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是遠方賞山,結婚是直接爬山。」想當好老公、老婆,一定要做到這3件事

2016-12-16 12:11

? 人氣

一個在精神分析科執業12年的醫生,在43歲時被宣告罹患帕金森氏症。她在重大轉捩點上體會了生命的最真實的面貌,也在其多本暢銷書中分享當醫生以來看過的生命故事。這次,她說的是自己與丈夫的故事,把這份深摯情感傳到兒女心中......。

媽媽的腦海裡,經常浮現你們穿著禮服或燕尾服的樣子。在我心裡,你們好像永遠不會長大,但是,總有一天會離開我的懷抱,成為別人的丈夫或妻子。雖然我已做好心理準備,知道你們總有一天會獨立,但是如果那一天真的到來,我不確定能不能不讓自己流淚。因為光是想像,都足以讓我熱淚盈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跟你爸爸已經結婚32年了。結婚能讓你一秒上天堂,也能讓你一秒下地獄。夫妻間有時會用尖銳的言語和行為彼此傷害,有時又會若無其事地一起開懷大笑。

你爸偶爾會嚷嚷著說,他娶到工作狂老婆,一輩子連桌溫馨的晚餐都沒吃過。接著就會像翻倒的糖罐般,我一一跟他清算舊帳,像是一個人背著有心臟病的女兒去醫院、替賺不了錢的老公扛起家計、還要去醫院照顧公婆等。我碎念完後,他就會急忙說道:「好啦!好啦!妳把我罵到臭頭吧!」接著,兩人一陣哄堂大笑,事情就過了。

我知道你爸爸提起往事,是為了讓心力交瘁的我稍微舒暢一點。每當這個時候,我都覺得有他在真好。因為有一個心照不宣的人在身邊,讓我安心不少。

我老是抱怨他只顧外、不顧內。不過,在我的所有回憶裡,他不曾缺席。在你們牙牙學語的過程、第一次學會走路時、第一次上小學、第一次拿到獎狀……能跟我分享一切快樂的人只有他。

一起分享回憶,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啊!過去的回憶永遠富有意義,存在我們的心理,永垂不朽。假如沒有結婚、沒人與我分享這些回憶,就像被收在抽屜的日記,只有我一個人能看。

年輕人都說結婚要犧牲得太多,甚至可能失去「自我」,可是我卻不這麼想。

事實上,婚姻讓我更了解自我。媽媽、醫生、老婆、媳婦,一人分飾四角雖讓我苦不堪言,卻讓我從中發現自己的極限,學會控制自我,也更懂得包容。

遷就他人、無法做想做的事,這些並不意味著失去自我。跟隨他人的腳步,朝意外的方向前進,反而能拓展自己的可能性,自我成長。

婚姻能豐富兩個人的生活,過程中雖然會歷經無數的爭吵與摩擦,但只要好好調整,努力減少摩擦,婚姻生活會為你帶來滿滿的充實感。當然,這些需要你們的準備與努力。

夫妻關係出現問題的患者,最常說的話就是:「我老公(老婆)結婚到現在都一個樣。」可是,他們沒有意識到人本來就難以改變,如果無法接受彼此的不同,一味固執地強迫對方照著自己的意思走,幸福也會跟著溜走。我們連自己的個性都改不了,怎麼能強迫他人改變呢?

接受真實的另一半,不要求過多的改變,夫妻感情自然會變好。世上沒有完美的人,只有你能不能接受。決定踏入婚姻前,不該想著改變對方,而是先思考自己能不能接納他的缺點。

我曾幫不少情侶諮詢,希望你們避免下列幾種情況。第一,不要和價值觀相斥的人結婚,購物取向跟儲蓄取向的人在一起,必定有所爭吵。基礎價值觀不同,很難長期生活;第二,避免跟會突然消失或突然斷絕聯絡的人交往,他們是淪陷於賭博或其他成癮物質的高風險群;第三,注意會過度干涉每件事的另一半,嚴重的話,他可能會患上疑心病。

我已結婚32年,是婚姻界的前輩,想給你們幾點建議。第一,不要用莫名的責任感壓迫自己。女生常因害怕夫妻關係變質,或是對方過於疲憊,什麼事都選擇自己扛著。有時忍耐是對的,但過度忍耐反而導致夫妻情感疏遠。大部分的男人認為,自己需要扛起整個家,為家庭負責。什麼事都想自己解決,悶在心裡反而把家人變成一種負擔。累了就說,需要幫忙就開口,萬一有問題也可以一起解決。

第二,千萬不要認為只有「我」在犧牲。所有的人際關係中,都沒有百分之百的犧牲,每個人都會有所讓步。心中的不滿持續累積,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嚴重、更不可挽回,最後讓自己成為不幸的人。特別是和婆家或娘家起衝突時,我們經常會向另一半抱怨,不過,這不僅無濟於事,反而會傷害夫妻間的情感。如果不是非處理不可的問題,就讓它過去吧!

第三,千萬別說出會後悔的話或做出後悔的事。因為一時的誘惑,很可能讓長時間經營的感情毀於一旦。如果想修復,就會變得非常之難。

結婚是辛苦的。如果說,戀愛是從遠方賞山,那麼結婚就是直接爬山。你會看到以前所不知道的優點與缺點,再加上現實問題,需要煩惱的部分只增不減。

儘管如此,時而忍耐時而爭吵,等你爬上山頭,那種快樂是別人永遠不懂的。

爸媽的婚姻生活也歷經了好幾次危機,幸好都走過來了。等我年紀再大些,出門就會變得不便、交友圈變窄、影響力降低。希望真的到了那時候,我身邊還有一個非常了解我的朋友,而我希望那個人,就是你爸爸。

作者介紹|金惠男

1959年出生於韓國首爾,畢業於高麗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在國立首爾大學醫院當了12年的精神分析科醫師;2006年獲得韓國精神分析學會的學術賞。擔任慶熙醫大、成均館醫大、仁濟醫大的門診教授,以及首爾醫大的客座教授,同時是金惠男精神科醫院的院長。著作《30歲前一定要搞懂的自己》,感動韓國60萬名讀者;相關暢銷著作深受超過120萬名讀者喜愛。

但是她的人生並非一直如此順遂,在2001年、43歲時,確診罹患帕金森氏症。當時,她才剛實踐夢想開設個人醫院不到一年。

比起任何人都更加努力活著的她,無法接受這件突然找上門的不幸。她埋怨這個世界,無法做任何事地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整整一個月。但是某一天,她突然醒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並不會改變任何事,其實她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接著,她踏實地活過每一天,15年來,她持續看診、教書、照顧兩個孩子,並寫了五本暢銷書:《30歲前一定要搞懂的自己》《30歲前一定要打的強心針》、《我真的愛你嗎?》、《以大人的身分活著》(暫譯)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周出版《什麼時候,你才要過自己的人生?:一位精神科醫師,從捆綁的呼吸中,找回自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