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99%有隱性飢餓風險!你知道,煩躁、嗜睡、餐後情緒低迷都是營養不良跡象?

2017-08-07 08:30

? 人氣

營養不足或營養過剩都是營養不良,99%現代成年人有隱性飢餓風險。

原來如此:

四、五十年前許多國家或地區,因物資缺乏,普遍出現熱量和蛋白質攝取不足等營養不良問題,其外觀就是瘦骨如柴,甚至非州貧窮地區的孩子,因蛋白質攝取不足導致四肢如材、腹部腫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今物質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大部分的人自然而然認為現代人的營養比較好。這並不完全正確,無論在先進或開發中國家的營養健康問題,都屬於營養不良,只是問題的角度、層面不一樣。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 宣稱, 營養不良一直是幾個世紀以來, 全球性人類健康最嚴重的一個威脅。那麼到底什麼是「營養不良」呢?

營養不良的定義是:因食物供應不足,或營養素攝取不均衡,以致體內缺乏適當的營養素。

或者即使吃了,身體卻無法加以吸收利用,例如長期慢性腹瀉、消化障礙,或藥物的影響,使得體內營養素的存在量不足,導致生理功能受影響。

(圖/ajansmedialine@pixabay)
體內營養素的存在量不足,也是營養不良。(圖/ajansmedialine@pixabay

而這包括兩種完全相反的層面,「營養不足」或「營養過剩」都稱之為營養不良。營養不足是飲食中沒有攝取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無法維護正常的生理現象與生長,也可能是疾病的因素,導致身體不能充分利用所攝取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而營養過剩則是,熱量或某些營養素如飽和脂肪酸、糖、或鈉鹽的攝取量過多。

肥胖是現代營養不良的表徵

在一九五○年代以前,大部分地區物質缺乏,營養不足普遍存在社會之中,面黃飢瘦是貧窮的寫照,肥胖代表了發福、生活富裕。而今卻反過來,人人皆擔心熱量過剩,肥胖已在現代醫學上被標示為不健康的指標,甚至是教育、社經地位低落的表徵。

現代人的壽命較以往長,但健康、生活品質和營養狀態卻不見得比較佳。事實上,現今物質過剩的環境下,不少人的營養狀態,卻是處在缺盈不均的不良狀態。

一般人的日常飲食中,全穀類、蔬菜、水果、奶製品,和海產品等食物的攝取量, 與飲食指南的建議量對照, 會發現嚴重不足, 以至於普遍嚴重缺乏纖維、鉀、鈣、維生素D和必須不飽和脂肪酸。

長期缺乏重要營養素,恐怕會導致骨質疏鬆、便祕、心臟疾病、和體內發炎。反之動物性飽和脂肪、精製穀物、糖和鈉卻明顯超出每日飲食建議量, 長期下來會導致肥胖、心臓血管疾病、癌症、高血壓等慢性疾病。

另一個造成現代人,尤其是兒童出現營養不良的因素,是食用過多加工休閒食品。大部分的休閒食品是僅含有空熱量的垃圾食物,一九七七年至二○○二年間,美國人每天吃三次或多於三次休閒食品的百分比,從十一%上升為四十二%。研究人員也曾進一步詢問接受調查的孩子,發現在前一天吃了休閒食品的孩童,他們在第二天的三餐中所攝取的必須營養素的百分比會明顯下降。

(圖/時報出版提供)
配圖現代人營養攝取漢建議量的對照。(圖/時報出版提供)

跟著營養專家這麼做:

大部分人的身體一出生就已被設計成一個健康完整的個體, 是否能持續保持健康, 遠離疾病, 就必須提供身體適當的蛋白質、好的油脂、碳水化合物和微量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

如果感覺飢餓、煩躁、嗜睡或餐後情緒低迷, 這些都可能是供給身體的營養素和不足, 是營養不良的一種跡象。

將許多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的營養調查結果和營養建議量相互對照下,發現普遍不足的營養素包括纖維、鉀、維生素D、鈣、和質優的不飽和油脂。而攝取不足的食物為全穀類、蔬菜、水果、奶製品和海產。

反之攝取過剩的營養素為來自飽和脂肪的熱量、精製糖、鈉鹽。過剩的食物包括紅色肉類、家禽肉、蛋、精製榖類(麵粉、白米等)、含高果糖玉米糖漿的含糖或碳酸飲料,以及油炸食品。

作者簡介|白小良

中國文化學院家政系食品營養組畢業,之後七年半於馬偕醫院擔任臨床營養師,任職期間於1985年在馬偕醫院成立臺灣第一個腸道靜脈營養醫療小組。1986年赴美,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陸續獲得人類營養學碩士、公共衛生碩士、及營養教育博士。

任教於美國新澤西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兼任副教授 (2014─2016)、美國紐約市立社區大學兼任副教授 (2016─至今)。目前從事教職與寫作,期待藉由多年在學術及職場所得的營養專業經驗,提供大眾正確營養保健知識。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別讓錯誤的營養觀害了你:旅美權威營養專家,破除58個常見飲食迷思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