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周年》哈佛學者:「中國模式」處於分水嶺,改革不慎將讓奇蹟殞落

2018-10-29 16:00

? 人氣

成功的危機

「中國的成功危機——聽起來很矛盾。但讓我用企業來類比國家。一個企業家發明創造,善於營銷,企業迅速發展,快速崛起,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企業家希望能夠上市,那麼他必須使自己的公司組織轉型,配備專業會計,專業人力資源管理,以及董事會等等,如果組織架構轉型成功,那麼此前取得的成功將繼續,否則,它就會停滯或者失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書中的另一個類比是,中國處在成功的危機中,就像是一個嬰兒長大,嬰兒鞋已經不再合腳,它必須重新適應長大後的環境。

中國或許是世界歷史上國家層面最成功的發展案例。但一個曾經滿是農民、建築工人和襪子生產者的第三世界國家,發展成一個不可思議的複雜經濟體,自然也無法通過北京的一個辦公室來管理。

奧弗霍爾特稱,這種轉變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中國也意識到了。在習近平上台以前中國就開始著手於一個經濟發展規劃,他們與世界銀行、美國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合作出版了《中國2030》(China 2030)。其中很多設想在習上台後的三中全會時,細化為超過300項改革政策,核心著眼於使市場進行資源配置。

然而隨後兩個問題浮出水面:一,改革實施起來比想像中困難得多;二,愈發複雜的經濟背後,是同樣複雜的政治。

中國貨櫃碼頭
中國的經濟的規模和複雜度上升,需要與其相適應的經濟改革。(BBC中文網)

「北京的氣氛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奧弗霍爾特在書中稱,用市場進行資源配置的經濟改革,會使各個利益集團受損——金融、軍隊、能源等等集團利益均會受損,甚至政府。利益集團阻礙改革,習近平上台後的反腐運動成為打擊利益集團的手段,首當其衝的是周永康的石油系。

然而,副作用是官員變得畏首畏腳,而他們卻是經濟改革的實施者,由於害怕被政敵指控腐敗,官員只好不作為,「像課堂上不願回答問題的學生一樣縮在最後一排」。

第一個任期,習近平通過這種方式鞏固自己的權力。第二個任期,樂觀估計下,中國的經濟改革政策將成功實施,成為一個更具競爭力的經濟體。那麼第三個任期可能會用來防止已經實施的改革出現反覆和倒退。「這個過程的鬥爭是非常激烈的,一個位居高層的中國官員來哈佛訪問時告訴我,『北京的氣氛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矛盾中的改革

如果習在第二任期的經濟改革失敗,會發生什麼?奧弗霍爾特稱,很有可能重蹈日本在1975年的覆轍,即利益集團回來重掌大局,當時,日本五個較大的利益集團基本掌控政府,競爭削弱,創新受阻,經濟增長停滯。

如果這發生在中國,則更糟。日本經濟停滯時,人均GDP為40000美元;中國此時停滯,人均GDP則只有15000美元,中國人不會滿足於這一收入水平,不滿會變為政治上的巨大壓力;如果成功,中國的人均收入增長,會產生更多政治訴求。所以無論如何,經濟改革後的政治變化都是不可避免的。

現在中國採取的方案是,進一步中央集權,使各個利益集團處於控制中,然後在改革反對者中闖出一條路。這麼做,使中國坐在一個政治壓力的沸騰水壺上,可能一時管用,但不會永遠管用。所以中國模式能夠走下去,政治改革一定得發生。

然而在奧弗霍爾特看來,這個過程風險高、難度大;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複雜的一次轉型,沒有可供模仿的對象。因此,奧弗霍爾特表示,目前已無法像90年代一樣,對中國未來經濟走勢進行預測,唯一可以預測的是巨變即將發生。

不過,他在書中提供了觀察中國的標尺,他列出了15對矛盾的改革政策——比如,一方面稱讓市場來對資源進行配置,另一方面卻推出以中國製造2025為主的巨量產業補貼;再比如,一方面提出國有企業的市場化改革,另一方面則在國企內部加強黨的領導;以及,一方面進行強力的社會管控,目的是保持穩定,另一方面卻造成中產階級對於不穩定的風險焦慮,他們於是努力進行資產轉移等等。「中國未來勢必要應對這些矛盾關係,它們不是災難性的,但如何在他們之間平衡,將決定中國未來的發展走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