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台灣原住民會繼續支持國民黨嗎?

2016-02-25 17:09

? 人氣

海樹兒·犮剌拉菲(Haisul Palalavi)接受BBC中文網專訪分析原住民選舉現象。(BBC中文網)

海樹兒·犮剌拉菲(Haisul Palalavi)接受BBC中文網專訪分析原住民選舉現象。(BBC中文網)

台灣原住民向來被視為國民黨的鐵票倉,今年一月的選舉結果也不例外,但他們未來的政黨取向及政治參與是否會出現改變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原住民族是是南島民族的分支之一,由數種語言及生活方式相異的部族構成,17世紀漢人移入前便已定居台灣。

目前,台灣原住民族總人口數約54萬多人,佔台灣人口總數約2.3%。

歷史發展

而經台灣官方認定的部族共有16個,主要分佈於台灣本島山區、東部地區以及蘭嶼,稱之為「原住民族地區」,或簡稱原鄉。具原住民身份的個人又可依設籍地及其直系血親區分為「山地原住民」與「平地原住民」,其中僅山地行政區設有原住民保留地。

台灣原住民在荷蘭、西班牙、清朝、日本、國民政府等殖民政權統治下,歷經一連串文化及政治變遷,被高度同化。然1980年代原住民運動興起,且本土意識及多元文化抬頭,台灣社會逐漸能打破以往「漢文化本位」的思維,正視保存原住民文化的重要性。

然而,許多刻板印象如「原住民有酗酒習慣」、「原住民皆能歌善舞」等,仍難以根除;往昔被過度同化與被邊緣化的結果、外來文化的風行,再加上逐漸擴大的城鄉差距,也讓維護傳統文化之路舉步維艱。

為此,立法院於2005年1月通過《原住民族基本法》,確保原住民自治權,期望推動原住民自治區的設置。在立法院更有山地及平地原住民各三席的保障名額,各地方縣市有超過一定人數的原住民人口時,則應設原住民當選名額。

然而因各族人數差異過大,再加上選區由行政區域劃分,各族人口分散各選區,故對於人數愈多的部族愈有利。有些立委也受黨意或財團綁架,推動有違原住民利益的法案,因此這些原住民立委是否能切實代表民意,也引發不少爭議。

傳統影響

至於台灣社會常見「原鄉是國民黨鐵票倉」的既定印象,得從國民政府來台初期「黨政一體」的制度說起。國民黨自接管從日治時期便深受政府掌控的原鄉起,於1950年代開始在各地廣設鄉黨部(服務站),挾帶行政資源進行地方服務,在原鄉建立起綿密的資源網及人脈。

而選舉期間,在資訊相對落後的過往,以及現今的偏鄉區域,媒體戰術難以深入家庭,反倒是長期而密集的組織戰在這裡發揮了絕大優勢。比起電視、報紙或網路上遙不可及的陌生人,許多選民更傾向投給自己或親友熟悉、曾出現在日常生活的國民黨候選人。

國民黨的組織化服務與資源分配權力,輔以部落追求「集體性」公共參與的傳統,有效的將部落決策、選民意志與地方政治緊密結合。而國民黨以外的政黨因缺乏原鄉耕耘的契機與經驗,一旦有心人士刻意隔離或祭出洗腦策略,選民容易抱有先入為主的成見,也讓其他政黨更難攻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