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施公又錯了,今年加薪動能有但未必強大

2019-01-09 06:20

? 人氣

施俊吉告訴民眾今年加薪動能非常強大,真的嗎?(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施俊吉告訴民眾今年加薪動能非常強大,真的嗎?(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在行政院年終記者會上,引用去年企業獲利增加數字,就迫不急待樂觀的告訴大家:今年「加薪的動能非常強大」。這話只對一小部份:加薪動能有則有矣,但說「非常強大」卻言過其實甚至可能是錯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企業獲利只是加薪條件之一,非充份條件

施俊吉在年終記者會上,除了再次拿台股連續16個月在萬點之上,作為民進黨執政經濟成績之外,也說台灣銀行業2018年整體獲利,比去年增加200億元,更可觀的是,上市前三季稅前淨利2.2兆元,比前一年同期增加3400億元,「加薪的動能,明年(指2019年)會非常強大」。

這話其實是似是而非;乍聽之下很有道理:企業賺錢就會幫員工加薪,賺的錢變更多,當然就更會幫員工加薪,所以「加薪的動能非常強大」,但事實則未必如此。把企業獲利高低與員工加薪多寡直接劃上等號,既危險又錯誤,因為影響企業加薪與否的因素眾多,企業獲利高低只是原因之一,甚至是最不重要的原因;或許可說,企業獲利是加薪的必要條件,卻非充份條件。

企業獲利多誠然有能力幫員工加薪,但對給予員工薪資的高低、是否要加薪,其實還是以考量勞動力市場鬆緊與行情為主,否則過去數十年,為何國內上市櫃企業幾乎每年獲利增加,但受雇者員工平均薪資卻陷入停滯?這點其實也可由日前鬧出吳寶春事件時,外界看到其給予員工的薪資就是「在地行情」、基本薪資起跳可知。施俊吉根據去年企業獲利創新高,直接導出加薪動能非常強大的結論,是過份樂觀甚至可能是錯誤的結論。

前年企業獲利高但去年加薪幅度一般般

其實,遠的不講,拿近2年的數據來看,應該就可看出此說法之誤。如果拿上市公司當樣本看,國內上市櫃公司2017年總獲利2.19兆元、年增15.7%,創歷史新高;獲利年增15.7%當然是高成長率,依照施俊吉的說法,去年加薪的動能也應該「非常強大」。不過,實際上加薪的動能只是「一般般」。

以主計總處的薪資統計來看,一般人認知的所謂「加薪」是指經常性薪資(月薪)增加,而去年的平均經常性薪資增加幅度大概在2.5%左右,這個成長率,可以稱為「非常強大」嗎?而如果考慮全年物價上漲幅度約1.43%,因此實質經常性薪資增加約為1.07%,這個數字其實與過去十多年,薪資浮沈增減的比例差距不大,難怪只有官員拚命敲鑼打鼓說自己把經濟搞得多麼的好棒棒、薪資不再倒退,但民眾卻是普遍無感。

由去年的案例來看施俊吉口中2019年加薪動能非常強大的預言,2018年上市企業全年的獲利數字尚未出爐,不過已經可預測總獲利一定優於前年,成長率如果維持與去年相近(15-20%之間),今年平均經常性薪資成長幅度,依照去年情況預測,也是在2%多,實在很難稱為「強大」。

經濟展望有變影響企業加薪盤算

更重要的是,今年經濟展望與去年已有不同,企業加薪意願亦可能因所改變。去年初,各界對經濟景氣與展望處於樂觀上揚狀態,企業更有意願為員工加薪,一來留人,二來預期營收獲利可再增加,有本錢加薪。今年雖然同樣有去年高獲利當基礎,但各國與業界普遍對今年景氣看法相對較保守,此時企業對加薪會更保留,因為想多留下資源與空間應付可能的景氣下滑。

蔡政府確實感受到民眾─特別是年輕人,普遍對薪資停滯的沮喪及因而對民進黨產生的失望,因此去年開始高官們熱衷在數字中玩遊戲,給予一些能「提振士氣」或騙過民眾的數字,如行政院長賴清德在勞動節中「勞工平均薪資近5萬元」,施俊吉則把本國與外勞分開說:本國勞工實質薪資有58931元,是18年來新高。現在則是給予民眾未來希望,如施俊吉告訴大家今年「加薪動能非常強大」,而小英總統在元旦講話中也不忘強調執政後「每年調升基本工資」的政績,至於每年調高基本工資對邊際勞工的影響、韓國大漲基本工資的負面影響則都略而不提。

搞好投資炒熱勞動市場是帶動加薪最有效方式

不過,牛皮會破、現在的民眾已不好拐騙,要打破薪資停滯魔咒,還是只能老老實實的回頭搞好經濟、拉高投資。過去2年多,民間投資表現不佳,前年衰退、去年到第3季時成長率不到2%。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失業率仍下降的主因,不是投資熱絡、創造的就業機會多於過去,而是因為這幾年是戰後嬰兒潮的退休潮,退得多進得少,這從去年整體增加的就業人數遠低於過去即可看出。

政府還是想方設法多增加民間投資吧,只要企業、市場開始爭搶人才,薪資自然就有上揚動能,官員靠吹牛是不可能把薪資吹上去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