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代的台灣人,都穿和服嗎?看完這部劇,才知道台灣人的穿著曾經這麼美啊

2016-06-17 07:30

? 人氣

《紫色大稻埕》年輕畫家群身上的穿著,則需要更深入台灣歷史以還原當年真實樣貌。不論是日本殖民下的中學生制服,或是這些真實歷史人物的平日穿著,服裝組皆花了很多心力在資料收集與史實確認,除了以布料的昂貴與廉價區分富裕人家少爺逸安與民間庶民家庭之子如郭雪湖之外,日本時代中學生制服是統一款式,而辨別不同學校靠的是高中時期的逸安與植棋衣領上的小小徽章,也就是不放過任何小細節的服裝組精心重製的「復刻領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陳澄波當年就讀的東京美術學校徽章,即為服裝組將畫家舊照放大檢視後精工打造還原而來。除此,戲中的日本和服購自日本,每次上戲前要花一小時才能穿戴完整。逸安的金邊復古眼鏡也是國外網購手工零件折出來的成品。

圖8.jpg
《紫色大稻埕》考究細緻用心,復刻打造日本時代學生制服徽章。(圖/ 紫色大稻埕粉絲專頁
圖9.jpg
《紫色大稻埕》的美術學校師生:(左起)李石樵、陳澄波、石川欽一郎、陳植棋。(圖/ 紫色大稻埕粉絲專頁

《紫色大稻埕》有兩位造型指導王佳惠與姚君。王佳惠以蔡明亮電影《臉》拿到金馬最佳造型後,接著參與電影《大稻埕》,《紫色大稻埕》是王佳惠首度參與大型電視連續劇負責1920-1937戰前服飾。曾擔任電影《1895》《孤戀花》造型的姚君,擅長時代劇,負責《紫色大稻埕》1938~1947戲服,因年代涉及戰後蕭條、日本公務員服、國民黨來台之公務員及軍官服等等,年代考據馬虎不得。

台灣製作時代劇其實是個艱難的挑戰,不似中國有大型年代劇工業來支撐戲劇服裝,台灣時代劇斷斷續續空窗幾十年,技術人才與各方面製作都無傳承,因此現在拍時代劇,服裝組工作人員除了專業美感與服裝史常識之外,還得從基本史料開始考究整理,才抓得住特定歷史年代之穿著配飾特色。造型設計每個環節與過程都須極大耐心,甚至得學習正統和服的穿法。

《紫色大稻埕》不論造型或是美術塑造出來的「台灣美學」,都是可以永續傳承的精心打造,而非廉價仿造,為了只是讓台灣時代劇可以茁長生根,讓更多台灣往日風情能透過精緻戲劇亮麗呈現。

繼續閱讀:除了和服、浴衣,最具日本味的衣著是它!

【紫色大稻埕|戲服體驗,即日起至6/30止

撰文|潘婕

本文作者為《紫色大稻埕》製作人。從事台灣影視工作(廣告/電視/電影)長達40年, 1998年起投入電視電影製作工作,改編拍攝15位以上台灣作家小說。

電視代表作|《在河左岸》《含笑食堂》《愛。回來》《浪淘沙》
電影代表作|《大稻埕》《雞排英雄》《一八九五》《天馬茶房》

歷史劇《紫色大稻埕》,於每週五晚間10點30分於三立電視台播出(官方粉絲專頁/收看平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