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前總統金泳三逝世 回顧其「功過」

2015-11-23 09:47

? 人氣

南韓前總統金泳三逝世(美聯社)

南韓前總統金泳三逝世(美聯社)

韓國前總統金泳三於11月22日凌晨死於敗血症與與心臟衰竭,享年88歲。消息於上午8點傳出後,韓國各大電視台皆緊急插播特別報導,媒體紛以「民主化的推手」稱呼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正於馬來西亞訪問的朴槿惠總統,對金泳三的去世表達哀悼。韓國政府也以總理黃教安為首,成立治喪委員會,並將為金泳三舉行國葬。

韓國朝野也都對金泳三的去世感到遺憾,全斗煥和盧泰愚兩位前總統也先後致哀。

曾先後作為金泳三的政治夥伴與對手的前總理金鐘泌,22日上午親自前往首爾大學醫院的葬禮場弔唁。他表示:「作為一個有信念的指導者,他將永遠被惦記在國民心中。」

金泳三與金鐘泌及已故總統金大中並稱「三金」,在70到90年代的韓國政治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領導反獨裁與民主化抗爭

金泳三於1927年出生於日據時的慶尚南道巨濟島。對韓國民眾而言,他帶給眾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渾厚及抑揚明顯的鄉音,以及幽默風趣的親和力。就讀高三時,金泳三就曾揮毫寫下自己將是「未來的大統領(總統)」,矢言要成為國家領袖。

自國立漢城大學(今首爾大學)哲學系畢業前,金泳三就擔任後來當上國會副議長的張澤相私人秘書,負責助選。累積政治實務經驗後,畢業兩年後就投入國會議員選舉,並獲當時執政的自由黨支持,順利當選並成為史上最年輕代議士。

但後來,金泳三因反對首任總統李承晚的獨裁作為,而宣佈退出自由黨,另組反對勢力。在朴正熙前總統執政期間,金泳三和金大中是反對陣營的代表人物,領導對抗獨裁的抗爭。金泳三最後甚至遭政府強制拔除國會議員職務。

朴正熙前總統遭刺殺後,1980年5月,全斗煥發動政變奪權,金泳三遭當局軟禁,並被禁止參政,直到4年後才解除。

與執政黨的苟合「變節」

之後,反對陣營一直處於金泳三與金大中分庭抗禮的局面。1987年,韓國舉行民主化後第一次總統直選,兩人的對決,使在野勢力票源被瓜分,因而讓全斗煥欽點的接班人盧泰愚坐收漁翁之利,當選總統。

這時他仍領軍與政府對抗,在政治圈中擁有不少追隨者。前總統盧武鉉就是在該屆大選過後,受金泳三提拔進入政界,以國會議員之姿展開從政人生。

但盧泰愚任期將近之時,金泳三為徹底孤立金大中,一圓總統夢,宣佈其領導的統一民主黨,與執政的民主正義黨、以及金鐘泌所成立的新民主共和黨整合為「民主自由黨」。

原本的「民主鬥士」竟投靠並與執政黨合作,這樣的「變節」使他飽受批評,卻成功拉攏保守派支持者的選票,於1992年贏得大選,成為民主化後首位「文人總統」。

將強人總統「送上審判台」

上任之初,金泳三標榜清廉與肅貪,消滅軍方派閥,強力追究官僚的腐敗行徑,併力促公職人員財產透明化,同時以「緊急命令」方式公告實行金融實名制,以杜絕逃稅及不法資金於地下流動,這讓他當時獲得8到9成的極高支持率。

但執政中後期,金泳三政府人員弊案頻傳,最後連自己的次子金賢哲也捲入其中,民意開始下探。

為轉移民心,金泳三強勢提出「導正歷史運動」,指示制定特別法,成立特別偵查本部,追究全斗煥與盧泰愚在1979年發動政變後的叛亂、謀殺與貪污罪嫌,迫使兩人出面受審,最終遭求處重刑,後得特赦。

對朝關係緊張

在對朝政策上,金泳三政府顯得反覆。90年代前半期,當時美國總統克林頓希望透過與朝鮮對話的方式解決核武問題,金泳三卻強硬表示:「不會與擁核集團對話。」

而原本在1994年,金泳三與朝鮮國家主席金日成約定將舉行領袖會談,不久卻因金日成逝世而作罷。隨後韓朝因核武問題而陷入緊張,朝方官員甚至曾揚言「將首爾變成火海」,局勢曾一觸即發。

招引經濟危機而黯然卸任

就任期間,金泳三還打出「世界化」口號,希望藉開放國內市場,促進國家事業民營化、經濟自由化的方式,讓韓國能在全球競爭中實現成長。1996年,韓國政治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躍入先進國家之列,這普遍被認為是金泳三的顯著政績。

但躁進推動經濟成長同時,金泳三政府疏忽強化金融監管及開放市場的配套措施,放任銀行借入外債並低利貸款給財閥。財閥不斷擴張事業版圖,卻因成效低落而虧損。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當下,政府也無法及時應變,韓國的遊資突被抽離,銀行與企業相繼倒閉,造成國家經濟瞬時崩盤的悲劇。

巧合的是,18年前的這天,正是經濟陷入破敗谷底之時,韓國政府公開宣佈要求國際貨幣基金(IMF)提供紓困援助的日子,不少中生代韓國民眾而言,這是國家的恥辱。

當天,金泳三在電視演說中道:「作為總統,對於各位國民,我只有感到慚愧的份」、「比起要歸咎於何人或問責,我們所有人現在應要勒緊褲帶,共同分擔痛苦,站出來克服危機」。此時,金泳三隻剩3個月任期,支持率僅剩8%,最後不光彩地卸任總統職位。

領導反獨裁抗爭、清算軍政獨裁之過,讓金泳三獲得好評;但政治上屢次「變節」及失策招引經濟危機,也使他承受沉重批判。

(責編:羅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