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新聞鋪天蓋地,該怎麼緩解不安情緒?心理師:別看太多負面新聞,焦慮感最易傷害家人

2020-02-05 16:03

? 人氣

民眾除了戴口罩防疫,也要注意不讓自己過度沉浸在過多消極信息中。(圖/unsplash)

民眾除了戴口罩防疫,也要注意不讓自己過度沉浸在過多消極信息中。(圖/unsplash)

編按:武漢肺炎疫情全球延燒,昨日(2/4)歸國台商專機確定出現確診病患,不少在社群軟體間流竄的小道消息更讓民眾人心惶惶。本文為中國心理諮商網站「簡單心理」授權轉載文章,雖為中國心理師針對中國管制區內民眾所寫,但內文建議同樣適用台灣讀者參考。

沒人想到2020年剛開始會發生這麼多的事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現在每天都會查看一下最新的疫情信息,然後查看最新的新聞進展。春節期間爆發傳染病,真的是對於中國社會的一大考驗。看到很多同行都在積極響應對湖北醫務工作者的心理援助,這真的是非常好的事情。在當前這個情況下,對於普通人群,我們不僅要做好物理防護,一定的心理防護也是需要的。我就大概寫一下作為不是一線醫護人員的普通大眾,在當前這種狀態下應該如何怎樣做好心理防護。

首先是在焦慮中明辨謠言,做好科學防護

焦慮和害怕是在當前情況下很容易產生的情緒,這些情緒當然都是自然的,是合理的。

當我們焦慮和害怕情緒一旦明顯出現,尤其是它們增強到一個程度後,我們大腦就會對於信息的分辨和思考的能力就會受到影響。當然,一個原因是由於一部分精力和注意力被大腦的焦慮和害怕的想法所佔據,於是能夠分配給大腦理性分析當前接受信息的資源就很有限。另外一個原因是焦慮和害怕心境下,由於警覺性的提升,我們很容易對於焦慮和害怕的信息過度關注。這種心理作用下,很容易出現證實效應和關注偏差。

當前的證實效應就是,片面和無意識地關注自己害怕的信息(不管是謠傳還是驗證過的),從而證實自己內心的擔心和害怕的想法是正確的。所以,很容易被一些別有目的的人利用大眾的焦慮來散佈謠言,比如吸煙抗病毒、熏醋殺毒等。

(圖/簡單心理提供)
(圖/簡單心理)

我們當下依然需要盡量保持冷靜,從可信的網站和資料中去查看當前疫情動態,了解什麼是冠狀病毒誘發的肺炎,理解這種肺炎究竟是什麼臨床表現,以及如何科學有效地預防傳染。

當然作為年輕人,我們更容易從科學的途徑來獲得科學的防護信息。我們這時候就需要更多地承擔起家庭科學防護的宣傳者,耐心和系統地在自己家庭內闢謠並宣傳正確的傳染病防護信息,從而更大程度地做好防護,保護我們的家人。

留意自己的焦慮和不安情緒水平

疾病的出現總是讓我們措不及防,瞬間打破了自己之前產生的,覺得自身超越普通人類的幻想,讓我們不得不面對自己也僅僅是一個普通的人類,自己也只能無奈地直面自己的脆弱。而這種脆弱背後,就是對死亡和不存在的焦慮害怕。當前充斥著的各種疫情信息和各種生活限制,都在不斷提醒著我們自己身體的脆弱和生命的有限,這些都會觸發人類深層的焦慮和不安。過度的焦慮和不安自然會對我們的身心狀態,以及家庭關係產生消極的影響。所以,在此時也是需要主動地去尋求一些自我心理壓力的調節辦法,或者尋求一些心理幫助。

避免對健康和軀體信號的過度關注

不管是焦慮情緒,還是當前對於這一傳染病的害怕擔心,很自然地會讓我們更關注自身的身體信息。適當的關注是當下所需要的,因為不僅僅是保護自己,也更是保護自己的家人。可是,也是需要覺察對自身的關注程度是否合理。

由於焦慮的情緒的存在,還有很多信息的傳入,我們很容易過分警覺自身的身體信號,比如體溫和咽喉感覺。在過度關注的情況下會很容易讓我們對一些信號進行錯誤的解讀,從而對自身的健康狀態產生懷疑,從而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以及對自身狀態的更過度警惕。這個情況持續發展會給身心帶來更大的健康風險。

我們在當下,首先要明確這次傳染性肺炎的症狀是什麼,然後客觀地看待自身身體的信號,理性分析自己的風險程度。如果自身判斷難以說服自己,可以讓理性一些的家人和朋友幫助自己判斷。

避免過度沉浸在消極信息中,避免遭遇太多創傷性體驗

當前與疫情和傳染病的信息鋪天蓋地。作為普通人,也是需要注意自身不要太過度地沉浸在過多的消極信息中。適度地獲得必要的信息是有利於我們了解當前情況,從而做出有效預防和正常生活計劃的。可是一些人是很容易被消極信息所俘獲,從而一直沉浸在消極的情緒中不能自拔。一些具體的傳染事件也可能會給一些人帶來創傷性體驗。

我們作為普通大眾,要適度地關注當前地疫情信息,避免過度地沉浸在消極的消息中,從而給自身的情緒帶來持續的壓力。其次,如果自身對負性事件承受能力有限,也需要克制自己過度地關注在具體的傳染事件和信息中。在這種情況下,也是需要保護好身邊老幼群體,避免過度信息傳遞給他們帶來心理壓力和創傷。

壓力下需要維持好家庭關係

恐懼會讓群體團結,焦慮會讓群體分裂。在當前情況下,每個人都處在一定的焦慮中,我們的情緒和行為很容易由於我們的消極情緒存在而受到影響。而這些影響很容易導致更多地關係矛盾和緊張,從而帶來更多的心理壓力。而更多的心理壓力又會促使心理和行為的消極化,從而將自身心理狀態和家庭關係推進一個惡性循環中。

我可以舉一個可能發生在家庭裡的情景:

A不聽勸告執意要出門,還不戴口罩。

B看到後,厲聲說道「又要出去,還不戴口罩,死在外面別回來了。」

(由於自身對於病毒的焦慮和由於先前反覆溝通無效的抓狂)

A聽到後很生氣了, 「不讓你管。」或者直接摔門而去。

當然這一對話中的衝突很激烈,可能不會發生在很多家庭成員溝通中。我在這裡只是想說明當前壓力狀態下,家庭成員間的溝通可能更容易出現矛盾衝突。

(圖/簡單心理提供)
(圖/簡單心理)

從最開始的焦慮和不安,帶來家庭成員間缺乏耐心和理解,從而帶來溝通上的困難,引發更多的家庭矛盾。當然,由於春節以及外出的限制,家庭成員不得不待在家裡。一些原本存在的隔閡和矛盾也是很容易在這個情況進一步點燃戰火的。

我們要注意內心的不安給我們心理和行為上帶來的影響,避免無意中傷害到最親近的家人。

在溝通中也要多去理解,並多去表達關心,而不是使用控制和攻擊。以愛的名義來脅迫和攻擊家人,想讓他們接受我們的觀點,最終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多學一些善意的情感表達,真實地表達內心的脆弱,這些都可以拉近心的距離,從而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畢竟大家都健健康康的,才是我們內心真正想要的。

作為家庭的一員,尤其在當前情況下,需要更好地承擔起責任,保護自己以及家人的健康。可以家庭成員間有更多情感分享和溝通,試著去了解彼此當前的感受和今後的計劃。在之前由於忙碌沒辦法一起做的一些活動,比如看書,看影視,現在也可以家人一起來做。這段時間也可以充分利用起來促進家庭成員間的連接感,獲得更多家的溫暖。希望這次疫情能夠快速得到有效的控制,希望大家都能健康無恙。

看更多【武漢肺炎疫情】最新報導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簡單心理(原標題:疫情之下,我們能做些什麼?——當下的心理防護)

責任編輯/李頤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