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關係法45周年》美台強健關係的堅實基礎 前AIT主席莫健:TRA是美國維持西太平洋和平穩定關鍵

2024-04-06 17:00

? 人氣

莫健指出,TRA「『指示』總統如遇台灣人民的安全或社會經濟制度遭受威脅,因而危及美國利益時,應迅速通知國會」。他回憶道,自己在兩岸緊張的1988年來到台灣,當時是為了派駐中國,而在台灣進行密集的中文訓練,當時的台灣已於1987年解嚴,可是政治未來仍不明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媒體仍被嚴格管控。立法機關幾乎全由1947年在中國大陸選出的代表組成。沒有人民選舉總統的條款」,莫健寫道,台灣海峽的另一端則因時任領導人鄧小平推動經濟改革開放政策,為PRC內部帶來巨大期待。1989年春天,逾百萬人在天安門廣場集會,要求更大自由,中國共產黨視其對繼續統治形成威脅。

20190415-台灣關係法&AIT@40:40友誼慶祝酒會,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甘岱民攝)
2019年4月15日,《台灣關係法》40周年友誼慶祝酒會,時任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莫健。(甘岱民攝)

《台灣關係法》首個10年

莫健說,TRA生效的首個10年,如其宗旨,為美國和台灣創造安排,讓人與人關係蓬勃發展,簽證核發數攀升,且透過AIT和台灣對口機構討論,解決商業爭議後的美台貿易增加一倍以上。TRA也強調美國支持台灣人權,其為美國國會一再提及的議題,許多國會議員推動台灣更大的民主化。

莫健直言,自己在1994年到台灣擔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政治組長,而在他離開後的這5年間,台灣發生引人注目地變化,「充滿活力的公民社會迅速發展,要求其聲音被聽見。台灣立法機關是經自由、公平選舉產生,所有自中國大陸選出的立法者全部退休。台灣朝首次總統直選邁進」。

中國在殘暴鎮壓天安門集會後,中共回到經濟改革開放狀態。在接近1996年3月台灣總統大選之際,中國因美國決定同意時任台灣總統李登輝到母校康乃爾大學演講而大怒。莫健稱,PRC在接近台灣2個主要港口之處進行一系列飛彈及實彈試射,包括在台灣選舉前不久,顯然意在恐ㄊ嚇台灣選民拒絕李登輝。

「PRC的意圖適得其反」,莫健表示,美國派出2艘航空母艦戰鬥群到該區域,強調美國依據TRA的承諾,即反對用武力改變現狀的任何意圖,而中國結束試射,李登輝勝選,得票還比PRC開始試圖影響選情前的民調高出10個百分點。他提到,21世紀的首個20年間,兩岸關係出現戲劇性變化。

莫健稱,中國大陸經歷經濟奇蹟,成為全球最大工業強權,同時發展難對付的軍隊,「TRA鼓勵AIT與其台灣對口合作的條款也如計畫運作。至2012年底,雙方簽署約150項協定,其多元程度有農業、民航、緝毒和保護智慧財產。這些協定不只有利美台人民,在包括公衛等領域則帶來重大的全球進步」。

20190309-1996年中國試射飛彈,爆發第三次台海危機,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派出尼米茲號和獨立號航空母艦巡弋台灣海峽。(取自美國在台協會臉書)
1996年,中國試射飛彈,爆發第三次台海危機,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派出尼米茲號和獨立號航空母艦巡弋台灣海峽。(取自美國在台協會臉書)

《台灣關係法》與未來

莫健表示,TRA鞏固美國約60億美元對台軍售的基礎,幫助台灣抵禦用武力改變現狀的企圖。他還說,當自己2016年出任AIT主席時,台灣、PRC和兩岸關係都已與1979年時的局勢完全不同,「台灣是成熟、喧鬧的民主政權,有茁壯的經濟和強大的自我認同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