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益中專欄】為什麼台灣中學生不上哲學課?承認吧!我們害怕學生會思考

2016-06-28 11:53

? 人氣

日本作家飲茶在《叛逆就是哲學的開始:叛逆、對抗、思辨──哲學家三部曲》(日文原書名:14歳からの哲学入門)裡提到,日本很多哲學書都是寫給14歲的青少年,14歲剛好是國中二年級的年紀,自孩童時期被灌輸的各種「小孩的思想」,諸如:大人是對的、老師很了不起等,都在這個時期開始土崩瓦解。14歲正是應該建構出「自身價值觀」的時期。作者認為哲學並不是多麽高深的學問,哲學家也不是特別聰明,他們大多有著「與青少年相仿的胡思亂想」。比方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要聽老師的話啦!」

「噢?那老師叫你去死,你就會去死囉?」

許多把世界普遍觀念推翻掉的哲學,就是從這種程度的胡亂思想中誕生的。

說了這麼多,就是要強調哲學一點都不難,它反而是理性思辨的基礎、更是當代社會公民教育不可缺少的養分。我很高興台灣這些年來有「哲學星期五」、「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Phedo)」 等組織的努力,透過演講、論壇、營隊、甚至是學校特色課程的方式,一步一步打開哲學的大門。他們甚至還引進翻譯了一系列法國高中生使用的哲學教育課本《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1:政府是人民的主人還是僕人》,讓台灣的哲學教育慢慢出現曙光。

民間都這麼努力,我們的教育主管機關,特別是十二年國教的新課綱,是不是也該做些什麼了呢?

註:

愛因斯坦的原文是這樣講的:

It is essential that the student acquires an understanding of and a lively feeling for values.

He must acquire a vivid sense of the beautiful and of the morally good.

Otherwise he----with his specialized knowledge--more closely resembles a well-trained dog than a harmoniously developed person.

對學生來說,獲取對價值觀的瞭解和活生生的感覺,是重要的。他必須鮮明地感受美感和道德上的良善,否則他有了專業知識,祇是更像一條訓練有素的狗,而不是協調地發展的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