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崑義專文:蔡英文如何帶領台灣走出歷史?

2016-01-13 06:50

? 人氣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將帶領台灣走出新的歷史機遇。(美聯社)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將帶領台灣走出新的歷史機遇。(美聯社)

既然台灣人民意識到已經窮到快要一無所有,就像大陸「文革」後搞得國家都快要破產一樣,只要擺脫政治鬥爭,那麼在台灣底子還算硬的條件下,要讓台灣經濟活絡起來,其實是輕而易舉的事。最讓人擔心的是,如果蔡英文還要繼續跟藍營、跟大陸搞政治鬥爭,那麼台灣就永遠走不出歷史了。

不久前跟一位大陸的學者聊天,他說了一句話使得我一直難以忘懷,這句話是,「中國共產黨是從農民中走出來的,也是從歷史中走出來的」。從這句話開頭,讓我不得不問可能重掌執政大權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是否也能帶領台灣從歷史中走出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個問題可能是一個「大哉問」,如果把陳水扁執政時期當成類似毛澤東在大陸執政的「前30年」,那麼也可以寄望蔡英文帶著民進黨重新執政,等同於大陸改革開放的「後30年」。

蔡英文的機遇

當然,蔡英文代表民進黨重新執政的最大的機遇,應該是在馬英九執政8年後,台灣的經濟已經降到了谷底,2015 年第三季的經濟成長率已變成負數。依照行政院主計處所公佈的數字,全台1,000多萬上班族的薪資,竟然有330萬人月薪不到3萬元。

這個已經把台灣踢出亞洲四小龍之外的數據,別說台灣人自己看了心驚,國際社會也不敢相信這是曾經擁有世界第一高樓—台北101大樓的社會所出現的數字。也難怪現在前往台北101大樓參觀的遊客,不是大陸觀光客,就是外籍遊客,台灣人反而不是101客源主流。

那麼為什麼說是蔡英文的機遇呢?在2000年以前,台灣人如果前往大陸旅遊,大陸人都會羨慕台灣人的錢可以「淹腳目」,但現在大陸人的人民幣已經可以淹肚臍,台灣人反而是阮囊羞澀,還需要大陸觀光客帶來財富。15 年的時間變遷,兩岸財富大翻轉,台灣政治鬥爭不斷,是自絕於財富大門的重要因素。

既然台灣人警覺到已經窮到快要一無所有,就像大陸「文革」後搞得國家都快要破產一樣,只要擺脫政治鬥爭,那麼在台灣底子還算硬的條件下,要讓台灣經濟活絡起來,其實是輕而易舉的事。最讓人擔心的是,如果蔡英文還要繼續跟藍營、跟大陸搞政治鬥爭,那麼台灣經濟恐怕神仙也難救,就永遠走不出歷史了。

當然,蔡英文想要救活經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向大陸借力使力,在全球資金都湧向大陸的情況下,連台灣最好的企業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都不得不跨海到南京設廠,民進黨還有多少本錢可以拿統獨的意識形態跟藍營鬥、跟大陸鬥?

除了意識形態的鬥爭外,還有一項比較擔心的是,蔡英文畢竟是家有恒產的嬌嬌女,她是否能苦民所苦,是值得懷疑之處,但是往好的方面想,蔡英文既然有錢,就不必像陳水扁一樣忙著搞錢,反而可以一心一意治理國政,這正是蔡英文可以帶領台灣走出歷史悲情的機遇。

不再當「空心蔡」

2012 年蔡英文和馬英九決戰的那場總統選舉,蔡英文最吃虧的就是兩岸政策無法說清楚,別人問一句,她就答一句,結果哪一句才是她真正的兩岸政策,恐怕連她自己都被搞昏頭。這次大選蔡英文就不想再吃悶虧,至今,她對兩岸政策只說了兩句話,一句是「維持現狀」,另一句是「以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來維持現狀」,其他的都不再回應。

在不願接受「九二共識」的情況下,國民黨越要求蔡英文把兩岸政策說清楚,她越是說不清楚,最後落入「空心蔡」的陷阱中。而2016年的這場選舉,為了破解「空心蔡」的形象,她不再多說,讓國民黨在他們的兩岸強項中無法著力,朱立倫的聲望當然也拉不起來。

問題是,若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說不清楚,以後若執政,該如何應對大陸的壓力呢?蔡英文在接受台灣媒體訪問中,曾經說了這樣一句話:「只要民進黨選贏,中共對台政策就會跟著民進黨轉」。

這句看似不切實際的話,卻正好反映了民進黨人的心態。

從馬英九2008年執政以來,台灣跟大陸已經簽訂23項協議。在馬英九執政的第一任期內,國民黨幾乎都是以兩岸「和平紅利」來宣傳國共合作的成果。但是到了第二任期,台灣人民吃不到「和平紅利」,最糟糕的是百物飛漲,就是薪水不漲,讓全台已經有「均貧化」的現象產生,這離孫中山先生當年期待的「均富」理想越來越遠。

所以民進黨就越來越不在乎大陸對台灣的態度。民進黨人認為,兩岸「和平紅利」都被台灣的「買辦階級」給吃乾抹盡,一般小老百姓都吃不到,才會導致台灣產生「均貧化」現象。

一個國家越貧窮,窮人越會支持有意實行社會正義的政黨。在陳水扁執政的8年中,民進黨一直喊著要「轉型正義」,但那是政治上的轉型正義。如今,經過馬英九7年多的執政,台灣既然已經陷入「均貧化」的境況,民進黨這次喊出社會的轉型正義。重新把台灣經濟拉上亞洲四小龍的高位階,有了社會的轉型正義,台灣也才會有希望。

至於民進黨又將如何對台灣的「均貧化」進行徹底的革命呢?沒有人會知道。這就像1962 年1 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擴大工作會議上,回顧共產黨探索革命規律的情況時所說:「過去那麼多年的革命工作,是帶有很大的盲目性的。如果有人說,有哪一位同志,比如說中央的任何同志,比如說我自己,對於中國革命的規律,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完全認識了,那是吹牛,你們切記不要相信,根本沒有那回事。過去,特別是開始時期,我們只是一股勁要革命,至於怎麼革法,革些什麼,哪些先革,哪些後革,哪些要到下一個階段才革,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沒有弄清楚,或者說沒有完全弄清楚。」

可以說,毛澤東那個時代搞革命,是在政治上「摸著石頭過河」。反觀鄧小平時代搞改革,是在經濟上「摸著石頭過河」。如果回首前面毛澤東所講的話,連毛對於中共要搞怎樣的革命都說不清楚,民進黨只有過去陳水扁執政8年的失敗經驗,當然更難說清楚他們要怎樣對台灣「均貧化」現象進行一場新的革命。

儘管如此,民進黨也確認他們是從台灣的底層走出來,在民進黨成立的初期,台灣的富裕是亞洲四小龍之首,所以台灣農村的青年都走向都市,真正的農民減少了,反而中產階級在當時是典型的台灣底層,因此民進黨本質上是由台灣中產階級推動出來。如今在「均貧化」現象產生以後,台灣的中產階級已經變成「均貧」階級,民進黨能否再造中產階級的出現,是他們進行革命的重要指標。

如何再造中產階級

台灣中產階級的消失跟中國崛起有很大的關聯,中國崛起是製造了很多富人,但是並沒有製造出中產階級。

像阿里巴巴的馬雲、小米的雷軍,他們都可以跟美國的網路巨擘比爾·蓋茲(Bill Gates)平起平坐,但是台灣資訊科技發展要比大陸早了20年,台灣竟然沒有製造資訊巨擘出來,這是因為台灣只有科技業受雇者,沒有資訊巨人。而大陸還有許多「土豪」伴隨著中國的崛起出現,他們是掌握整個大陸經濟發展方向的舵手,也是穩定大陸經濟成長重要的一群人,這跟台灣以及許多新興發展國家由中產階級決定國家發展方向不同。

民進黨是台灣中產階級推動出來,如今中產階級已變成均貧階級

能否再造中產階級的出現,成為民進黨進行革命的重要指標

排斥對方的發展經驗是不智的想法,國民黨沒有把「大膽西進」走成功

民進黨為何不搶個頭彩,成功地帶領台灣走出歷史呢?

所以2004年「高盛」高級顧問雷默(Joshua Cooper Ramo)在北京就喊出「北京共識」,他用這個名詞來指中國的發展模式。但「北京共識」能否替代「華盛頓共識」呢?現在看來還沒有這種可能性。因為「華盛頓共識」製造的是民主,而「北京共識」製造的是財富,一種是精神,一種是物質,兩者很難混為一談。

從2008年起台灣逐漸被納入「北京共識」的範圍內,當然也要承受大陸貧富差距拉大的痛苦經驗,這是因為「北京共識」雖具有艱苦努力、主動創新和大膽實驗,以及循序漸進、積聚能量和具有不對稱力量的工具等特點,但「北京共識」也出現了一種公正與高品質增長不平衡的現象。

中國崛起並沒有真正出現尋求公正與高品質增長的生活,反而造成社會貧富差距加大,更多人還無法真正享受到公正與高品質的生活,特別是大城市所出現的霧霾,可說是中國發展模式最讓人驚心動魄的一面。因此,民進黨若重新執政,必然會在黨內出現要求跟大陸發展切割的聲音,這是蔡英文必須優先解決的問題。

過去台灣就因為對「北京共識」接受太慢,致使台灣資金在投入大陸後沒有回饋的正常管道,結果錢在國際社會間流動,就是沒有回到台灣,這也是大陸「磁吸」資金,無法跟台灣產生共振。台灣沒錢了,自然拉大貧富差距,這從台灣股市每天平均交易量只有700、800億元反映出來,跟過去動輒1,000至2,000億元的成交量無法比擬。

有鑒於此,民進黨對大陸的政策很簡單,就是繼續跟大陸維持交流,那兩岸還是可以相互發展,在短時間內,大陸還不至於會以政治或軍事手段壓迫民進黨接受「九二共識」。畢竟,想要維持「以經促統」的是大陸。

不走「到奴役之路」

1944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海耶克(Friedrich A. Hayek)曾經寫了一本書《到奴役之路》,海耶克認為,在經過一連串的計劃經濟惡化之後,一個國家將會無可避免地轉變為極權主義。對海耶克而言,「到奴役之路」代表國家進行中央計劃的開端,隨著自由市場制度的瓦解,所有個人的經濟自由和人身自由都將化為烏有。

民進黨若重新執政,「到奴役之路」就是最讓人擔心之處。在台灣「均貧化」現象下,民進黨想要推動「新南向政策」,很可能過度強調成長的經驗,而像李登輝時期的「南向政策」一樣,把錢都丟到東南亞去,結果碰上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導致許多台灣錢打了水漂。要知道,追著財富跑,這是資本主義應有的現象,當所有的財富都往大陸方向集中而不是往東南亞去,台灣投資若是反向而行,很可能錢就不見了。台灣人還可能被迫跟菲律賓、印尼、泰國一樣,到處去當勞工、當女傭,最終可能會走向「到奴役之路」。

民進黨既然要走自由民主的道路,就不可能完全依靠東南亞國家的發展,所以台灣適度地依賴中國,這可能是必要之路。畢竟,大陸的經濟發展跟台灣的民主發展走的是一條平行線,這也是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2015年12 月初來台參訪,在頻頻遭民眾抗議,又被問到是否會把這種台灣民主經驗帶回大陸時,陳德銘說:「我正在摸索台灣更精確的民主。」大陸沒能瞭解台灣「抗議式的民主」,自然把它想像成是一種民粹主義式民主。民進黨無法理解中國的發展模式,也會把它想像成是一種「到奴役之路」的經驗,所以民進黨認為適度減少兩岸經濟往來,會降低台灣陷入「被奴役」的風險,這也是蔡英文不願意對兩岸關係過多著墨之因。

既然大陸在摸索台灣的民主經驗,台灣也在摸索「北京共識」的經驗,那麼過度地排斥對方的發展經驗,是相當不智的想法。「新南向」絕對沒有「大膽西進」來得有成效,國民黨沒有把「大膽西進」走得成功,民進黨為何不搶個頭彩,成功地帶領台灣走出歷史呢?

*作者為台灣戰略學會理事長,淡江大學兼任教授。本文原刊《多維TW》月刊002期。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