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的讀書人最愛玩什麼?一名台南醫師日記,揭露日治時期最熱門遊戲!

2016-10-01 09:00

? 人氣

一九三八年末,巡查若山貞藏氏應召,不久將出征。他是上等看護兵,又是高等警察的內勤巡查,所以經常有見面的機會;也是一位知識分子,比較能談得來。因此吳新榮邀來徐清吉、李自尺兩位朋友做陪客,招待他到西美樓,祝福他的出征。吳提到,對他有情者,他則以友情報之,這是他一貫的作風。宴後漫步回家,舉頭眺望夜空,月明星稀,一片寂靜,大氣之中略有寒意,得有機會做種種省思。回家之後,寫封信給奇珍,文末曰:「舊年將逝,新年將臨,舉世建設東亞新體制之時,我們當盡力於創造生活之新理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今後將以此新希望為目標而邁進。他對當前的生活改革,誓必實行以下三件事。三條件為:禁止打麻將; 排斥上酒家;斷絕與女性之交往。

吳新榮對打麻將的熱衷,只是當時臺灣民眾的這項嗜好的一個縮影,絕非特例。

麻雀熱潮的傳入

究竟臺灣民眾的這嗜好怎麼來的?

一九二五年的《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或許是個解答。在此之前,臺灣報紙很少出現「麻雀」這兩個字,尤其日本剛治臺時。那時臺灣民眾多在廟前聚賭或私設賭場,被警察查禁時,抓到的多是在玩「四色牌」、「天九」、「豆仔」、「花會」、「骨牌」、「牙牌」、「十二字牌」,很少有「麻雀」。直到一九二〇年代起,「麻雀」這個字才變得較普遍。

報載,一九二五年二月時,臺北市榮町二的村井商行取得第一手的販賣麻雀權,這樣活動始於中國的傳統室內娛樂,近來開始流行,品質分ABC 三種,分別是十二圓、十圓、八圓。事實上,這篇報導並沒有說這時的流行來自哪裡?直到該年三月二十四日,報紙才有較仔細的說明。

文中提到,麻雀又叫做麻將,兩三年前在日本流行。一九二四年才在臺灣流行,剛開始時,主要是在日臺航線上的郵船、商船及定期船上玩,好打發航行時的無聊。由於當時日臺航線上往來的旅客眾多,或許這樣的日本流行玩意就是透過這樣的管道,從日本傳進臺灣。

報紙還提到,剛傳到臺灣本島時,只見臺銀、電力或三井物產等機關的員工,利用上班之餘的週末假日玩樂,而後大稻埕的臺灣人也開始流行起來。一般都是用十圓至十二、三圓的竹製品,貴點的是象牙做的,要價三十至四、五十圓。當時,臺北還流行「麻將黨」,是一種由各銀行或會社所組成的俱樂部,彼此互相比賽較勁。

知識份子的遊戲

若以階層來看,這項嗜好,玩的人以知識份子為多,一九二六年的《臺灣日日新報》就有報導:「嘉義街近來內臺人士,又麻雀之戲,其見流行,知識階級之沾染尤深。」。臺南則是要到一九二八年才開始流行:有所謂:「中流以上人士,樂此不疲。……邇來臺南市,多有嗜此者。」由此,不難理解,一九三〇年代的吳新榮和友人瘋麻雀的理由。

麻雀這嗜好到了一九三〇年代更為明顯,全臺到處可見麻雀大會、麻雀會,有的高級到在最頂級的鐵道旅館舉行麻雀大會。

日治時期的麻雀牌(圖/蔚藍文化提供)
日治時期的麻雀牌(圖/蔚藍文化提供)

但遊戲終歸是遊戲,就官方而言,麻雀大會就像是象棋、圍棋一樣,是種娛樂,若是涉及金錢,那就成為一種賭博,管你是上層仕紳還是市井小民,通通違法,像當時新聞標題常會有這樣的內容:「屏東紳士麻雀賭博,檢舉二十一名送法院,中有醫師教員商人」。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報紙有關麻雀的新聞中,麻雀會與查禁麻雀賭徒會一再出現的現象。

讓我們納悶的是,如果日治臺灣的警察這麼常查禁打麻雀,為何一再反省,又一再陷入麻雀漩渦的吳新榮,會絲毫不受影響,只能說他在地方上,醫師形象不錯,鄰里關係良好,沒有被人檢舉吧。

文/蔣竹山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蔚藍文化《島嶼浮世繪:日治臺灣的大眾生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