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岐原觀點:庫克怒斥彭博社造假,西方輿論對中國包圍網正式成形!

2018-10-30 07:10

? 人氣

此刻,外界除了探討,「大駭時代」究竟是無中生有的惡意誹謗,或是件貨真價實的天大陰謀,同時也必須關注的重點是,彭博社對中國大陸的立場,何以在幾年內出現180度轉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親中到指控中國駭客  彭博社立場急轉

眾所皆知,彭博社作為資訊平台,真正的獲利金雞母並非新聞報導,而是包羅萬象的金融資訊服務:每年收費2.4萬美元起跳的彭博終端機,全球客戶超過32萬名,在金融業,得到一台專屬的彭博終端機,往往是獲得拔擢的具體表現。

從華爾街、倫敦金融城到香港中環,彭博社幾乎壟斷所有金融從業人員日常必須的資訊服務,這種專屬地位,為該公司去年創造96億美元營收。若以外界估計、其淨利率達2成推算,彭博社一年淨賺近20億美元的實力,將可輕鬆把估值推至數百億美元。換言之,員工1.9萬人的彭博社,除了歷史較久,其實也是一隻不折不扣的「獨角獸」(估值逾10億美元的未上市企業)。

法國知名媒體費加洛報10月22日大篇幅報導,中國國企如何在法國從事隱蔽的間諜活動,突顯國際對中國影響力的憂慮高漲(圖片來源:截取自費加洛報)
繼彭博社之後,法國知名媒體費加洛報也大篇幅報導,中國國企涉嫌在法國從事間諜活動,突顯國際對中國影響力的憂慮高漲(圖片來源:截取自費加洛報)

問題來了,當中國大陸力推人民幣與A股國際化,彭博社怎麼會選擇和中國作對、放棄這個巨大的資訊市場呢?

其實在此之前,彭博社曾經有一次微妙的轉變。2012年6月,彭博社先是發文探討了習近平家族的資產與來源,直接挑戰即將上台的最高領導人;到了年底,彭博社再發表一系列報導,以互動圖表搭配長篇文章、詳盡陳述中共八大元老後代如何掌握中國國有企業。這種舉動的後果顯而易見,紐約時報指出,彭博社駐中國記者的簽證隨後被拒,更糟的是,彭博社網站被中國大陸封鎖、大量中國國企退訂終端服務,這使得當年彭博社損失慘重。

隔年,有一篇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家族與企業家關聯的文章,被彭博社高層決定放棄,在該社任職十餘年、負責中國調查新聞的該文作者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閃電離職(他後來加入了紐約時報)。

盡管彭博社高層直接否認,種種變化皆與公司的中國業務有關,但到了2014年,彭博社董事長格勞爾(Peter T. Grauer)坦言:「參與中國市場是我們長期戰略的重要組成,」當時格勞爾被引述的話還有:「大致說來,我們的策略是完全不報導這些新興市場的負面消息。」

曾經對中國大陸當局立場相對平和的彭博社,就在短短幾年之間,竟然完全顛覆了以往立場,加入了聲討中國大陸的陣營。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彭博社的劇烈轉變,目前仍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見,占台灣資本市場半壁江山的科技製造業者,將很難在這場疑雲中置身事外。

從緯創股價被大駭時代報導波及,可以發現這些科技大廠為應付川普祭出的高關稅,四處尋覓遷廠,本已忙得焦頭爛額;孰料雪上加霜,此刻又毫無預警地被國際財經媒體貼上間諜的指控,未來「電子五哥」們是否為此劃清界線,刻意避開對方陣營的訂單,進而影響整體營收、獲利,將是投資人必須高度關注的焦點。

進一步說,Google前執行長施密特(Eric Schmidt)日前提出,網際網路世界將演變成美國、中國各自主導一方的預言,隨著硬體業者紛紛遷廠、離開中國,恐怕將不只是想像,而是從硬體設備分流開始、提前上演的真實場景。

尤有甚者,就緊接在大駭時代報導發表後,短短48小時內,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也在保守派智庫發表重量級演說,直指中美雙方的種種矛盾。從權威媒體到現任副總統,美方對中國出招的時機竟然如此接近,外界實在也只能以「極度巧合」解釋。

但更顯而易見的是,從澳洲的澳洲人報,法國的費加洛報到彭博商業周刊,西方媒體近年先後推出多篇重量級報導,共同目標無他、正是積極在海外發揮政治影響力的中國,可見伴隨著川普「揭竿而起」,將中國大陸視為戰略對手,已經在西方的政界、學界與輿論間,形成「三位一體」的共識。11月底,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馬上就要在阿根廷的G20峰會上見面,但衡諸輿論,當前歐美社會對中國大陸的敵意如此張揚,未來雙方的各種較量,可能仍將與日俱增!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周岐原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