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NA疫苗  

約 129 項搜尋結果
國科會補助國衛院團隊研發新式環狀RNA合成方法,有效提升環狀RNA的純度和合成效率。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司徒惠康(左)。(國科會提供)

台灣疫苗新技術!國衛院研發「環狀RNA」登國際期刊 克服疫苗現有缺點

疾管署宣布今年採購的20萬劑Novavax JN.1處苗已經到貨。示意圖。(資料照,顏麟宇攝)

新冠疫苗新選擇!Novavax JN.1疫苗來了 不適合莫德納mRNA疫苗者優先

莫德納次世代雙價新冠疫苗。(資料照,顏麟宇攝)

莫德納攜手中化裕民 共推mRNA呼吸道疫苗

唐獎第五屆生技醫藥獎得主卡塔林·卡里科今年8月赴北一女,分享自己的研究旅程 。(唐獎提供)

新冠當頭研發mRNA疫苗!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談「義無反顧」 曝母生前神預言

2023諾貝爾生醫獎得主匈牙利裔美籍生物化學家卡里科(Katalin Karikó)及美國免疫學專家魏斯曼(Drew Weissman)。(諾貝爾奬推特)

2023諾貝爾醫學獎》核苷修飾相關發現對開發mRNA新冠疫苗貢獻卓著!匈牙利裔學者與美國學者共摘桂冠

莫德納新冠疫苗。(美聯社)

個人化mRNA疫苗可能攻克癌症?一項胰臟癌疫苗研究,為治療、預防帶來曙光

國境解封後,在春節連假前後可能讓疫情有所起伏。(資料照,顏麟宇攝)

春節連假疫情危機 關於Omicron「徒子徒孫」,你必須知道的事

2023年1月,中國新冠疫情持續大爆發,各地醫院爆滿,老年人受害最烈(AP)

彭博社:美國通過各種管道提議向中國供應mRNA疫苗,但均遭北京拒絕

莫德納2021年先在日本、韓國以及澳洲成立子公司,今年9月在台設立公司。(資料照,顏麟宇攝)

台灣成亞洲唯一「mRNA與流感疫苗臨床試驗中心」 莫德納盼加速在台發展

中國對新冠疫情堅持「清零」,嚴格要求全民進行核酸檢測(AP)

國際熱議》中國何時會退出「動態清零」?中國專家:三個數字若都能改善,開放就不遠了!

沈政男認為,BA.5高峰期已過,但疫情仍要等到11月下旬才會緩解。(圖/指揮中心提供)

今日新增39763例本土、92例死亡!疫情高峰已過?醫師曝確診萬例以下時間點

指揮中心今(12)日表示,13日起除入境旅客開始實施「0+7」新制度外,也將同步把旅遊疫情建議降至第二級警示。示意圖。(資料照,顏麟宇攝)

邊境開放掀報復性旅遊潮 學者提7點出國建議:把mRNA疫苗打好打滿

中國要求莫德納交出mRNA技術,做為銷售的條件。(顏麟宇攝)

中國要求交出mRNA技術!莫德納拒絕提供疫苗配方,談判破裂

為何疫苗無法消滅新冠肺炎?mRNA疫苗到底安不安全?專家道出背後原因,病毒比SARS更可怕(資料照/柯承惠攝)

為何疫苗無法消滅新冠肺炎?mRNA疫苗到底安不安全?專家道出背後原因,病毒比SARS更可怕

莫德納新冠疫苗。(美聯社)

新冠疫苗爭霸戰一路打進法院 莫德納控告對手輝瑞/BNT侵害mRNA技術專利權

2022年4月4日上海封城,街頭幾乎空無一人。(美聯社)

30年首次!中國經濟成長率恐輸美國 上海封城陰霾壟罩,出口反彈只是復甦假象

卡塔林.卡里柯研究mRNA技術40年,癌症疫苗開發失敗,卻成功研發新冠疫苗。(示意圖/柯承惠攝)

現在的新冠疫苗,起初是想用來預防癌症:堅持40年,這科學家成功研發mRNA技術

指揮中心開放三大族群,共10類人優先施打第2次追加劑(第四劑)。(資料照/柯承惠攝)

新冠肺炎》第四劑疫苗哪些人優先施打?要去哪裡預約?常見6大QA一張圖秒懂

一名網友分享自己的施打組合是「AZ+AZ+BNT」,同時說明這三劑疫苗各自的副作用。(資料照/柯承惠攝)

「雙AZ+第三劑BNT、莫德納」副作用曝光!他打完親吐慘痛經歷:一定要原地觀察15分鐘

到底讓不讓家中孩童接種新冠疫苗,許多家長都難以下決定。(顏麟宇攝)

爸媽看過來:兒童疫苗打不打?利弊五五波,兩標準助抉擇

最新疫苗有效性真實世界數據由亞洲各地(含台灣)傳染病專家審查。(圖/AstraZeneca提供)

全球近80個真實世界數據研究分析出爐! AZ COVID-19疫苗和mRNA疫苗預防住院及死亡具等效保護力

研究:打中國科興,確診死亡率比mRNA疫苗高3倍。(美聯社)

陸為何清零?研究:陸疫苗染疫死亡率遠高mRNA

到底需不需要打「第4劑」?專家分析利弊,並點出一年齡層可考慮(資料照/柯承惠攝)

本土確診人數屢創新高,該打第四劑疫苗嗎?專家曝背後3大隱憂,保護力將逐漸減少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生活中3個壞習慣會影響新冠肺炎染疫後的病情。(資料照/柯承惠攝)

打過3劑疫苗,為何仍中症住院?醫警告「3壞習慣」是危險因子,恐加重病情

衛福部食藥署昨(17)日上午舉行專家會議,決議核准莫德納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可適用於6至11歲兒童的基礎接種。(資料照/柯承惠攝)

6至11歲兒童可打莫德納!接種間隔28天、施打劑量僅為成人的一半,11種最常見副作用曝光

《英國醫學期刊》刊載的大型研究證實,新冠肺炎會造成「母嬰傳染」,但十分罕見。(示意圖/取自photoAC)

新冠病毒會造成「母嬰傳染」!權威醫學期刊:4情況恐增加嬰兒陽性率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打疫苗是每個人對自己健康的保護,高端疫苗也是非常好的選擇。(資料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第3劑打mRNA疫苗最有效?陳時中急呼籲:高端沒有比較差!

新冠變種Omicron病毒肆虐,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呼籲應儘快用mRNA疫苗作為第3劑加強針,來提升個人免疫力。示意圖。(資料照,顏麟宇攝)

Omicron病毒攻破總統官邸 詹長權揭美國研究:快用mRNA疫苗作為第3劑

第三劑疫苗怎麼選?醫師建議先別選1廠牌,副作用恐比心肌炎更嚴重。(示意圖 / 取自Unsplash)

第三劑疫苗「混打組合」怎麼選最有效果?醫師不推1款風險最高,副作用比心肌炎更嚴重

新冠疫情尚未結束,民眾還需要接種第四劑嗎?對此,醫師解答:疫苗保護力到極限了。 (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新增2例本土確診!要不要打第四劑疫苗?醫曝打完「抗體再升10倍」:已經到極限了

美國莫德納公司16日宣布來台設立子公司。(資料照,顏麟宇攝)

去年才簽3500萬劑合約!莫德納將來台設子公司 支援台灣疫苗及治療藥物

第三劑疫苗施打完,48小時內最常出現「一疲、二發、四疼痛」等副作用。(資料照/柯承惠攝)

第三劑疫苗副作用會變強嗎?重症醫揭最常見7大副作用,出現3症狀立刻就醫

第3劑疫苗的人口覆蓋率已經達到19.16%,醫曝台灣與病毒共存時間點。(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新增21例本土確診!第三劑疫苗開打,台灣何時開始放棄清零與病毒共存?李秉穎曝時間點

台北市聯合醫院副總院長璩大成指出,所有mRNA疫苗保護都非常好。示意圖。(資料照,柯承惠攝)

第3劑非莫德納不打?醫師秀數據:所有mRNA疫苗保護力都非常好

第三劑疫苗該怎麼選?醫生揭曉最強排行榜!(資料照/柯承惠攝)

第三劑疫苗該怎麼挑?醫生揭「最強組合排行TOP8」,2款保護力超強有效對抗重症感染

都市。北京一處商場入口的行人們。(美聯社)

Omicron大軍壓境,中國何時放棄清零政策?專家:恐怕要等國產mRNA疫苗上市!

搶不到莫德納別擔心!指揮中心推薦另一款副作用更小。(資料照/柯承惠攝)

搶不到第三劑莫德納!指揮中心勸改選另1款保護效果差不多,台大醫揭常見混打組合副作用

嘉義傳出一名59歲婦人接種第三劑莫德納疫苗後身亡,法醫公布解剖死因。(示意圖/柯承惠攝)

才剛打完第3劑莫德納!59歲婦2天後呼吸困難「送醫仍不治」,法醫曝解剖死因

第三劑疫苗追加劑已開始接種,藝人黃美珍混打莫德納後8小時出現7種副作用。(圖/擷取自黃美珍IG)

混打第三劑莫德納沒感覺?黃美珍親曝8小時後7副作用上身,發燒、呼吸不順通通來

醫師建議,無論前兩劑打什麼疫苗,第三劑都應該選擇mRNA疫苗。(資料照/柯承惠攝)

第三劑想打mRNA疫苗該怎麼選?醫生用30歲區分,力推2款有效降低心肌炎發生率

總統蔡英文15日施打第三劑高端疫苗。(顏麟宇攝)

風評:高端飢餓行銷,蔡英文的「亂循環」

應對新冠肺炎危機,全球加速投入疫苗研發,與時間賽跑。(AP)

輝瑞和莫德納都不想捲入政治風暴:《疫苗戰爭》選摘

中國疫情。(AP)

中國滅活疫苗3劑也擋不住Omicron,加強針該怎麼打?星馬等購買國家也傷腦筋

20210823-全台疫苗接種站23日開始施打高端新冠肺炎疫苗。(柯承惠攝)

高端疫苗能對抗Omicron變種病毒!最新研究數據曝光:應追加第三劑

第三劑疫苗開打!5大常見問題秒懂你最適合哪一種。(資料照 / 柯承惠攝)

第三劑疫苗全面開放,3種廠牌皆可選!5大QA秒懂最佳選擇攻略

拜登政府希望民眾盡快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但仍有許多人不願配合接種。(美聯社)

「無須執著mRNA疫苗」科學家:第三劑追加哪牌新冠疫苗,都能提供強大保護力

陳時中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第3劑將開放AZ混打mRNA疫苗,但不贊成mRNA疫苗互混打。(資料照/高市府衛生局提供)

第2劑接種AZ或高端者,第3劑疫苗該怎麼選?指揮中心專家給建議

針對國內新冠肺炎疫苗第3劑接種細節,將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決議,預計29日記者會公布。示意圖。(資料照,柯承惠攝)

國內第3劑新冠疫苗何時開打?指揮中心明日公布

沈政男認為,第二劑疫苗若要混打的話,最好選莫德納或BNT。(圖/指揮中心提供)

本土+0!年輕人混打該選莫德納還是BNT?醫師曝保護力最佳選項

針對陳時中表示以接種同廠牌為加強針的回應,醫師林氏璧表示,其他國都以混打為主。(圖/指揮中心提供)

本土+0!第三劑加強針「以同廠牌為主」?前台大醫拿最新混打研究打臉:部長觀念該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