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鴻源觀點:跨域族群藩籬的《莉莉瑪蓮》

2018-11-18 07:00

? 人氣

波蘭在二戰期間遭納粹德國占領,圖為1名波蘭小孩返回被納粹轟炸摧毀的住家(AP)
「戰爭與仇恨僅起自於少數獨裁者的野心,從古至今都是如此。」圖為二戰期間,1名波蘭小孩返回被納粹轟炸摧毀的住家。(資料照,美聯社)

當初毛與蔣如果有民主素養,現在的中國也應如同許多歐美國家一樣,是自由、民主、富足、愛好和平又講究人權的國家,不必當心有人再革命或搞權力鬥爭,怎會造成千萬人流離失所與獨裁政體呢?難道中國人始終缺乏民主素養嗎?兩百年前的美國,有民主思維的政治家華盛頓,功成弗居,為何中國沒有?1844年一位滿清官員徐繼畬曾說,他憑藉敏銳的目光,看出美國的制度比滿清優越許多,於是明查暗訪寫下了傳世巨著《瀛環志略》,大力誇讚美國的自由與民主,遺憾沒有其他官員認同,否則後來滿清怎麼會發生太平天國事變、甲午戰爭、義和團事件,甚至亡國呢?反觀日本,有官員看了他的書,建議明治天皇發起維新運動,因而不久成為世界強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同樣在歐洲的戰爭史,每一次戰爭的起因都是前一次戰爭所種下的結果,如一次世界大戰的起因,是歐洲各國因為殖民地與勢力範圍分配不均所引起,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被迫簽定不公平的《凡爾賽條約》,有如1900年入侵中國的八國聯軍,逼迫滿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讓戰敗國割地又賠款,搞得民不聊生,以致讓不學無術的野心家希特勒有機可趁,希特勒認為禍首是猶太人,因此造成猶太人史無前例的悲劇,接著出兵鄰國,拿回認為屬於自己的領土與人民,從而點起二戰的火花。

這些參戰國的士官兵,每個人都認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自己是為「正義」與保衛國家而戰,沒有幾位掌權的高官認真檢討造成戰爭的原因,從而採取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都是站在自己的所謂國家利益,盡量讓戰敗國受到屈辱。當受到屈辱的國家與人民,感覺到自己的生存備受威脅,以致民不聊生時,為了生存,只有訴諸戰爭一途,認為世界沒有公理,只有強權,只有競爭,沒有合作。不只是國家與其人民有這樣的反應,自然界其它的動物也是如此,所以十七世紀的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就說:「萬物都有努力於維護自己存有的本性」。因此各國應相互尊重對方的生存權與生活方式,不應恃強凌弱或冤冤相報,否則戰爭恐將永無止盡。

如果各國元首能了解這個道理,彼此尊重與互助,二十世紀不至於發生兩次世界大戰,人類的歷史也不至於有那麼多戰爭與悲情。所幸二戰後,英、美、法、俄等大國,因為都曾經在歐洲與亞洲戰場被軸心國所擊潰,最後同盟國雖然戰勝,自己也傷痕累累,元氣大傷,認為自己再也不是強國,而是強中自有強中手,被壓迫民族總是會反抗,於是紛紛放棄對世界弱小民族的殖民,尊重他們的選擇,讓他們各自獨立,也因為核彈的恐怖平衡,任何大國都不敢再輕啟戰端,只有一些地區性的零星戰爭。二戰為世人立下最好的教訓,人類應記取歷史教訓,否則未來沒有任何一國是贏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