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性騷擾犯罪潮 難民成箭靶 政府加強管控仇恨言論

2016-01-08 14:23

? 人氣

德國警方於科隆中央車站前(美聯社)

德國警方於科隆中央車站前(美聯社)

德國科隆(Köln)於2015年跨年夜爆發的大規模性騷擾及搶劫案件,報案數已累計121件。據德媒報導,現場群眾包括許多敘利亞、阿富汗與伊拉克移民。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已要求進行確實調查,必要時將犯案者「驅逐出境」。同時,德國政府於社群網路上加強管制針對難民的仇恨言論,再度引發自由言論的界線之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移民涉嫌性騷擾 與先前警方聲明不一

據科隆地方報紙《科隆新聞報》(Kölner Stadt-anzeiger)及《世界報周日版》(Welt am Sonntag)報導,科隆當局已查明部分犯案者為來自敘利亞的難民,且展開審訊程序。

報導稱,警方檢查了現場至少100名可疑人士的身分證件,其中11人仍然受到拘留。《世界報周日版》引述一名不具名警官發言,「與先前公開表述的相反......其中大部分都是新近抵達的難民。」

2015年12月31日晚間於車站前聚集的人群(美聯社)
2015年12月31日晚間於車站前聚集的人群(美聯社)

《世界報週日版》也指出,先前警方表示這波犯行的類型為偷竊,性騷擾屬其次。但一名匿名警官表示,對許多阿拉伯裔涉案者來說,性騷擾是主要目的。警官描述,「一群男子包圍一名女性受害者,對其上下其手。」

科隆於跨年夜在中央車站爆發的大規模性騷擾及搶劫案,震驚德國社會。已有破百名受害者遭到單晚群聚於廣場的群眾包圍、搶奪財物與騷擾。受害者描述攻擊者外貌為「北非及阿拉伯」背景。

規模過大 警方「無力應對」

據德國《明鏡》(Der Spiegel)周刊與《畫報》(Bild)報導,警方報告揭露警方「無力應對」如此規模的事件。一名匿名資深警官描述當晚情形「混亂且丟人」,「執勤警員無法應對所有犯行,同時發生太多起案件了。」

《今日俄羅斯》(RT)報導,科隆警察局長亞伯斯(Wolfgang Albers)接受訪問時表示,科隆警方確實有介入這起集體騷擾案件,向受害者提供協助。但也承認警方「從未經歷過這樣的事件」,「我們沒有做好(應對這種大規模性騷擾的)準備。」警察工會副主任瓦爾特(Ernst Walter)認為,科隆警方的處理不當可能讓亞伯斯丟掉職位。

必要時將難民驅逐出境

親難民立場的科隆市長雷克爾(Henriette Reker)5日時表示,女性受威脅時,可以「與男性保持一個手臂以上的距離」。其言論立即在社群媒體上遭到抨擊,認為她將保護自己的責任歸因於受害者。

連德國司法部長馬斯(Heiko Maas)也在推特上表示,「我不覺得可以向女性提供太多建議,像是『一個手臂的距離』。有責任的不是女性,而是犯案者。」

德國總理梅克爾7日發表聲明,表示跨年夜發生的事件是「不可接受的」。她也要求在確實調查後,必要時將犯案者驅逐出境,「向未能遵守我國法律者送出明確訊息」。司法部長馬斯也補充,如果尋求庇護者在程序進行中被判處1年或以上的刑期,依照德國法律,政府有權將他們驅逐出境。

加強打擊仇恨言論 引起政府審查疑慮

帶有納粹過往的德國,也對保護弱勢族群免於誹謗立有嚴格法律。發表對特定種族、宗教或民族煽動敵意或暴力的言論可能遭到起訴。公開認同、擁護或淡化納粹政權的犯行,最高可判處5年刑期。

2015年9月,德國政府已因反難民言論增加,與臉書、谷歌及推特等社群平台展開協商。這份協議於12月15日完成,平台同意以德國法規標準,對冒犯性內容進行更嚴密的控管。

德國檢察官也對嚴重的仇恨言論開罰,甚至判處緩刑。2015年10月,一名德國威斯瑪(Wismar)的26歲男子因在臉書頁面上表示難民應被「活活燒死」或「淹死在地中海」,而被判處5年緩刑與300歐元(約新台幣1萬1000元)罰款,

科隆中央車站前的抗議者,手持海報「反對種族歧視,反對性別歧視」(美聯社)
科隆中央車站前的抗議者,手持海報「反對種族歧視,反對性別歧視」(美聯社)

支持政府作為者認為,這維繫了社群的尊重,並管束社會中最為偏激的聲音。但批評者抨擊這是強制執行政治正確性的政策。部分德國人民質疑,官方是否有權移除他們公開討論科隆性騷擾案是否與難民相關的發言,甚至因此起訴他們。

提倡網路自由的德國「海盜黨」(Piraten)主席柯爾納(Stefan Körner)認為,民主制度應該具有包容排外主義的度量。他相信政府的管控會阻斷「過多而非過少」的評論,「這是恐怖的審查,我們絕對不想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