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總統大選將登場》修改台灣駐處名稱修復與中國關係?我外交部:館名經審慎協商決定

2024-05-08 14:30

? 人氣

維格列還說,同樣得到我國中東歐投資基金資助的立陶宛科技公司Teltonika,也給予諾賽達政治獻金,「顯然沒有價值觀為基礎的(外交)政策,只是給政治人物好處的政策,這已傷害立陶宛」。對於更改我國駐處名稱,希莫尼特直言:「我不會提議修改(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的名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國外交部8日表示,尊重立陶宛總統大選期間國內各方意見的表達,其為民主國家常態,同時希望各界瞭解我國駐立陶宛代表處的名稱是雙方政府共識,且經審慎協商後所決定。外交部稱,立陶宛是我國協助發展半導體產業的重要夥伴,雙方實質關係不斷推展向前。

恢復與中經濟關係、美國是戰略夥伴

被問及是否應恢復與中國的關係,以及恢復到何程度,諾賽達說,與中國應恢復大使級關係,接觸對話不代表在國際法規和違反國際法,或特別是國家安全等部分妥協,「只有在互相尊重和遵守國際義務的基礎上才可能對話」。希莫尼特說,邦交降為代辦級是中國提出,所以要改變此狀態也只能是同一方提出。

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2月報導,立陶宛智庫「東歐研究中心」(EESC)和拉脫維亞國際事務研究所(LIIA)、愛沙尼亞國際防衛及安全中心(ICDS)2023年6至8月期間進行民調,來自這3國共3022人受訪,來自立陶宛有1015人。

2023年7月11日北約峰會登場前,美國總統拜登與立陶宛總統諾賽達會晤。(AP)
2023年7月11日北約峰會登場前,美國總統拜登與立陶宛總統諾賽達會晤。(AP)

調查發現,約47.6%立陶宛受訪者認為,中國對立陶宛是有利益的市場,應務實且不要批評中國,但約31.5%受訪者不表意見,持相反看法者約有21%。此外,約37.2%認為挺台並未帶來經濟利益,不過約40.1%不表意見,反對此看法者約22.7%。超過1/3受訪者不認為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約44.6%沒看法。

維格列稱,和中國恢復政治接觸是立陶宛利益,並使關係正常化,「讓我們把(台灣)代表處的名稱改為台北,試著與中國正常化經濟關係。當然,要把國安具體情況納入考量」。至於是否無條件支持美國的外交政策,3人均強調,美國是立陶宛重要的戰略夥伴。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