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學校應該擁有校園犬貓嗎?完善管理程序讓生命教育不再是紙上談兵

2024-04-21 05:30

? 人氣

筆者對於校園犬貓的存續提出看法。(示意圖/取自photo-ac)

筆者對於校園犬貓的存續提出看法。(示意圖/取自photo-ac)

4月3日花蓮發生大地震,造成天王星大樓倒塌,不少動物受困其中等待救援,不管是寵物貓或蛋雞,我們都看到了搜救人員棄而不捨地搶救生命,而民眾也隨著動物陸續被搜救而出歡欣鼓舞!在感受到台灣尊重生命、動保觀念提升之際,卻聽聞新北市中華商業海事職業學校有意將收養校犬-妮妮退養的消息,身為引導學術學習和思維發展,也是作為社會化重要場所的學術殿堂,竟然帶頭做出這種反其道而行的不負責任行為,為生命教育做了最差勁的示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政府鼓勵流浪動物變身校園犬貓 晉身「官派」小助教

記得小時候,校園裡總住著幾隻校犬,雖然沒有正式被學校收編,但全校師生似乎都默許了他們的存在,學生下課後和可愛的他們追逐嬉鬧是校園裡的日常,而當時的校工似乎也自然而然擔任起照顧他們生活起居的角色,總之,即使沒有正式的名份、沒有強烈的所屬關係,這些原本畏縮乞食的流浪狗,靠著自身努力(或護衛或陪伴)找到了與人類和平共處的棲身之地!

隨著106年教育部國教署開始推動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園關懷動物生命教育計畫」,鼓勵學校認養流浪動物、開設動物保護相關社團,將動物保護融入學校生命教育課程,以及107年《動物保護法》新增第 4-1 條、修訂第23條後,校園犬貓開始有了正式的法律地位,得以進駐校園成為同時扮演「輔導」、「守護」及「伴讀」等多重角色的「官派」小助教!

校園犬貓有助學生身心發展並培養愛護動物觀念從小扎根 惟部分學校及民眾仍存有疑慮

愛丁堡大學在《貓狗真相》的課程中提及:有許多證據支持狗和貓對人類發展和健康帶來正面的影響,在生理方面,擁有貓或狗的人血壓與膽固醇水平更低;在心理方面,體內釋放的情緒增強化學物質(如血清素和多巴胺)水平也更高、患有憂鬱症的可能性較小,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在童年期間有照顧寵物經驗者,在長大後能成為更負責任、更關心他人、更擅人際互動的成人,對兒童人格發展具有非常正面的影響!既然狗和貓對人類的健康和幸福有著如此大的貢獻,那麼,對於家中無法飼養寵物的學生來說,校園犬貓的存在,無非是讓喜愛動物的他們得以一償宿願的方式!碧華國中就有學生表示,「自己非常喜歡貓,在得知學校有校貓-阿肥之後非常期待,自願當起鏟屎官,覺得有責任把校貓照顧好」。

為紓緩流浪犬貓問題、讓學生學習尊重及愛護生命,自102年起便有許多縣市的動保處陸續以公部門的角色介入,訂定校園犬貓計畫,且隨著106年起農委會(現為農業部)配合教育部辦理「校園關懷生命教育」計畫,提供校園犬貓的申請、飼養與醫療等各項補助後,根據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進行6次「全國各縣市高國中小動保社團暨校犬貓調查」的果顯示(前3次為動督盟獨立前身-關懷生命協會所進行),在擁有校園犬貓的學校數量及成立動保社團的學校數量雖有逐年成長*,但比例卻仍未突破10%(2022年擁有校園犬貓的學校數量占全學校數量卻僅達8.17%),可見,不管是民眾或學校,對於校園犬貓的引入仍有疑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