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一萬人談過死亡:《現場》書摘(3)

2019-01-10 05:10

? 人氣

「死亡」之前與之後,總是充滿了人一生的不堪:家庭經營失敗、事業失敗、感情失敗、財產糾紛,種種病痛苦楚…最後,他們都來到郭慧娟的「死亡咖啡館」尋找救贖。這超強的負能量每天都灌到郭慧娟的身上,可是,我看到郭慧娟,一臉笑瞇瞇地抱著自己的兩隻紅貴賓,端坐在家中小客廳裡,完全是個無憂無慮的小廟土地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會讓他們講,盡量講。」她說。

每天都講死亡,教殯喪業,處理殯喪資訊,我問郭慧娟:「妳怎麼看待死亡?」

她一秒都不等待,立刻回答我:「人生,時時刻刻都可能有意外,做人,就要活在當下!」

2019-01-3 郭慧娟從死亡咖啡館談台灣民眾的喪親悲傷(取自郭慧娟臉書)
郭慧娟從死亡咖啡館談台灣民眾的喪親悲傷(取自郭慧娟臉書)

每天都「活在當下」

每天都「活在當下」,「死亡咖啡館」女主人郭慧娟說,她接近「死亡」就是人生的意外。

原本是新聞記者的郭慧娟,二十年前因為「殯葬業管理條例」要修法,從幫忙殯喪業的朋友成立公會開始,到處理修法內容;接著,新法通過後,禮儀師都需要考證照,郭慧娟開始策劃課程、找講師,為這些禮儀師開班上課。二十年前「殯喪業」還是兵荒馬亂,一切都是從頭開始,於是郭慧娟又跑去南華大學念生死學研究所,設立「臺灣殯喪業資訊網」。她的「禮儀師老師」名聲越傳越廣,二○一二年內政部要編撰「現代國民喪禮」、二○一六年「喪禮VS人權干誰的事」,都請她擔任編撰委員或主筆。

「殯喪」,其實是一個比「婚禮」更龐大的行業。很多人一生未必辦婚禮,但是每個人都有處理後事的需要。可是因為對「死亡」忌諱,所以雖然有這樣龐大的市場需求,全臺灣只有一個資訊網站。上郭慧娟的「臺灣殯喪業資訊網」,首先會被它龐大的資訊量嚇到—從殯喪流程、法規、價格,到各國資訊,殯喪新聞,甚至還有禮儀師的疏壓園地,堪稱一網站包盡殯喪業上中下游。

看盡各種死亡,我問郭慧娟:「妳的死亡經驗呢?」

她開始講,講的是她的父親。

面對父親死亡

「那是除夕的前幾天,我和爸爸在家裡聊天,覺得爸爸的臉有點黃黃的,就帶他去看醫生。醫生檢查後,說爸爸的肝指數上升,住院兩天就可以回家過年了。」她回憶著。

既然是不太嚴重的病,就住在普通病房。第二天郭慧娟再去看父親時,看到父親的早餐還完整地放在旁邊,沒有動一下,她跑去問護理人員,得到的答案是:父親前天晚上有些吵,也許今天是累了,想多睡一下。

第二天的晚上,郭慧娟帶了晚餐去給父親吃,父親還是沈睡中,接著弟弟晚上來看護爸爸,她臨走時,父親仍然沒醒過來。

第三天透早,郭慧娟就跑去病房等醫生巡房,醫生一走進來,她攔住醫生問:「爸爸住進來三天了,始終在睡覺,這樣對嗎?」

醫生笑著回答她:「阿伯就是嗜睡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