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總統就職演說:台灣進入賴清德時代

2024-05-22 10:21

? 人氣

20240520-總統賴清德20日出席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宣誓就職典禮暨慶祝大會。(顏麟宇攝)

20240520-總統賴清德20日出席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宣誓就職典禮暨慶祝大會。(顏麟宇攝)

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賴清德和副總統蕭美琴星期一(5月20日)正式就職。賴清德和蕭美琴周一早晨在蔡英文的陪同下進入總統府大禮堂宣誓就職。各界關注賴清德在演說中有關兩岸關係的立場以及給北京釋放何種信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強調,兩岸的未來對世界的局勢有決定性的影響,「承接民主化台灣的我們將是和平的舵手」。賴清德又呼籲「中國停止對台灣文攻武嚇,一起和台灣承擔全球的責任,致力於維持台海及區域的和平穩定,確保全球免於戰爭的恐懼。」

賴清德
賴清德強調,要打造一個民主、和平、繁榮的新台灣,「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此外,賴清德還強調,要打造一個民主、和平、繁榮的新台灣,「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台灣任何政黨都應反對併吞,保護台灣主權,「不應為了政權而犧牲國家的主權」。

賴清德認為,俄烏戰爭和以哈戰爭持續衝擊全世界,「中國的軍事行動以及灰色脅迫,也被視為全球和平穩定最大的戰略挑戰。」

在就職典禮現場的英國諾丁漢大學台灣研究中心非常駐研究員丘琦欣在分析賴清德就職演講信息時表示,賴清德的演說中「適度」(moderate)表達台灣不會對北京採取敵對的態度往來,其中包括堅守中華民國的框架。

不過,丘琦欣向BBC中文分析,賴清德也同時指出,在中國的侵略面前,國防是必要的,台灣仍需要與國際社會合作,不僅僅是在軍事防禦和國內安全方面,還包括經濟安全。

同樣獲邀出席就職典禮的美國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非常駐研究員宋文笛則向BBC解釋,與幾位前任總統相比,賴清德的演說未觸及「九二共識」,而蔡英文過去曾提過尊重「九二共識」的歷史現實。此外,賴清德亦未提到過去陳水扁就職時強調的「兩岸同為炎黃子孫」等論調。

宋文笛指出,賴清德周一就職演說中提出的兩岸未來應該努力走向台海和平、互利互惠、共存共榮的提法,該是對於兩岸關係的未來可能性提出了正面期待,「希望兩岸能夠建立正和遊戲的友好關係,而非零和遊戲的劍拔弩張。」

不過,拒絕出席賴清德周一就職典禮的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則批評,賴清德的演說還是「非常賴清德」——民進黨的利益在國家利益之上。

朱立倫在周一下午招開記者會表示對賴清德及蕭美琴就任表達祝福。 但他強調國民黨會扮演強力監督的角色,與民眾黨等在野人士監督執政黨;他呼籲賴清德以人為本,真心推動兩岸和平,不要以意識形態治國。

賴清德、蕭美琴在總統府廣場向群眾揮手(20/5/2024)
賴清德、蕭美琴在總統府廣場向群眾揮手。

日本政府發言人、官房長官林芳正,在周一例行記者會中對賴清德及蕭美琴表達恭賀之意。他指出,台灣對日本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合作伙伴,共享民主主義等基本價值,並擁有緊密的經濟關係和人員往來。日本政府持續堅持與台灣維持非政府間的實務關係,並期望進一步推動日台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賴清德演說講了什麼?

賴清德周一就「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新台灣」發表就職演說,共提及台灣79次、中華民國9次、中華民國台灣3次。

賴清德在演說中指出,「台灣位居『第一島鏈』的戰略位置,牽動著世界的地緣政治發展......在2024年的今天,台灣的角色更加重要。國際間已經有高度共識,認為台海的和平穩定,是全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要素」。

此外,他呼籲立法院在議事運作中遵守程序正義,秉持人民至上和國家優先的精神,以確保協調合作,解決社會有益且朝野有共識的議題。他對未來的行政和立法的協調合作寄予厚望。

在演說中,賴清德還強調了行政立法的協調合作,他提到立法院應該遵守程序正義,在多數尊重少數的原則下運作,以維持社會的安定和諧。他強調在民主社會中,人民的利益應該至上,國家的利益優先於政黨的利益。

賴清德還強調了內閣團隊的優先任務,即解決對社會有益且朝野有共識的議題。他希望透過積極行動和創新思維,回應民眾需求,並呼籲台灣民眾攜手努力,深化台灣的民主,維護印太地區的和平,促進全球的繁榮。

最後,賴清德提到了花蓮震災的災後復原工作,他向罹難者表示哀悼,慰問家屬,並感謝所有協助救災和重建的國人,以及國際社會的支持。

台灣總統賴清德(中)、第一夫人吳玫如(左)和副總統蕭美琴(右)在總統府舉行的就職典禮上宣誓就職後與台下觀眾互動。
賴清德周一就「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新台灣」發表就職演說,共提及台灣79次、中華民國9次、中華民國台灣3次。

台灣民眾有何看法

在台北街頭,許多民眾也向BBC中文分享了她們對於新總統的期許及看法。

從事設計及外銷工作的許瑋娟與黃詩雅的兩位女士表示,她們冀盼新政府能堅持蔡英文路線,「在國際上不卑不亢不屈,跟國際溝通。」黃詩雅說:蔡英文總統的戰略相較之前的馬政府大相徑庭,「馬就是親中政策,我相信這也不是台灣多數人要的未來。小英政府是比較親美、親日,可是讓我們自己比較有力量,不是一味地只能相信中國。」

另一位擔任律師的徐志明則告訴BBC中文,賴總統過說是務實的台獨主義者,他個人希望日後賴政府不要對此(台獨)太過強調,「對中國的關係搞得很糟、讓兩岸關係很緊張,這樣萬一陷入有戰爭的可能,我們也跑不了。我們就是在一個比較強大的鄰居旁邊,總是希望跟他關係要好。有些時候可以彈性一點。」他說。

台灣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黃奎博早些時候則向BBC中文表示,他評估賴清德應不會在「台獨」的立場上讓步,也不會「真正服膺中華民國憲法及其體制,中共也不會再對賴「聽其言觀其行」,也就是兩岸關係沒有緩衝期,將持續緊張」。

曾參與2015年「馬習會」的黃奎博告訴BBC中文說,賴清德在擔任台灣行政院長時已自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再加上他偶有較蔡英文相對強硬的言論,所以他的團隊會是一個「揣摩上意」和「廣納美國意見」的團隊,將朝「虛化中華民國、自我彰顯台灣為國家」的方向去推動外交及兩岸政策。

台灣民眾統獨立場趨勢分佈
台灣民眾統獨立場趨勢分佈
台灣人的身份認同和對兩岸關係的態度
台灣人的身份認同和對兩岸關係的態度

分析:賴清德如何應對北京?

BBC駐台記者傅東飛(Rupert Wingfield-Hayes)發自台北

北京稱他為「搗亂者」和危險的「分裂主義者」。

現在他是台灣的總統。這對賴清德和民進黨來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勝利,而中國則視民進黨為過於接近其不容置疑的紅線——「台獨」。

賴清德承諾他的任期將延續前任蔡英文的八年政策。然而,賴清德一直被認為比謹慎的蔡英文更加激進。

因此,中國不太可能同意與新總統對話,儘管他在演說中呼籲兩岸開啟對話。而自2016年以來,兩岸沒有進行過正式溝通。賴清德如何應對北京,以及北京對他的反制,將決定他的總統任期走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