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核食與電腦斷層不輻射含量不能類比

2019-01-25 05:20

? 人氣

做一次心臟電腦斷層,輻射量是核食8萬倍。(照片翻攝聯合報,作者提供)

做一次心臟電腦斷層,輻射量是核食8萬倍。(照片翻攝聯合報,作者提供)

日前,聯合報2019/1/21 的頭版「做一次心臟電腦斷層 輻射量是核食8萬倍」,原意是要呼籲「非必要的檢查不要做」,然而,標題與內容過於聳動,恐造成民眾誤解,因此提出四個問題來討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問題一:有必要做心臟電腦斷層嗎?醫師們經過專業的訓練,會因著診療的需求開立檢查項目,藉以了解病況。心臟電腦斷層可以取得心臟動態影像、看到心臟與血管的變化,這些資訊有助於醫師診斷病情,進而判斷應該如何幫助病人恢復健康。因此,在醫師指示下進行心臟電腦斷層是有益處的。

問題二:心臟電腦斷層的劑量可怕嗎?「疾病得著診治」與「輻射劑量」兩者相比,疾病得著診治顯然是最重要的益處,無可置否應該以人的生命或病情得著控制為優先考慮,例如心臟電腦斷層檢查者的心血管疾病及心肌梗塞能被早期診治而得著控制 。伴隨所得的輻射劑量屬於醫療輻射,雖然可能有3~14 毫西弗的劑量,相當於在台灣生活2~9年的背景輻射( 約1.6毫西弗/年),並不可怕,且近年來的儀器設備與技術的進步,已使得心臟電腦斷層劑量一次檢查有可能降至約3毫西弗。

問題三:非必要的檢查不要做,對嗎?非常正確!民眾應當相信醫生的醫療專業,聽從醫師的判斷,若有疑慮可以再諮詢不同的醫師,但切勿自己做醫生指示要多做X光相關檢查,也不宜到不同的醫院做重複的檢查。

問題四:兩者的「量」可以相比嗎?不合適!含有放射核種的食物是透過人體攝入食物在吸收代謝的過程中對人體所造成劑量(單位是毫西弗),這種「體內輻射」是需要知道放射性核種的代謝路徑才能「估算對人造成的輻射劑量」,因為各類核種的代謝路徑差異極大很難直接測量,所以管理體內輻射時,通常是測量已知重量食物中的放射性活度,單位是貝克/公斤。 該文中所引用的「食品中原子塵或放射能污染之安全容許量」所用的單位正是貝克/公斤。因此二者不適合這樣相比,正如同我們很難說160公分的人是50公斤的人近三倍。

透過以上四個問題,希望能幫助民眾釐清新聞要點中未能詳細說明的部分,不至於對醫療輻射恐慌,也能有判斷數據的能力。

*作者為中華民國醫學物理學會理事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