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圓環都被拆光光?從日治時期回顧台北圓環歷史,終戰70年來多少優雅消逝

2016-11-25 12:23

? 人氣

這條沿著戰爭末期疎開空地所聚集而成的攤商街區,在政府的默許下於1954年將泥濘空地舖上水泥,也把零亂簡陋的攤子搭建成固定攤棚,並掛上統一的制式招牌,每個攤子門面以七尺為度,東側是以雜貨衣物為主(深六尺),西側則是以吃食攤為主(深十尺以上)。整條的重慶露店「長環」,與圓環內的攤商已經連成一氣。不過,原本在「四角環」用地內的攤商,因為日本時代後期被強迫徵用拆除為防空用地的地主陸續取回土地所有權,並要將之改建大樓,乃被逼往路街營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前衛出版提供)
四角環在拆除後,蓋起了這一整棟的房子。不過,如今也已經又拆除改建了(圖/前衛出版提供)

這個「四角環」周邊的攤販,共81間違章建築的部分,在1961年5月16日拆除,由政府安排將商販遷至中華商場三樓繼續做生意。至於屬於當年「疎開空地帶」的重慶北路二段部份,依照都市計劃道路的規劃,在1965年底拓寬闢建。至於最後與圓環相連的重慶北路一段重慶露店「長環」,因牽涉到有三百多間的攤商與住戶,直到1973年2月才拆除。這批「重慶露店」的違建攤販,有114攤遷入新興市場,160攤遷入承德路攤位,剩下91間違建分配到整建住宅。

經過這樣的整頓,最盛期的圓環、長環、四角環被一一解構到剩下路中央的「圓環」。因此小時候我的印象中,就只剩下在車水馬龍的道路環抱下僅存的庶民圓環美食攤商。

但是,1993與1999年的兩次失火,讓圓環逐漸沒落。2002年耗資兩億元新建,拆除圓環改建成的玻璃屋「建成圓環美食館」落成,但各方評價極差,攤商也不願意搬入,2006年再度歇業,而圓環的盛世就在紛紛擾擾中走入歷史。而在城市的地圖上,圓環也被交通規劃者認為有礙交通,改成新的十字交叉道路規劃,成為另一場新的交通惡夢。

(圖/前衛出版提供)
2002年落成的新圓環,在2006年竟又關門了。這是2006.7.2.關門當日,平常少見的人潮(圖/前衛出版提供)
(圖/前衛出版提供)
(圖/前衛出版提供)

作者介紹│洪致文

台北市人,國立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大氣科學博士,現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研究專長為台灣鐵道史、鐵道文化、台灣航空史、都市發展、都市地景、戰爭遺跡、文化資產、亞澳季風、氣候變遷、台灣氣候、台灣氣象史……等。著有鐵道與氣象相關書籍十餘種,其中《台灣鐵道傳奇》(時報出版)曾獲得1992年聯合報讀書人非文學類最佳書獎、1993年圖書綜合類金鼎獎,《台灣鐵道印象》(南天出版)曾榮獲1998年聯合報讀書人非文學類最佳書獎、金鼎獎優良圖書之人文類推薦。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前衛出版《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原標題:被活生生做掉的台北圓環盛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