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池上米?台灣還有一種傳奇之米「一家炊米,全村聞香」

2016-09-21 12:06

? 人氣

為了復育香米新勤的耕種著。(圖/旅讀中國)

為了復育香米新勤的耕種著。(圖/旅讀中國)

「銀珠香米帶我回家了,讓米的香味飄揚山谷,是身為一個瑞岩的泰雅應去追尋的驕傲。」是父親留下的話,我的雙手因此沾上泥土,縱然崎嶇也必不負期望——我是那個種銀珠香米的人:幄力斯‧鐵木

據說,有一種米,只要部落裡有一戶人家煮,「一家炊米,全村聞香」,那淡淡的芋頭香全村都聞得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此傳奇的香米,一年一栽,只有在特殊節慶大事時,大家才會煮來吃的珍貴之米,僅為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瑞岩部落獨有,可惜七○年代時流行稻熱病,加上水稻及其他作物較易種植,香米在部落逐漸消失,漸漸地,那飄散著芋香的記憶,也隨著部落老人凋零而乏人知曉。

但瑞岩香米真的就這樣消失了嗎?

2015年的今天,瑞岩部落有一位年僅卅出頭的青年——幄力斯‧鐵木,他不相信上蒼會滅絕香米,仍繼續埋頭耕作,在年輕人大都跑光了的山地部落,他還在——一年一甲地、每日每日將身心投入這傳說之米,而這其中的故事,要從他的父親開始說起。

幄力斯‧鐵木的父親名楊茂銀(註),是瑞岩部落的泰雅族原住民,也是一位醫師。楊醫師從小成績優異,民國六十五年時,他以第二名的優秀成績考進台北醫學大學,成為瑞岩部落第一個考上醫學院的孩子。年輕的楊醫師滿腹熱血,一心想返回故鄉行醫,回饋在當年醫療資源非常缺乏的鄉親。當時他的指導教授鍾文政趁暑假前往南投山區調查研究寄生蟲,恰巧經過瑞岩部落附近,便順道探訪學生楊醫師。

一見到貴客上門,楊醫師的父親高興得不得了,準備把家裡僅存的香米拿出來宴客,但教授行色匆匆無法久留。「這樣好了!這些準備要請你吃的香米,就請你帶走吧!」楊醫師的父親趕緊拿出報紙,小心翼翼把還未脫殼的稻穀包好,再裝進塑膠袋交給鍾教授。

我就是等你問這句話!

幾年過去,楊醫師取得醫師資格,可惜的是當時仁愛鄉衛生所並沒有職缺,於是他從民國73年開始,先後在嘉義阿里山、屏東泰武等山地部落行醫,一直到民國78年調至仁愛鄉南方的信義鄉衛生所,後來他便順勢在信義鄉內開設診所,一待就是25年。

楊醫師的診所在信義鄉羅娜村新中橫公路旁,每天就診的人很多,於是員林客運乾脆在診所外設置了一個招呼站:楊診所。雖有了客運站,但畢竟班次不多,許多老人就診後得等一個小時以上才有車回家,有時錯過難免要等很久,醫師娘高阿珠,也就是鐵木的母親,心裡不忍,便因此而逐個開車送他們回家,在偏鄉行醫的日子雖然不方便,但楊醫師和家人從不言苦。

民國98年,退休後的鍾教授與楊醫師再度聚首,兩人聊天敘舊,聊到了早已遺忘的香米。楊醫師問:「老師,不知道您是否吃過部落一種有著獨特香味的米……?」沒想到鍾教授眼神發光,微微一笑道:「我就是等你問這句話!當年我到你家作客,你父親請我吃的那包香米,我還保留著!」

楊醫師除了驚訝,還感到不可思議,38年前父親送給鍾教授的那包香米穀粒,竟然還留著?這怎麼可能?原來這一切都是機緣:一是當時楊醫師父親送的是沒脫殼的稻穀,二是雖然38年來鍾教授接連換實驗室又搬家,都還是妥善將這稻穀保存在冷凍庫中,三是香米本身的韌性足夠強,假如沒有這些天時地利人和,那一切可能就沒戲唱了。

當鍾教授將那包保存良好的、也許是世上僅存的香米穀粒寄到瑞岩部落,楊醫師激動不已,沒想到外包裝竟然一模一樣,只是當時拿來包米的舊報紙已泛黃了——果真是天意,楊醫師感悟到這屬於瑞岩部落的香米,注定不該從世上消失。

由於香米是一種旱稻,性格頑強難以馴化配合人工大量種植,拿到香米穀粒後,楊醫師即連絡熟識的中國醫藥大學植物藥用研究所博士吳金濱,和他一同研究如何栽種。吳博士試圖在溫室育種,僅長出一株苗後就枯萎了,於是楊醫師改變做法,在信義鄉自己的診所附近闢一小塊栽培基地,用旱地栽培法來試驗,終於長出三株,雖然最後只剩一株活下來,卻是移植到栽培區的一線希望。

而後,他們專程跑回瑞岩部落,搬運當年種植香米的泥土作為栽培基地的基土,天天觀察記錄,終於種出了一些心得。那株適應人工種植的香米稻慢慢長出了側芽,最後冒出13枝稻穗,全株高達168公分,長得比人還要高。這一年的收成讓楊醫師非常感恩珍惜,一粒粒地細數,總共收成了八千粒穀。之後再歷經兩年反覆試驗與種植,終於成功復育香米,由於為台灣的唯一原生種,也獲國家種原中心永久保存,楊醫師以夫妻兩人的名字重新命名它為「銀珠香米」。

才剛開始,就不能結束

一顆想歸鄉的心,讓楊醫師埋頭研究栽植「銀珠香米」,而香米復育也喚起他內心深藏在行醫30年來的願望——回到自己的故鄉服務,並將原生於部落的香米帶回部落,於是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回到瑞岩部落開業,預定在2014年12月初開幕,幄力斯也因體貼父親年邁而決定從平地返家參與農務,眼看落葉歸根返鄉的心願就要實現了。

診所開業前夕,部落裡每一個人都很開心,楊醫師因此舉行慶祝會,醫師娘也煮起了香米與部落同享,「哇!真香!妳在煮甚麼啊?」佚失原鄉許久的香米,竟成了部落裡許多人第一次聞到的味道,淡淡的芋頭香飄散在睽違好久好久的深山瑞岩部落,讓楊醫師非常感動。

這一晚,部落裡有人喝醉跌倒受傷,送到楊醫師準備開業的診所包紮,然而這位鄉親,竟是診所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病人……當晚,楊醫師即感身體不適而送醫,後於2015年2月6日病逝。

楊醫師去世後,幄力斯便承接起了父親種植香米的希望,同時也是沉重的擔子。

之前他自台中師範學院畢業後,在蛋糕食品加工廠擔任廠長,那時楊醫師正開始研究復育香米,某天在家,幄力斯試著煮香米來吃,煮著煮著,突然聽到一聲大叫:「你在煮什麼東西?」原來是楊醫師聞到瀰漫整間屋子的淡淡芋頭香,「就是它!就是這個味道啊!」兩人相視而笑,蒸騰的米香沖散了過去的緊張對立,而後父子倆一起投入種植,也重新鏈結失落的關係。

剛煮過的香米看起來非常可口。(圖/旅讀中國)
剛煮過的香米看起來非常可口。(圖/旅讀中國)

下了山,還回得來嗎?

幄力斯在部落的旱地播下香米的種子,但貧瘠的土壤並不仁慈厚待任何人,也不保證收成,也許是早料到了這點,幄力斯在旱地的三分之二種植青椒,只留三分之一種香米,青椒的收成還算可以,但香米收成並不好。缺乏充足的經濟來源,肩上的擔子越來越沉,似乎一切都快撐不下去——幄力斯曾絕望地以為只有下山一途了——下山去工作一年,等有錢了再重新回來……。

然而幄力斯終究還是選擇繼續留在山上,因為,他還有夢、還有對先輩的承擔。眼前是楊醫師留下的四甲地,依徬著半片山壁,潺潺水源不斷,遠處遙遙對望著的,是父親和祖父沉睡底下的大榕樹。「老爸、爺爺每天都在盯著我看,我還敢偷懶嗎?」這四甲地曾經也是開墾過的可耕地,但是一九九六年的桃芝颱風摧毀了一切,土石流將它變成一塊滿是石堆的廢地。「那時候老爸開車載著我們開車來看災情,一家人邊開邊哭……」幄力斯回憶道。

被颱風摧毀的這四甲地,如今仍有些許荒殘,而田地中不停彎著腰的身影,是幄力斯和他的夥伴正辛勤播種著。2015年年底,他的身邊多了幾個夥伴:部落戲稱為瑞岩的亞當與夏娃的瓦歷斯‧達浪和他的女友,以及來自平地的一位外省二代年輕人。「若不是他們願意一起留下來拚,我可能也撐不住要下山了。」幄力斯說。

遠方有兩台不停趕工的挖土機,正不斷地翻攪土壤、撥開石塊,試圖掘出這片土地曾經最豐肥、最有養分的底層。

「挖土機一台一個小時就要一千一,兩台這樣挖一天,就是不小的開銷。我沒那麼多錢讓他們挖,挖不完這禮拜也得讓他們停了。」幄力斯苦笑著說:「我只能告訴自己,我的祖先沒有機器可用,他們也是這樣耕種、這樣走過來的。」

四甲地旁穩定而充足的水源,流成一條小溪,幄力斯心中有張藍圖:一塊生機勃勃的田地,加上溪水及周邊形成的遊憩帶,也許將來能讓遊人到這烤肉、玩水,而成為一個小小的觀光景點。

但,從平地要前往瑞岩部落一趟,並不容易。

從台中市走國道三號,轉六號快速道路直到終點埔里東郊,然後一路上山至仁愛鄉,從仁愛鄉的霧社到瑞岩部落,車程大約四十分鐘,途中必經力行產業道路。那是一條千瘡百孔的道路,但也是通往瑞岩部落唯一的路,隨處可見山壁崩塌的落石,每逢颱風暴雨衝刷,山裡的交通只好中斷,然而政府修繕速度緩慢,山中居民無論下山或回家只能膽戰心驚。如此地處深山,如此艱難的交通環境,自然缺乏發展機會,許多年輕人因此寧願下山,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你看通往信義的道路,為甚麼不會斷?因為他們有水蜜桃,政府不會讓他們斷,這是很現實的。」幄力斯說道。「之前和老爸都在想這件事,怎麼把香米種好,然後做出產業鏈。不僅是為了發揚香米,也為了讓通往瑞岩部落的道路不再斷絕!」「我們村裡有好多年輕人去當兵,準備簽志願役,他們都問我:『哥,真的要簽嗎?』我心中也很糾結,他們真的很想回來部落跟我們一起工作!但我也只能說『再給我一點時間,讓我做出成績。』」幄力斯說:「人在外頭,心容易變,當獲得的越多,就越難回鄉。也許交了一個女朋友,或者工作有進展了、甚至適應了平地生活,那之後心裡或許還埋著部落,但是要再回來,很難,真的很難……」

幄力斯想要做的事情很多,除了種香米,還希望能讓泰雅青年回鄉,讓瑞岩部落有尊嚴地自給自足活下去。

這些看起來艱難的任務,會順利完成嗎?「成不成不知道,但做是一定要做的。」幄力斯說。瑞岩部落的紅色屋頂(九二一震區遷村的新家),在山裡映著陽光閃閃發亮,就像旱地裡的香米,在那麼多年後返鄉回到了部落,像柔軟的枝枒從石縫中竄出,雖然比一般平地稻需要更長的生長時間,但充滿韌性,它終究會長成比人還高的稻穗。

註:泰雅族有名無姓,是將父親的名置於後,當事人名置於前;如「楊茂銀」為楊醫師的漢姓漢名,他的族名為鐵木‧尤幹,其子便為幄力斯‧鐵木。

香米小百科

1. 甚麼是香米?

銀珠香米,為早期瑞岩香米的改良復育種,屬圓糯米,特別之處在於其成熟時尾帶長毛,糙米階段為深紅色,米粒本身呈琥珀色,根據農試所研究,深紅色的部分含有豐富的花青素。

和一般香米不同,銀珠是台灣原生種旱稻,根深且細,育苗至結穗長達半年,通常四五月插秧,十月才能收成,不如水稻一年可兩三穫。

2. 香米的重要性

傳統上,香米是珍貴的禮品,只有逢年過節、特別的朋友來訪,或者是婦女坐月子時才有機會嘗到。過去,由於瑞岩部落種出來的香米特別香附近的力行、紅香等部落會在每年固定時節到部落交易、換取瑞岩的香米。

3. 香米怎麼煮?有沒有推薦食譜?

傳統煮法是先將米浸泡一晚才蒸熟,特別能引出香味。由於香米為糯米,大部分人吃一碗可能會消化不良,目前調整的作法是以香米:白米1:3的比例混入,容易消化,既兼顧營養價值,亦能聞到淡淡香氣。此外還有不同的料理方式,如泡茶、釀酒等。

4. 泰雅族的發源地──瑞岩

泰雅族(tayal),分布於台灣中北部山區,包括埔里至花蓮縣以北地區,僅次於阿美族,為台灣原住民族第二大族。泰雅的起源,源自於族內一則古老的瑞岩裂石傳說:太古時代,名叫沙不甘(sbkan)的地方有一大石頭,某天石頭裂成兩半,從中生出一男一女,此即人類的始祖,兩人結為夫妻,繁衍子孫。

泰雅族發源地即今日的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現轄有瑞岩、紅香、慈峰、梅村等四個部落,全村共計158戶1,458人,其中136戶屬於瑞岩部落,為四個部落中人口數最眾者。

5. 最難抵達的天空之城

要前往瑞岩、紅香、力行等部落,唯一的路線就是走「投89線」,過往稱作力行產業道路,亦是號稱全台最險惡的一條山路,這條路對於部落來說,不僅是經濟命脈,更期待它是一條能安全回家之路。

七○年代政府開拓了這條路運輸農產,也因此帶動了沿途聚落的農業發展,然而九二一大地震之後,由於這條路正好在斷層帶上而震得支離破碎、坡度更形陡直,道路修復和維護都極為困難,此後每遇颱風暴雨,路面滿目瘡痍、險境環生,至今都無法解決。

【INFO】

若支持幄力斯‧鐵木,請上FB為他打氣:那個種銀珠香米的人

文/王錫謙 圖/王錫謙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or旅讀中國(原文標題:尋找瑞岩香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