的強化知識要點,還有人給我們打氣灌雞湯。但是他們誰也不肯告訴我們將要參加的是場什麼遊戲,我們依據種種蛛絲馬跡,推斷場上應該是場足球賽。於是我們只穿小褲衩短背心衝出去,卻震驚發現,場上寒冬臘月,正在舉行冰球賽。那些光腳板上場的孩子,豈不是輸死?

所以,不要草率的把什麼事都歸於人心莫測。人心固然莫測,但這種莫測,考驗的是我們對人類社會規則和技能的把握。

所以我們要講一下社會隱秘規則,便於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正常行走。

(02)

在了解社會隱秘規則之前,先要知道一個原理:人品互動變化原理。

通常情況下,孩子會把這個世界分為好人,壞人。小孩認知不足,這樣看待世界可以理解,但如果成年人還抱有這樣的想法,這個人就得看腦醫了。

人品不是固化的,而是因應互動模式而變化。

曾經,有個姓張的劫匪,嫌命長了,在北京海淀區肆意活動,打算搶劫計程車司機。他上了一輛車,就聽司機熱情的和他打招呼:來了大哥,坐舒坦點,對於最近的國際形勢變化,大哥有何見解?

國際形勢……劫匪的敏感點被刺激到,話匣子打開,嗚哩哇啦開始發表高見。等劫匪的觀點發表完,車也到了地點。這時候劫匪沒法兒動手,只好付錢換輛車。

再換輛車,司機更熱情,劫匪還是沒辦法動手。就這樣劫匪一連換了四輛車,竟然始終找不到機會。後來劫匪被逮到,哭著說:北京的司機太熱情,太能聊了,這還讓不讓人搶劫了?

看看,這個劫匪固然是個壞人,可在這四個司機的認知裡,他就是個善良無辜的乘客,把乘客聊舒爽,是計程車司機的天職。因為司機們互動的模式正確,讓他們避免了與人性之惡對撞。

人品是雙方互動的產物。你的互動模式正確,好人仍是好人,壞人也有相當大的概率表現出好人的特質。但如果你的互動模式錯誤,壞人肯定要對你做壞事,而好人,也有相當大的概率對你不善。所以許多情況下並非是對方變了,而是你的互動模式是否正確。

那麼,什麼樣的互動模式才是正確的呢?

——正確的互動模式,不是固死的,而是依據人的關係等級而變化。

(03)

人類的關係等級,大致有五個:

最優等的是血緣關係

比如說,老張欠了你一筆錢,但現在老張發財了,你就會急切的趕來催債。

然而,如果老張是個正常人,那麼他和子女的血緣關係,一定是排在你的債務關係之前。所以老張更大的可能,是用這筆錢支付孩子「看世界」的成本,而不是優先還債。如果你對此有意見,那真是大可不必,老張的表現是正常的人性,你不可能跟人性頂撞。

排到第二位的,才是金錢關係

金錢關係無非不過是債務關係——債權優先,債務排後

債權優先的意思是說,老張現在賺到了錢,先花錢讓子女周遊世界,然後再用剩下的錢,僱兩個幫手去向欠了他錢的老劉追債。至於他欠你的錢,這事兒老張是不急的,總得先把老劉欠自己的錢要回來,再說你的事兒也不遲。

可老張明明有錢,卻死活不還你的債務,這不妥吧?

這個超妥的。

如果你知道,錢一旦借出去,歸還並非是對方的當務之急。那麼你就應該遵循金錢關係的商務法則——當對方有借貸需求時,要明確這樣幾樁事:

第一樁:為什麼要向你私人借,而不走商業貸款的路子?

第二樁:這筆錢使用的目的何在?何時歸還?

第三樁:抵押品是什麼?利息怎麼計算?

第四樁:擔保人是誰?他承擔什麼風險?

第五樁:逾期不還,應該怎麼辦?

有些發達國家的小朋友,從5歲就接受這五個問題的訓練。小朋友們看了第一個問題,就會恍然大悟,一個人不走正常的商業借貸路線,偏來找你借錢,他真正的動機是追求人生零風險。他的人生零風險,那些風險理所應當的落在你的頭上。

在西方,一個人如果願意以私人理由借錢給對方,潛台詞就是主動替對方承擔風險。但在咱們華人世界,願意借錢給人的朋友有好多,這又稱為雪中送炭。但你雪中送去的炭,鐵定會被對方燒掉取暖,然後你還想再把炭要回來,享受了「雪中送炭」的美名,再把炭拿回自己家,你怎麼想得這麼美呢?

社會上許多的債務糾紛,多是不明白人際關係優先等級,不知道債務處理的商業法則。

排第三位的,是社會責任

我們說一個人有社會責任,一定不是這個人特能說嘴,而是他掏出了真金白銀。比如說,你住在一個巷子裡,夜晚黑乎乎的嚇人,你在家門前安盞燈,替過往的行人照明,當然電費你自己掏。這就屬於盡一個人的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也是衡量一個社會好壞的標準。一個好社會,不需要你承擔什麼社會責任。但如果你一出門,放眼滿滿的社會責任,路燈是壞的,馬路沒人修,車輛橫衝直撞。甭問,這是有人沒盡到自己的工作職責,卻把這些推諉為你的社會責任。

排第四的,是守望責任

什麼叫守望責任呢?

街坊鄰居,甚至路人之間,都有著相互守望之責。比如你出門去見客戶,突見劉大媽跳廣場舞,扭腰扭得太誇張,摔倒在地。你急忙上前扶起,打車去醫院,跑前掛號跑後拿藥,這麼一番折騰下來,客戶早把訂單給了你的競爭對手,你公司因而破產,員工失業,再遭供應商索賠而入獄,這些就是你為社會守望買單。雖然極鬱悶,但是沒辦法。

排第五的,叫善良滿足責任

善良滿足責任,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做善事。

你家的孩子,就是隻四腳吞金獸,你掙多少都不能讓他們滿意,所以沒錢借給老張,也沒什麼社會責任需要擔當。可你還是認為自己是地球上最大最大的善人,於是你上網,忽見一位大哥哭訴,說他窮到沒有錢。你惻隱之心大發,立即轉帳兩毛一分。稍晚有人告訴你這位大哥是騙子,他家裡的別墅就有好幾幢。你會第一時間拉黑告訴你這個消息的人,因為你只是想證明自己是個善人,這跟大哥騙不騙沒關係。

利益關係是人類社會的主體,但華人比較講究,君子不言利。所以這些隱伏於人心中的利益格局,就成為無人說起的「潛規則」。我們痛恨這些潛規則,無非是因為在這個優先次序中,我們的利益被忽視了。我們的傳統講究雪中送炭,前提是你家裡的炭火足夠。人生的事沒那麼繁複,只是這個世界懲罰那些不肯思考的人。但如果你願意更深刻的了解人性,那麼你就是這個世界的主宰。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霧滿攔江。 (原標題:不是人心難測,是你不懂這些潛規則)
責任編輯/柯翎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