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榮談一綱多本》意識型態值多少錢?浪費太多資源在上頭,知識不只來自史書

2016-08-22 11:32

? 人氣

台灣正一步一步前進著,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為教育改革委員會召集人之一。(顏麟宇攝)

台灣正一步一步前進著,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為教育改革委員會召集人之一。(顏麟宇攝)

我的座右銘是「挑戰困難,突破瓶頸,創造價值」。困難沒什麼了不起,就是面對它、挑戰它。如果困難有多面向,要先選擇值得你挑戰的那一面。主要目的是創造價值,創造價值要從瓶頸著手,但如何突破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瓶頸很多,要尋求突破點,就得先評估走哪一條路,才能有所突破。如果能夠借重周遭朋友,就可以一起創造更高的價值。沒有困難,人生就沒有意義了。

人生一定有要面對困難的勇氣,只能面對,無法逃避,除非想放棄自己的人生、一事無成。我想沒人想放棄人生,放棄就等於失敗,也沒有機會了。

克服困難,有時要找助力,有時要靠自己,有時需要時間。五年才能解決的事情,就不要把目標訂成三年;如果一天能夠做到,卻不願用一天去克服,第二天可能就沒機會了。我們也要充分了解、掌握、面對時機。我覺得自己最有收穫、印象最深刻的,是接受挑戰以後,慢慢找出方法,讓事情有所進展,這個過程最是回味無窮。

過去創業時有很多困境,如組織文化、台灣形象、技術提升、產業連結等問題,這麼多問題,我慢慢的一個一個解決,現在想起來,還是滿有成就感的。施太太一直要我不提當年勇,但這是人生最美麗的回憶,我還是提出來,和大家分享。

克服困難是需要能力的,能力則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歷練,是花時間累積出來的。我六十歲退休,現在七十一歲,這十年我不斷用心學習,不斷的在成長。

我接受圖書館呂興忠主任的邀請,回到母校為各位連兩天上十二堂課,這是我人生第一次的挑戰。想讓大家有收穫,讓大家滿意,不是很有把握,但我還是勉勵自己面對這樣的挑戰。

第一次都是困難的,沒有挫折、失敗,很難成長。所謂的「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就是因為在成長過程中無法面對挫折的結果。面對困難要樂觀正面看待,尋求家人、朋友的鼓勵,讓自己有勇氣面對困難,只要突破一次困難,下一次就不再是困難了。

二○一五年,我跟李昌鈺博士曾在彰中有過一場對談。李博士說他一天只睡四小時,其他時間都在工作。我說我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工作,因為睡覺是我重要的工作,這是從小學、彰化中學養成的習慣,即使是聯考,也不開夜車,這是媽媽的規定,一定要睡眠充足。

我高中時,每天通車時,不管旁邊多吵,我都可以專注的看書;在大學宿舍裡,我可以準時睡覺,不管室友聊天吵雜。我很少去圖書館準備功課,因為我讀書非常專注有效率,獲得的成績總是給同學不少壓力。

這個專注與效率的養成,可能是從小必須幫媽媽顧店,顧店後的有限時間要做完功課、準備考試,還要玩耍,所以必須很有效率。

善用時間,就是善用資源。領導人的資源就是我的屬下,我不會凡事自己做,而是分配給大家做。

青年提問

青年:您的座右銘「挑戰困難、突破瓶頸、創造價值」,令人震撼與尊敬。有時候瓶頸在自己身上,害怕自己能力不足,把困難想得太嚴重了。

Stan哥:我前面談的是外在的瓶頸,至於內心的瓶頸,還是要自己面對。只能說你的歷練還不夠,還需要再學習。原因很簡單,有的突破是需要時間的,不能急,要找機會學習,才能具備能力,挑戰困難。

每個人追求的目標與所具備的能力都不一樣,因此不要把自己逼到能力不可及的目標。以同樣的年紀而論,當年的我比起現在的你們,你們的能力、視野都比我好太多了。且在公司裡,也有很多同仁的能力比我三十三歲創業時的能力強很多。我不認為一代不如一代,我相信一代強過一代。

慢慢的學,時間的累積,不斷的進步,要以這樣的思維突破自己的限制。若碰到問題就怨天尤人,或者該負責的時候卻推諉塞責,沒有扛下責任,就找不到問題的原因。

相對於外在的瓶頸,心裡的瓶頸反而簡單,只要改變思維,瓶頸就不見了,也能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青年:經常為了課業問題和父母起衝突,在社團很活躍,只要退步幾名,父母就會嘮叨不停;選社會組,爸媽說爛死了,要選自然組才有前途。該如何化解這種價值觀的衝突?

Stan哥:我沒有這個經驗,不知道怎麼回答這個問題。我比較幸運,和媽媽的溝通沒有問題。溝通不良、發生衝突,自己可能也有責任。父母親比較年長,出發點是愛護孩子。父母講的話,不一定要挑戰,如果有出入的話,父母講他們的,我做我的,只要不違反父母的大原則即可。

我四十多歲時,宏碁年年成長,我母親每天看報紙,總是替我擔心,常常跟我說:「出人頭地很好,可是不要承擔那麼多風險。」我沒跟她多說,但我知道她是愛護我的。公司若有人離職,報紙大肆報導,她會安慰我:「有人意見不同,離開公司,像樹木的冗葉贅枝,適度割捨,對樹木的成長有幫助,不一定是壞事。」

再舉一個例子:我上小學時,到學校大概要走十幾分鐘路,一路上有賣東西的小店、市場。我出門後,母親跟在後頭看我的行為,只要沒有偏差,她就不會管我。

我記得有一次,英文考三十幾分,她想了解原因,就跑去找老師,發現大家都考得不理想,而且知道我沒蹺課,她就安心了。母親看事情都是看背後的原因。跟父母溝通時,他們所關心的、所希望的,你都要聽進去。況且時代不同了,父母親也不一定聽不進孩子的意見。

和父母親衝突,自己心裡不舒服,父母親更痛心,要盡量避免。就算一時情緒來了,無法完全避免,事後還是要溝通,甚至向爸爸媽媽道歉,請父母親放心,委婉告訴父母:您們的方法我辦不到,因為客觀條件不同,我的能力也不一樣,但您要的目標我一定盡力去達成。

這是我想到的解決之道,基本就是溝通,盡力而為。

青年:人生難免遇到挫折,該如何抱持熱忱,勇於改變,克服困境下的自我質疑?

Stan哥:如果目的是改變,就必須用熱忱,鍥而不捨的擁抱改變。有次我在龍潭上課,以「台灣水泥」做為案例,台泥是老得不能再老的公司,新的負責人提出改變的想法,他必須擁抱改變,熱忱學習。

挑戰困難就是改變的本質。主管自己要先有改變的熱忱,員工才會跟著改變。最近我帶領宏碁一級、二級主管開會,重新定位核心價值,面對未來,過去的核心價值需要調整的就調整。先前我提過「用戶至上」這個新的核心價值,希望大家一起擁抱改變世界的熱忱。

一個人對熱忱的堅持,會影響周遭的人,周遭人的堅持,也會影響我們。大家要有熱忱,才有機會改變。改變妨害我們往前走的事情,需要更多人一起改變,才更有效率。

青年:現在教育課程採一綱多本,請問您的看法?

Stan哥:我是教育部教育改革委員會的召集人之一,但這不是我的專業。以我個人的看法,一綱多本的目的是多元化,大家有不同的目的要達成,有很多爭執,我覺得這不是關鍵。現在很多人把非關鍵點變成大家專注的東西,浪費太多的資源在上頭。比如說很多人認為意識型態是關鍵,但意識型態值多少錢?

難道不能看課外書嗎?為什麼不能讓學生多了解不同的意見呢?歷史不是真相,歷史都是被扭曲的;贏家寫的歷史,沒有考慮輸家。對於八年抗戰史實的一些細節,國民黨與共產黨往往各持不同解讀,甚至也與現在台灣年輕人的認知不同。歷史的真相,有時就像一隻象,那麼大的事情,常常只摸到一部分而已。

歷史多在傳達前車之鑑,這樣的價值觀是正確的。我覺得讀歷史,要相信它的價值觀,我提到的邏輯就值得你們參考,如果不值得參考,寫得再正確也沒有用,就只是一個故事罷了。我很多知識不只來自史書,有些來自小說,很多野史也都有參考價值。

青年:科技帶來生活的方便,但也衍生不少問題,請問該如何平衡?

Stan哥:有兩個負面的用語,其實是人類進步不可或缺的。第一是好逸惡勞,如果不是人類好逸惡勞的習性,科技也不會進步。第二是好高騖遠。好高騖遠表示有遠見,因此才會進步,但還是要量力務實。

但是人類妙就妙在沒有絕對,正面的東西總有一些副作用,不管是資本主義、民主政治或者管理系統,都有一些盲點。科技的產物若要變成社會的應用系統,就會衍生很多問題。比如說,我們的生物科技能夠複製DNA,那麼會不會有複製人的問題?有了複製人,就會有人的倫理問題。

基本上,走向進步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正反兩面的現象,理論上正向的比較多,如何把負面的影響降到最低,是現今科技業要努力的方向。比如手機,讓我隨時隨地都可以工作,這樣我的輸出會更多,生產力也會增加。但如此一來,有新的要求就得趕快回應,我會變得更忙,隨時都有壓力。

小孩子看太多平板對眼睛不好,了解這個訊息後,就要自我管理。很多宗教主張壓制欲望,欲望如果無限上綱,永遠幸福不了。很多人陷入追求有名更有名、有錢更有錢,最後一定會後悔。後悔誰來負責?當然是自己,不能怪科技,也不能怪人類的進步,只能怪自己客觀環境的掌握度不夠,或者自己的選擇不理想。

青年:如果有一天困難從天而降,我們該怎麼應對呢?以全球暖化來說,過去使用石化燃料,導致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地勢較低漥的國家面臨淹沒的危機。大家造成的後果,卻要由低漥國家來承擔。請問,不是自己所造成的困難,難道要默默的接受嗎?

Stan哥:美國人不願意簽「京都議定書」,他們要享受原本的生活,美國是既得利益者,他們有責任解決氣候暖化的問題。若不自覺,仍不肯改變過度享樂的生活型態,最後世界毀滅,美國仍是輸家,輸最多的,往往是既得利益者。

想遠一點,落後地區所受到的影響相對不那麼大,本來就活得很痛苦,世界毀滅反而能夠解脫。從這個角度來思考,領導人要有王道的思維,要對創造價值負責任,並且要保護利益平衡。為什麼古代帝王要照顧天下蒼生?以現代利益相關者的角度來說,天下蒼生就是社會、環境,地球則是屬於所有利害相關者。遙遠的問題我們解決不了,但是眼前的問題,是否警覺到了?很多人侃侃而談要為後代子孫做點什麼,但碰到利益衝突的時候,他會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嗎?必須讓多數人有這個認知,才能有所改變。

遇到困難,就面對它、挑戰它,尋求突破點、借重朋友的長才,充分了解、掌握、面對時機,慢慢找出方法,當事情有所進展,這個過程最是回味無窮。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文化出版《Stan哥的青春12堂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