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Amazon、Apple...這些大型企業如何合法偷走天文數字的稅金?

2015-09-04 17:32

? 人氣

真相是什麼 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為避免落入失焦(而無用)的謾罵之中,我們首先必須驅散圍繞在避稅天堂四周的迷霧、直指問題核心,要達到此目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研究避稅天堂的始作俑者──瑞士的歷史,如此一來也將為我們帶來三大發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瑞士聯邦是全球最古老的財富管理平台(如今也依然是最大的),藉由對瑞士的研究,我們將揭開許多由日內瓦發明、進而散播到全世界的財富隱匿機制究竟是如何運作。其次,追蹤瑞士的歷史,可見證銀行家如何運用創造力捍衛銀行保密原則的蛛絲馬跡。最後,不可諱言的,瑞士也是迄今相關資料最齊全的避稅天堂國度。利用這些空前完整的資料,本章將描繪從二十世紀初到今日,被暗藏在瑞士的財富總額,究竟如何累積演變。

避稅天堂的誕生

KosalaBandara.jpg
對旅人而言,瑞士的美景是天堂;對富人而言,也是避稅天堂。(圖/Kosala Bandara@flickr)

瑞士作為金融中心的傳奇歷史,始於1920年代,當時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全球主要國家都開始對富豪們課徵重稅。而十九世紀期間,歐洲各大豪門家族幾乎都能在完全不用繳稅、或只繳納少許稅金的狀況下,累積巨額財富。以法國為例,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假設100法郎的紅利,稅後仍能拿到96法郎。然而到了1920年,全球情勢丕變:公共負債巨幅擴大;各國都承諾慷慨賠償被戰爭波及的受難者,還要支付退伍軍人的退休俸。

1920年時,所得稅的邊際最高稅率達到50%,到了1924年,此一數字已經來到74%。於是,逃漏稅作為一項「產業」,已經有應運而生的良好環境,也終於在日內瓦、蘇黎世以及巴塞爾等地啟動,倚靠的正是這兩項有利的基礎。

作為避稅天堂,瑞士並非從零開始。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瑞士已經擁有上軌道的金融產業,金融信貸機構之間的網絡也發展得不錯,瑞士各家銀行於二十世紀初進一步達成橫向聯盟(瑞士銀行家協會成立於1912年),如此一來,銀行界可以迫使聯邦政府接受支付高額的利率,從而獲取巨額利潤。

從1907年開始,瑞士國家銀行的成立,使得銀行界有了強而有力的後盾,在遭遇危機的時候可以向其融資,使得銀行體系的整體穩定性獲得保障。另一個關鍵是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列強確認保障瑞士的永久中立,使得瑞士得以倖免於一次世界大戰的摧殘,也沒有遭受到戰爭所帶來的各種社會巨變。

逃漏稅產業之所以能夠誕生,也得利於財富型態的改變。自十九世紀中葉以來,在所有工業國家,各種動產構成的財富,已經取代了以土地為主的財產型態。1920年,金字塔頂端的富豪,其財產主要都是金融資產,包括股票、政府或者大型私人企業發行的債券等,這些金融資產的所有權狀,看起來就像比較大張的鈔票。當時的所有權狀還有一項特性與鈔票類似:這些權狀都是不具名的,持有者就是所有人,只要拿在手上,就是合法的資產所有人,不需要在任何公家機關登錄。不過,比一般鈔票更好用之處在於,單張股票或債券的現金市值可能達到天文數字。換句話說,任何人都有可能持有巨額財富卻默默無名,政府也無從得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