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經緯觀點:利乎?害乎?人工智慧何去何從?

2016-03-21 06:20

? 人氣

機器學習可應用在數據挖掘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生物特徵識別搜尋引擎醫學診斷、檢測信用卡欺詐證券市場分析、DNA序列測序、語音手寫識別、戰略遊戲機器人等領域。機器學習可減少人力的投入及人為錯誤,讓機器去執行特定的任務,不怕累不爭辯,又快又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物質科學(Physical Science)與生命科學(Life Science)

探討人工智慧前景前,需要說明一下物質科學與生命科學在本質上的差異。

如果物質與生命二者相同都要受自然物質定律的支配的話,按道理物質身體沒道理可以一直保持站立姿勢。即使起初站立,一旦受外力觸控就會傾倒不再能站立,更沒有道理會超越地心引力,能夠從地上爬起、向上跳躍、移動、溝通或思考。因為生物會自己尋找食物攝取營養產生活動能量,利用能量可以超越自然物理定律之限制,鳥類甚至可以飛向天空,克服地球重力。

人餓了會自己找食物補充能量,受傷可以復原,生命可以自給自足,能改變或適應環境,純物質卻不能辦到。因為生命有變通、適應的能力,處處可見生物超越物質法則的情形。例如:一棵樹可以穿越石頭縫生長,甚至崩裂大石。沙漠可以綻放花海,最深大海可以發現生物。這些都是物質科學尚未了解,無法解釋的事例。

汽車是純粹物質,一旦用盡能源就永遠停留在原處,即使靠太陽能行走,一旦汽車發生故障,也不會自己動起來。物質受環境或控制它的生命體支配,沒有自主能力。

人工智慧與人類智慧的不同

人類大腦雖然運轉傳遞速度(120 m/s)遠不如電腦,但是他有80億個神經元,可以自我組合,在瞬間配合各種感官並行運轉,從事思考、判斷、決策活動。人腦在環境中的變化組合像宇宙一樣豐富,沒有相像的神經細胞,即使雙胞胎他們的思維也都不同。人腦對語義很敏銳,了解語言符號背後的意義及作用,電腦只能遵循語法及規則,對人類習以為常的溝通無能為力。電腦不管多快,一個CPU只能計算一步,並不一定能勝過大腦並行運轉。

人工神經網路研究者約翰·丹可(John S Denker)說:『許多人相信未來會發展出具備高度並行、容錯(fault-tolerant)的電腦。若非看到人腦並行、容錯高效能的活證據,早就因設計艱難知難而退了。』

無論用計算派或聯結派那種演算方式,所發展出的人工智慧與人類智慧都不一樣,只是演算法則而已。人類智慧不僅可以運用知識,還可以參考過去經驗(甚至不是自己直接經驗),配合理解力、常識、洞察力,選擇最適當方案。並且還可以藉著思維從環境中轉換、結合、開創新的智慧應付新的問題。人工智慧相對有局限性,只能從現有資料、狀態及環境中做有限度的變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