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策不能建立在中華民國代表全中國的基礎上:《葉公超的兩個世界》選摘(2)

2015-12-24 05:20

? 人氣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在華盛頓簽字,外交部長葉公超(前右)與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前左)握手致意。(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室)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在華盛頓簽字,外交部長葉公超(前右)與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前左)握手致意。(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室)

一九六一年一月年輕的甘迺迪總統上臺後,在蔣介石看來美國對臺北的政策搖擺不定,臺北政府甚是不安,比如兩個中國及臺北在聯合國代表權問題,這些問題對臺北基本國策有重大關係且影響深遠。為了這些問題,葉公超大使於三月十七日及二十二日曾兩度與國務卿魯斯克做非正式磋商。關於兩個中國問題,英美都贊成這一方案,但北京與臺北堅決反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魯斯克對葉公超說,美國的政策不能建立在國民政府重返大陸或代表整個中國的理論基礎上。這是魯斯克也是美國的基本觀念,也是打擊蔣介石的核心問題,因為反攻大陸及臺灣小島代表全中國是蔣的兩塊金字招牌。葉公超與魯斯克談的大多是有關今年秋天召開的第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中,如何保持中華民國代表權的問題。魯斯克明確對葉公超說,往年中國代表權案使用的「緩議」方式,在今年第十六屆大會中恐怕行不通。在這裡我們對「緩議」這一名詞稍做解釋,然後再來說明為什麼這一年會行不通。

一九四九年蔣介石退處臺灣,中共柄政後,一九五○年蘇聯在聯合國大會提議由中共替代國民黨政府進入聯合國,美國反對,為了阻止中共進來,就想出了這個「緩議」方案。「緩議」在英文裡為「moratorium」,意即「拖延」。魯斯克說這是他設計出來的一套妙計,據他說這個妙計就是:「We will not consider this question until next year.」(我們今年不談這個問題,明年再說。)那時他是助理國務卿,是國務卿艾奇遜的副手。當時在聯合國裡,凡是討論「中國代表權問題」都交由中國代表權問題所屬特別委員會去審查討論,然後交由大會票決,通常以多數表決來決定,這個拖延戰術在過去十五年都很順利。但去年(一九六○)就覺得很困難,因為會員國已由六十個增至九十九個,而這些新興國家大多是亞非國家,屬第三勢力非美國所能左右。

拿去年來說,對「緩議案」投票結果四十二票贊成,三十四票反對,二十二票棄權。魯斯克說我們拉票那樣辛苦,所得的票數那麼接近,棄權票又那樣多。美國鑒於中國代表權的「拖延辦法」實在無法說服其他多數會員國,於是想放棄緩議方式,另覓一種策略阻止中共進入聯合國。具有影響力的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史帝文森(Adlai Stevenson)及副國務卿鮑爾斯(Chester Bowles)等均不贊成緩議方式,美國所擬定的新方案針對中國代表權問題不再是程序問題,而是重要問題或說是實質問題,需要三分之二的多數始可列入議程。

葉公超說,在他們而言已就政治及外交兩者兼籌並顧,且可為美國友邦所能接受。葉公超又說出他自己的意見,他說已與在聯合國的蔣廷黻代表磋商過。葉公超個人認為,若我們堅持要採用緩議案,則我們必須考慮到在該案失敗後應如何肆應。這句話很重要也很尖銳,值得我人深思。葉公超把他與魯斯克的談話據實向外交部報告。我想臺北官員包括蔣介石在內未必滿意,可能很不高興,因為他提到的人如史帝文森、鮑爾斯都是民主黨的左翼,主張兩個中國,承認中共;鮑爾斯曾是甘迺迪競選總統時的外交顧問,主張放棄金馬。還有一點,葉公超的語氣好像幫美國人講話。其實做一個外交官、一個欽差大臣應該據實報告,不能只報喜不報愁;也應該把自己意見說出來,不能只捉摸蔣介石的意見來寫報告。

外交部收到葉公超的報告後,曾有訓令給葉大使及蔣廷黻代表,要點如下:

一、美國政府正在覓求新方法來代替往年的緩議,其目的使中共進入聯合國,惟對任何涉及有關兩個中國模式的,不應採納。二、請葉大使及蔣代表力促美國政府積極洽請各國支持在下屆聯合國大會時再度採用緩議方式。三、政府建議由中美兩國駐聯合國代表團,應即開始磋商下列各點:(甲)在十六屆大會如美國繼續用緩議方式則仍願支持者究有幾國,(乙)現採保留態度者究有幾國,(丙)反對再用緩議方式而另擬新方案者究有幾國。這個調查工作應於兩個月內完成。從這個訓令看來,外交部似乎對新方案沒有多大信心,對於國際情勢不是很清楚,有點不切實際。

沒有幾天,為了就商中國代表權問題,臺北政府突然召葉大使返國述職。葉公超於一九六一年三月二十六日飛抵臺北,當天晚上即與副總統兼行政院長陳誠談話,從晚上七點半談至午夜十二點半結束,在座者計有張群(總統府祕書長)、王雲五(行政院副院長)、王世杰、沈昌煥(自一九六○年五月三十日從駐西班牙大使任上奉調回國繼黃少谷為外交部長),此外還有兩位外交部次長,此即許紹昌及王之珍。

蔣廷黻
蔣廷黻

葉公超首先報告,他先從一九五八年杜勒斯的談話說起,他說那年十月二十一日杜勒斯訪臺時,曾對總統提到第十三屆聯合國大會我代表權案時說,美國維護我代表權深感困難,那年投票結果四十四票贊成,二十八票反對,九票棄權,但後總算平安度過。可見緩議案不能在聯大無限期使用。葉公超這話旨在說明問題不是在民主黨執政或是共和黨當權,主要是戰後亞非新興國家獨立的很多,多如雨後春筍,美國政治資本不夠,去年第十五屆大會沿用緩議案雖獲通過,但形勢極為驚險,其中若干友邦原曾答應助我,結果臨時變卦,甚至有三個國家還投反對票。預料明年更不如今年,以他的看法,新方案今年使用相宜,下屆聯大投票可能得到七、八十票贊成。關於此事,葉公超說他已與聯合國蔣廷黻代表迭次商討,並獲得一個結論,「即我應留在聯合國至最後一秒鐘,萬不可輕言撤退。至於共匪進入聯合國後,我應否續留一點,應繼續研究。」與會人士均認為美國的政策變了,但葉公超說:「依個人觀察,美無論在任何情形下,對我政策絕不變更,美民間輿情,亦不主張我退出聯合國,彼等認為我一旦退出聯合國,對美亦至為不利。」

葉公超與陳誠、張群、沈昌煥等談至子夜後一點始散,翌日晨九時半至士林官邸應蔣介石召見,談話前後一個半小時,出席者有張群及沈昌煥。葉公超首先報告他近兩次與魯斯克的談話,及副代表薛毓麒與國務院沙利文(William H. Sullivan)等商討經過。

蔣介石問此事曾否與蔣廷黻商量?蔣代表的意見如何?蔣介石很尊重蔣廷黻的意見,故有此問。葉公超答稱,凡是有關聯合國事務交涉均與蔣代表聯繫,互相商討。近曾約薛副代表赴華盛頓與國務院主管我代表權人員詳細商議。葉又說他此次返國述職途經紐約時,亦與廷黻先生就最近發展情形做詳細磋商。昨晚在副總統官邸召集的會議席上,亦曾將廷黻先生的意見做了很詳細的報告。接著張群將昨晚在副總統官邸會談經過情形及如何因應方針做了一個綜合報告,其要點如下:

在聯合國,我無法接受兩個中國的安排;(乙)任何決議案使我默認僅代表臺灣,我亦不能接受;(丙)我應將此堅定立場告知美方,不惜放棄會籍,繼續奮鬥,阻匪入會。接著沈昌煥分析聯合國情勢,其中兩種最壞的打算:(1)我與中共均不在聯合國內,因目前中國領土分裂,雙方均不能代表全中國,留待他日中國統一後再議。(2)我與中共均為聯合國會員國,我代表臺灣,中國代表大陸。此為很多國家目前所最後希望者。

後蔣介石做結論說,兩個中國之安排,為政府所不能接受。必要時我們即退出聯合國,如中共進入聯合國,則我決心退出,「以後如何應付,乃是我總統的責任了。」蔣介石又在這裡說大話了,因為在歷史上他負責處理的國家大事都不太靈光,如雅爾達、《中日和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裡的紐西蘭案,外蒙古就在他手裡拱手丟掉的。關於琉球,在開羅會議中羅斯福曾問蔣介石,琉球要不要?他沒有肯定答覆。第二次羅斯福再問他時,他答說中美共管,羅斯福的解釋是,蔣對琉球沒有興趣。

葉公超返國述職,在臺北沒有停留很久,即返華盛頓任所,忙著與美方交涉美國欲與外蒙建交之事。一九六一年九月聯大召開,對臺北來說可謂多事之秋,正當臺北憂慮如何對付外蒙入會案,如何維護國民政府在聯合國的席次,以及對付美國年輕的新總統上任後引起的兩個中國等一連串讓蔣介石深自煩惱的問題,此時中蘇分岐,臺北獲悉美國為了爭取蒙古正設法與外蒙建交,同時國務院準備發給旅居東京的臺獨首領廖文毅訪美護照。這些消息對蔣介石來說,正如臺北歷史學者王正華所言是「火上加油」。

關於美蒙建交,葉公超大使曾於一九六一年四月十八日至國務院訪管理遠東事務副助理國務卿史帝夫斯(John M. Steeves)。葉公超向外交部報告稱,據史帝夫斯說法,外蒙雖不具備主權獨立國家的條件,但美國對其態度與中共迥異。史又說,目前中蘇關係不睦,因而外蒙地位重要,擬在該地設一瞭望臺之必要,故準備派一考察團前往實地考察,如果一切順利則美國可能承認外蒙,建立外交關係。葉公超問美國欲與外蒙建交目的何在?史帝夫斯答稱,一俟實地考察後當奉告。臺北外交部長沈昌煥據報後,即於四月二十一日約見美駐華大使莊萊德說,臺北對美國欲與外蒙建交甚為不滿,美國政府對遠東政策變化如此之速臺北深以為奇。他指出下列幾點希望莊萊德大使轉告國務院:

美國決定承認外蒙,對中國打擊極為嚴重;我國當時於一九四五年簽中蘇條約放棄外蒙,後因蘇聯破懷該約,中國政府宣布廢止中蘇條約,如果美國承認外蒙,並與建交遣使,益使我將來光復大陸後處理外蒙問題之困難。(2)外蒙不具備一個獨立國家之資格,如美承認外蒙,對我固屬不利,而全世界反共人士勢將認為此舉乃美承認中共之先聲。(3)設瞭望臺此係技術問題,豈可因技術而改變政策。由於上述原因,我深盼美方對承認外蒙及與之建交等項,慎重考慮。

大約四十天後,即六月一日美國大使館參事葉格(Joseph Yager)訪外交部次長許紹昌略謂:他奉國務院令告貴政府下列各點:

(1)美國與外蒙磋商建交事由國務卿魯斯克建議,甘迺迪總統決定,並商得參眾兩院領袖之同意。(2)中國政府曾經承認外蒙之獨立,至於中國政府所稱中蘇友好條約之作廢,業已使此項承認無效一節,美國政府認為就法理上言不能同意。(3)美國政府認為外蒙在現狀下,係一獨立政治單位。外蒙在地理上居於中俄之間,占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美國欲與外蒙建交,即基於戰略上之考慮。(4)美國欲與外蒙建交,並不對反抗世界共產主義的立場有所變更。(5)關於美蒙建交事,美國政府現在正與莫斯科磋商中,如有任何進展當知會中國政府。

葉公超復於六月十日及十六日分別就美蒙建交事電告外交部。於十日電稱,日前與美國防部官員談話,偶及美與外蒙建交事,有人透露外蒙與蘇聯邊界地帶,蘇聯有核子試驗武器三處。據美方情報,其地下爆炸即在這三地舉行。美如在外蒙設館,可經常自日本北部飛往庫倫,對蘇聯地下原子設備即可偵察。葉公超復於十六日向外交部報告說,在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祕密聆訊中,若干議員曾質詢馬康衛,對美國政府所採關於外蒙行動表示不滿。

於六月二十一日葉公超親自訪國務院主管遠東事務助理國務卿馬康衛探聽美國與外蒙古磋商建交情形消息,中國科馬丁科長亦在座。他見了馬康衛首先問美蒙建交事進行如何。馬答說,三星期前美駐蘇大使轉達蒙方,迄今尚無消息。葉公超說,當他於本年三月回國述職前,美方說美國政府也不願見外蒙進聯合國,故美國準備投棄權票,並可勸法國、智利、土耳其和厄瓜多爾等國棄權,倘我國亦棄權,則外蒙在安理會不能獲得七票支持,葉說他回臺時,即將這個計畫向政府報告。可是等到他回華盛頓任所後,各方傳說美國政策改變了,美國將與外蒙古建交,且美國將是外蒙申請入會的提案人。

葉公超與他的字。(維基百科)
葉公超與他的字。(維基百科)

葉公超對馬康衛說:「究竟美方現對該案立場如何,盼確告。」馬康衛答稱:「現美蒙建交尚無把握,倘此時外蒙申請入會案列入議程,美仍將棄權,倘美蒙建交之後提出該案,美將投贊成票。」葉公超說,月前與馬丁及沙利文談有關外蒙事,問他們如果美國與外蒙建交,美國在安理會對外蒙入會,是否還會投棄權票。答案是肯定的。

葉公超問美國政府何以現在忽然改變立場。馬康衛答說美國政策並未改變,因為那時恐蘇聯提出外蒙入會案,故採棄權方法以阻止其入會。但現在情形不同,如果美蒙建交談判順利,則美國將支持外蒙入會。葉公超說這豈不是美國以外蒙入會為與外蒙建交之交易。馬康衛否認。馬康衛又說,近國務院報告臺北將不惜放棄與非洲國家的關係而否決外蒙入會。葉公超答稱反對外蒙入聯合國,乃係我國一貫立場,非自今日始。他又說美國一方面反共,一方面與蘇聯之附庸建交,且以支持其進入聯合國做為建交條件,殊為不智之舉。馬康衛說,美國主要考慮是想拉攏非洲法語國家,在外蒙設一瞭望臺,乃屬次要。他個人認為拉攏非洲國家,是有利於臺北政府。他又進一步說,假如臺北不顧與非洲國家之關係而否決外蒙,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葉公超於七月一日從國務院得來消息稱,大約十日前外蒙駐莫斯科代辦答覆美方,願在相互基礎上建立邦交。聞國務院現正研究中。復於一週後即七月七日,葉公超與甘迺迪總統國家安全事務特別助理彭岱(McGeorge Bundy)密談,彭岱見告稱與外蒙建交對美國來說不是頂重要,非絕對不可放棄。翌日葉公超即將昨晚與彭岱談話情形電告外交部。八日晨葉公超晤返美述職的莊萊德大使密談兩小時,葉公超將前晚與彭岱談話給他講了一個大概,他問葉公超如果美國棄權阻外蒙入聯合國,臺北政府是否會同意,葉公超說他無權答覆這一問題,且美國政策在搖擺不定。但莊萊德說依他的判斷如果葉公超在白宮方面多做一些活動,美蒙建交或許一時不易打消,但在聯合國用棄權方式阻外蒙入會,似仍有可能。葉公超說如果美國一方面與外蒙談建交,如何能在聯合國棄權,又如何活動他國棄權,莊萊德未置答。

於七月九日葉公超又有白宮方面得來新的消息稱,甘迺迪總統曾囑魯斯克、彭岱及羅斯托(Walt W. Rostow,他是彭岱的副手,官銜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三人對美蒙建交應重加檢討。葉今晨又遇克萊恩(Raymond Cline),據克萊恩對他說,甘迺迪對外蒙建交並不很熱中,此乃國務院政策設計局及白宮一二助理所建議,似非不可打消,問題是如何在莫斯科轉圜。這幾天葉公超為外蒙事活動頻繁。他於七月十日電告外交部說,今晨與眾議院兩黨友人早餐,他們對兩個中國及外蒙問題均極注意,所持立場與我相同,惟對我仍主張外蒙為我國領土,似對稍有法律觀念者不易接受。他們咸認為我政府以廢止一九四五年《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為由,做此主張,在法律上甚欠妥當。這種主張也是蔣介石的一貫獨特觀念,比如大陸早已失去掉,但在《中日和約》及《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裡他卻主張偏安海島一隅的中華民國仍統領整個大陸,這種理論不易為外人所能接受。過去臺灣的立法院和立法委員,以及國民大會和國大代表都是建築在這一虛無的理論基礎上選舉總統及副總統。在國內你可以關起門來做,但對外要以一個小島代表全中國,國際上要他人認同則是另外一回事了。

1955年12月11955年12月13日,蔣廷黻投出反對票。(文史網)
1955年12月11955年12月13日,蔣廷黻投出反對票。(文史網)

於七月十四日下午葉公超往訪甘迺迪國家安全事務特別副助理羅斯托,葉將我在聯合國代表檔案及外蒙古案中美磋商經過情形以及我方立場,向他做了詳細說明。然後羅氏對他說,對美國來說與外蒙建交並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他又說當杜勒斯尚健在時,曾有人向已故國務卿建議美國應在外蒙古設一觀察站。但杜未採納。

葉公超於七月十七日遣大使館館員參事賴家球與美國國務院中國事務局代理副局長董遠峰(Robert W. Rinden)談,董告賴家球說,美蒙磋商建交事,應該沒有多大問題,但尚未到後階段。上述消息葉公超均用專電向外交部報告。葉公超於十八日去訪國務院,遠東事務助理國務卿馬康衛說,如果今秋聯大開幕前,美蒙尚未建交,則美國與臺北政府聯合起來在安理會對外蒙入會案棄權,如此則可望非洲國家不以外蒙不獲入會之責任完全歸諉於臺北。但馬康衛說這是他的一種設想,在現階段尚難逆料。他又說,有一件事可告者,目前美蒙建交談判業已停頓。葉公超與馬康衛談話情形曾於十九日向外交部報告。

在聯合國的蔣廷黻代表亦於二十日電告稱,十八日在國務院談話他所得印象:「美國暫不與外蒙建交,關於入會,美國願棄權,並約請英、土、智、厄共同棄權。」於七月二十四日外交部曾電葉公超與蔣廷黻說非洲兩個法語國家,此即塞內加爾及加彭表示,如果外蒙在安理會不足七票不能入會則其咎不在我國。外交部希望葉蔣代表繼續「洽美方務須穩定立場,一面不與外蒙建交,一面洽同友邦對外蒙入會棄權,並洽促非洲法語國家向蘇聯施用壓力」。我認為外交部這個訓令似乎不甚得體也不太切實際,因為誰可以向蘇聯施壓力。因臺北反對,後來美國與外蒙建交也就不再進行,對廖文毅訪美事亦不予簽證。

湯晏新著《葉公超的兩個世界》(衛城出版),右為葉公超的字畫(拍賣網站)
湯晏新著《葉公超的兩個世界》(衛城出版),右為葉公超的字畫(拍賣網站)

*作者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紐約大學歷史系博士。著有《民國第一才子錢鍾書》一書。現已退休,居紐約。本文選自作者新著《葉公超的兩個世界:從艾略特到杜勒斯》(衛城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