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想像席捲全球 馬奎斯的寫實人生

2014-04-18 20:05

? 人氣

哥倫比亞文學大師馬奎斯作品已成拉美文學史上重要典範(美聯社)

哥倫比亞文學大師馬奎斯作品已成拉美文學史上重要典範(美聯社)

17日逝世於墨西哥的哥倫比亞文學大師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生前以「魔幻寫實」風格著稱,全球熱銷5千萬本的名作《百年孤寂》(Cien años de soledad)更將魔幻寫實主義推上國際舞台。馬奎斯的身影揉合了記者、左派評論家、劇作家等多種身分,直言不諱的性格為他留下眾多親友及批評者,但他遊走於想像與現實的文學剪影,已成為拉美文學史上重要典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現實邊緣的奇幻常態


據馬奎斯所言,魔幻寫實主義體現了「神話、魔法與其他奇特的現象」。雖然馬奎斯8歲就離開加勒比海海岸附近的出生地阿拉卡塔加(Aracataca)小鎮,往後泰半時間居住於巴黎、墨西哥等地,他似乎仍然透過書寫回到此處,一個神話與自然神秘力量凌駕於冰冷理性演繹的地區。


那是拉丁美洲的混亂時期。紛亂的生活成為常態,現實與超現實事蹟幾近密不可分。在與祖父母共同生活的童年中,馬奎斯記得祖父時常敘說自己在19世紀哥倫比亞內戰時期的英勇事蹟,而祖母是個諸多行止都遵循迷信思想的人。這種混合著尋常與異常的生活點滴,累積了馬奎斯往後的書寫能量。


多年筆耕 享譽國際


50年代早期,馬奎斯進入新聞界,這份記者經歷也成為他小說的養分。白日記者工作結束後,馬奎斯在晚上與其他閒暇時間書寫小說。新聞寫作的磨練提升了他組織架構、掌握步調與控制讀者期待的能力。他也培養出對電影的巨大喜好,曾寫過幾齣電影劇本,也寫過電視肥皂劇,認為這是接觸到廣大觀眾的途徑之一。


在《百年孤寂》於1967年在阿根廷出版前,馬奎斯的3部著作為他帶來不錯的國內評價,但不算獲得巨大商業成功。躍上國際舞台的《百年孤寂》則改變了這一切,不僅吸引大批讀者,也影響多名外國作者,包括《魔鬼詩篇》(The Satanic Verse)作者魯西迪(Salman Rushdie)及智利小說家阿言德(Isabel Allende)。


馬奎斯曾自言對《百年孤寂》的巨大成功感到驚訝,並表示他認為1975年的作品《獨裁者的秋天》(El otoño del patriarca)的藝術成就更為完整。1982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時,他則在感言中提及了「一個烏托邦的夢想」,這也是他在1989年《迷宮中的將軍》(El general en su laberinto)中的主題。


左翼的社會關懷


馬奎斯深信作家具有一份公眾政治責任,也不懼身體力行。思想左派的馬奎斯與共產主義領導人卡斯楚(Fidel Alejandro Castro)情誼甚篤,也大力抨擊美國擴張至拉丁美洲的帝國主義。美國曾因馬奎斯協助在紐約設立古巴官方新聞通訊處分部,禁止馬奎斯入境長達10年。


馬奎斯早期著作《邪惡時刻》(La mala hora)(1962)是他關懷國內政治的心血之一,對50年代哥倫比亞政治鬥爭下造成的大量傷亡表達譴責。1996年寫成的《綁架新聞》(Noticia de un secuestro)則記錄了受哥倫比亞大毒梟埃斯科瓦爾(Pablo Escobar)綁架的10名人質解救過程。


曾協辦過左翼雜誌《Alternativa》的馬奎斯也極為反對拉丁美洲其他地區的軍事統治。他曾在1975年宣布封筆,除非智利軍事獨裁者皮諾契特(Augusto Pinochet)下台,雖然他最後並無法實現這個承諾。《預知死亡紀事》(Crónica de una muerte anunciada)在1981年出版,皮諾契特則掌權長達17年,1990年才離任。此外,馬奎斯也在福克蘭群島戰爭中站在反英立場。


想像魔力 沒有盡頭


1999年,馬奎斯罹患淋巴瘤。許多國際報導不時傳出他已徘徊死亡邊緣的消息。但馬奎斯仍然開始寫作自傳,便是2002年出版的《細說從頭》(Living to Tell the Tale)。馬奎斯的最後一本作品則是2004年的《我的鬱妓回憶錄》(Memoria de mis putas tristes),評價不一的回應促使馬奎斯決定淡出文壇。


對許多拉丁美洲人民來說,馬奎斯作品中呈現的生命深度與活力讓他們知道,即使出生在遠離政治與文化核心之處,想像的魔力仍然可以在全球受到認同。《百年孤寂》的書名也許看來疏離、悲傷,故事人物卻仍然展現了無比的奇幻活力。誠如馬奎斯於《愛在瘟疫蔓延時》(El amor en los tiempos del cólera)所寫的:「我愉悅地發現到,沒有盡頭的並非死亡,而是生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