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能重視技職體系,台灣為何不能?他一句話戳破12年國教教改下的悲哀結果

2017-05-16 07:20

? 人氣

很訝異黑手竟然有這麼高的收入嗎?真的不令人意外。根據《遠見》雜誌的調查, 二○一五年建築、土木工程業,求供比為六.○四,表示每六份工作,只能搶到一個工人。就算加薪搶工,可能還是得苦等兩個月才能找到工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工頭忿忿地說:「就算一天給三千元薪水,也是等嘸人!」

德國經驗,重視技職體系

德國,有百分之六十的學生不選擇就讀大學,反而從小就進入技職體系。

德國成熟的師徒制度,培育出許多世界頂尖的工藝人才,現在更是領導歐盟的工業強國。

為什麼德國做得到,台灣卻不能?在德國,擁有職業的工人與大學教授的社會地位一樣高,每個孩子從小就思考自己未來要做什麼、想做什麼。

借鏡德國:一個台灣人的日耳曼觀察筆記》作者劉威良提到,德國的實用高中與基礎中學學生,不以上大學為目標,而會去職場實習一兩個星期,從工作場域開始自我探索。

有的人喜歡玩摩托車,就去賣摩托車的店家實習;喜歡動手修理的,也可以去腳踏車店學習裝修;想走醫療行業的,也可以到醫院實習。

通常非普通高中的一般中學畢業生,大多有過實習經驗,就會比較自己的性向,知道以後該申請什麼樣的職業訓練,也比一般普通高中生更清楚自己的性向與志趣。

另外,一般德國普通高中畢業生,還不知性向者,通常也不會馬上去讀大學,他們多會去做志工或到海外學語言等,也可能去找職訓,學得一技之長。「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才是教改失敗的根本!

作者|黃益中

不在課堂,就在街頭的熱血教師

一九七九年生,新竹高中、師大公民訓育系畢,政大東亞所碩士,海軍陸戰隊預官。曾任國中教師,現為台北市大直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十二年國教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大會委員。課堂外的身分是台灣居住正義協會理事長,「巢運」發起人之一,並擔任公民教師行動聯盟發言人。
他心目中的品格教育是公平正義,最害怕學生長大後只會考試賺錢卻對弱勢冷漠,努力在課堂上翻轉刻板印象,取材時事進行公民思辨,啟迪多元價值觀念。把社會運動視為全民教育,積極參與社運,為年輕人發聲,向不公不義的社會宣戰。
著有《思辨: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寶瓶文化)。現為「風傳媒」、「udn鳴人堂」專欄作家。
二○一五TEDxTaipei年會:一堂從「居住正義」談起的公民思辨教育。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寶瓶文化《向高牆說不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