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台灣原住民會繼續支持國民黨嗎?

2016-02-25 17:09

? 人氣

長久之下,既有習慣未變革,新的資訊又難以流通,因此原鄉選民的選擇始終擺脫不了鐵藍色彩,也不在話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2016年1月的大選中,台灣「變天」了,但原住民立委的政黨比例,國民黨仍高達近七成(六位原住民立委中有四位是國民黨籍)。這項結果一出爐,引發不少關注,掀起「如何打破鐵票倉」的討論。

為此,BBC中文網記者特別訪問了三位來自政界及學界的原住民,詢問他們的看法。

資源因素

目前於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中心擔任研究員的Haisul Palalavi(海樹兒.犮剌拉菲,布農族)接受BBC中文網專訪時表示,過去民進黨於原住民來說普遍形像較差,這次的總統候選人蔡英文雖和緩了這種印象,仍無法迅速扭轉選民長期以來的認知。部分民進黨政治人物或支持者所抱持的「閩南沙文主義」,也讓許多高度認同原住民文化的選民極為反感。

Haisul解釋,大多數選民並不那麼在乎屬於主流議題的統獨之爭,相反的,由於許多選區同時也是資源匱乏的偏鄉,選民較關心是否能拿到更多中央補助來改善生活,尤其是眼見為憑的實質好處如物資及建設等。

其中,許多現任國民黨立委與原鄉選民如村長、鄉長、地方民代等甚至有互利關係,形成「你需要我的選票支持、我需要你來爭取經費」的特殊現象。這些能直接左右資源分配的現任立委若競選連任,對甫參戰的新候選人極為不利。

社會脈絡

高潞‧以用呼籲國會共同促成反族群歧視法立法通過

立場親綠的新興政黨「時代力量」的新科不分區立委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是來自花蓮馬太鞍部落的阿美族人。她對BBC中文網表示,這項刻板印象的成因,部分也跟外界鮮少去理解原鄉選民在決策過程中的脈絡背景有關。她以自身經驗為例,說明傳統「家族—氏族—部落」的公共參與模式,由家族中極具份量的長輩主持會議,經由討論決定支持對象,再向外傳遞至公領域。

高潞認為,「外來」的現行選制並不適合部落,有悖於部落過去公共參與的習慣。在這種「集體性決策」文化或需要高度凝聚力的群體中,選舉甚至造成部落或家族中的情感撕裂。

其次,青壯年大量外移,留在原鄉的老年人處於資訊不發達的弱勢端,須借人際關係來瞭解候選人,選擇性因此縮減,此時國民黨工長期經營的服務站便成了最好的樁腳。而資訊取得相對便利的外移人口,又因回家一趟所需時間及金錢成本過高,嚴重影響投票意願。

因此高潞認為,「原住民偏藍」並不是選民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結構性問題,若只看結果不看脈絡,是很不公平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