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癒力》選摘:疲勞是大腦的限速措施,學會控制大腦才能超越自我

2016-07-24 11:30

? 人氣

這些實驗結果讓諾克斯相信從前的想法 —疲憊感來自肌肉已達極限 —不可能是對的。因此,他跟同事艾倫.聖克萊爾吉普森提出,疲倦感是由大腦中樞所施加的。顯然身體有其體能上的極限,而諾克斯及聖克萊爾吉普森提出的說法是,體能的極限並非直接由肌肉的痠痛來反應,而是透過大腦早一步行動,趕在任何神經末梢因受到傷害而出現徵兆之前,就讓我們覺得疲勞,強迫我們停止運動。換句話說,疲憊並非生理情況,而是一種感覺或情緒,是由大腦創造出來防止嚴重傷害用的。他們把做出這種事情的大腦系統稱之為「控制中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進化的觀點來看,有類似系統存在的可能性十分合理。單靠肌肉受損的徵兆警告我們體力已達極限的話,會使我們在每次耗盡精力時過於靠近昏倒的危險邊緣。早一步停止身體活動,就能提供安全的誤差範圍,並且意味著就算剛剛完成一個筋疲力盡的挑戰,也有辦法繼續行動。「我們相信這就是人類進化的方式,因為你總會在手邊忙得告一段落後,仍需要一些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諾克斯說。舉例來說,我們或許忽然需要逃離一隻會獵食我們的動物。「狩獵的時候,我們總需要一些額外的精力把食物帶回家。」這就是為什麼縱使法拉跑到心臟都快跳出來,好不容易跨越終點線,奪下第二面金牌,仍有餘力去仰臥起坐跟慢跑。

在諾克斯十多年前第一次提出控制中樞的理論時,所有人都覺得這種—大腦 而非心臟、肺部或肌肉—或許才是決定體能的關鍵想法很荒謬。一直到今天,他的想法仍富爭議性。舉例來說,在聖母峰做過研究的馬汀說,雖然諾克斯「很有可能是對的」,並非缺乏氧氣,而是控制中樞使得我們在高海拔的地方會很快覺得疲憊,但是「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這個假說 。

雖然運動生理學家持觀望的態度,心理學家則越來越相信大腦的確在人體的疲勞反應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例如,許多能夠增進表現的藥物(例如安非他命、普衛醒及咖啡因)都是藉由影響中樞神經系統而非肌肉本身而達到功效 。科學家也曾嘗試直接以電流刺激自行車選手的大腦,促進輸出最大的力量,讓他們比較不容易覺得累 。諾克斯說,他希望接下來這幾年能夠透過腦部顯影的研究,幫助直接證明控制中樞的存在。

然而,在疲勞反應乃由大腦控制的想法中,我最感興趣的是意識是否在其中扮演了任何角色。我們有辦法實際操縱控制中樞嗎?

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有時辦得到。大量的研究顯示心理因素可以影響我們對疲勞的感知,調整自身覺得疲累的時間點。舉例來說,運動員的運動表現會受到動機(獎金或競爭對手的存在,或鳴槍的聲響)、處於贏或輸的比率,以及我們認為自己還要跑多遠所影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