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一談起戀愛就想天天與情人膩在一起?美性學專家:人之所以陷入愛情裡是因為…

2017-06-13 06:20

? 人氣

在柏拉圖的著作《饗宴》(Symposium)中,喜劇作家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用一則寓言解釋人類為何有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你因為這一段而開始打瞌睡,我完全可以理解,不過不妨把這段內容替換成約翰.卡麥隆.米謝爾(John Cameron Mitchell)執導的電影《搖滾芭比》(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中的插曲「愛的起源」(The Origin of Love),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人類曾經是圓滾滾的生物,有兩張臉、四隻手臂、四隻腿和兩副生殖器,有些人類是兩個男人,有些則是兩個女人,有些則是一男一女。

然而眾神想要加強對人類的掌控,於是宙斯劈下一道閃電將所有人類一分為二,從此,人類便無法擺脫遭到撕裂的痛苦,一如海德維格(Hedwig)在電影中唱著:「直直劃下/貫穿心臟」(a straight line/down through the heart)。

2
彼此就是共度餘生的對象,然而兩人卻無法解釋為何對另一半如此著迷。(示意圖/Robert King@Unsplash)

根據這則寓言,愛就是追尋自身的完整狀態,人類在大地上四處遊蕩,只為尋找遺失的另一半。而當兩個一半找到彼此,阿里斯托芬如此說道:

「成對的人迷失在對愛、情誼與親密的讚嘆中,兩人視線絕不離開彼此,甚至可說是一分一秒也不放過:彼此就是共度餘生的對象,然而兩人卻無法解釋為何對另一半如此著迷。」

其實,這並不是人類陷入愛情的真正原因,不過,兩者的相似程度可能會出乎你的意料;人陷入愛情的真正原因是依附感,可以解釋為在生物層面對完整狀態的追求。

依附感是演化後產生的情緒機制,使得嬰兒與成人照顧者之間有所連結。我認為人類生產過程的痛苦,正如同被迫與自己的一部分剝離。名作家克里斯多福.希鈞斯(Christopher Hitchens)曾說,為人父母後,「你的心就在另一個人體內東奔西跑。」

小嬰兒也會產生依附感,因此總是會渴望更親近照顧自己的大人,從出生開始,依附感就促使人類追求自身的完整狀態:受到保護以及保護存在於他人體內的部分自己。

依附感就是愛。

進入青春期之後,人的依附機制會從對父母轉為對同儕依附,接著進入愛戀親密關係。有些特定的人類依附行為,會自然而然地啟動雙方的依附機制,不論是在嬰兒與照顧者之間,或是兩名戀愛的成人之間,例如眼神接觸、微笑、輕撫臉頰、擁抱等類似行為。不過隨著青春期的變化,性行為也成為依附行為的一環。

腦部顯影研究發現,中腦邊緣系統處理正面的親子依附經驗時,和處理愛情依附經驗時極為相似,而且兩種經驗大多是啟動享受機制,而不是渴望機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