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華觀點:中國的「生產過剩」是個偽命題,如果......

2024-03-22 06:40

? 人氣

圖為上海舉行的世界AI大會,一位民眾正在觀看中國生產的晶片組。(美聯社)

圖為上海舉行的世界AI大會,一位民眾正在觀看中國生產的晶片組。(美聯社)

中國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大大提升了自己的製造業的規模和質量。在最近的兩會上,中共領導人驕傲地把「新三樣」 即太陽能板、電動車、鋰電池這些產品作為中國成功的製造業的豐碩成果來。這本來是件值得慶幸的事。但沒想到,現在西方各國今年都開始擔心來自中國的「傾銷」 - 即價值為1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390億美元)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出口 (這是南華早報估計的中國今年至少要出口的上述產品的價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換言之,一度被習近平認為是拯救中國經濟的「高技術製造業」,即所謂的「新質生產力」,現在還沒完全出門,就遇上了麻煩。習近平的盤算也許很簡單,如果花2、3年時間,把中國自己產品傾銷給西方,既強化了自己的製造業,又擴大的國際市場,不就解決了中國的房產、失業、債務等問題了?

西方的警告

但是中共政府沒想到,還沒到它全線向西方國家進發,對方已經發出了警告。 最近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指出,若中國以人為壓低價格甚至傾銷的方式輸出由此產生的過剩產能,將損害全球貿易體系,而其他國家將做出回應。美國政府已經將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電池材料列為 「令人擔憂的外國實體」製造或組裝的電池組件,禁止進口。而在3月6日,歐盟委員會對外正式公布EU 2024/785號實施條例,要求自3月7日起對原產地為中國的進口電動汽車進行為期9個月的海關登記。一旦反補貼調查的最終報告結論是負面的,歐盟將對即日起進行海關登記的電動車輛補征追溯性關稅。而事實上,歐盟已掌握了不少中國政府補貼的證據。歐盟如此做,也是為了保護當地汽車公司免受廉價競爭。 不管是美國還是歐洲,現在都在警告中國的「生產過剩」,並認為這是中國得以傾銷自己的產品的必然後果。

在經濟學中,生產過剩、供過於求、供應過剩是指提供給市場的產品供大於求。這會導致在生產國的價格下降和/或商品滯銷,並可能造成失業。

以新三樣為例,西方國家已經提供了中國生產過剩的數據: 據在線投資刊物《格隆匯》報導,到2025年,中國製造商將能夠生產4800千兆瓦時的電池,是電動汽車製造商需求量的四倍。據《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稱,去年太陽能電池板的年供應能力達到800千兆瓦至1100千兆瓦,遠遠超過全球約300千兆瓦的預計需求。實際上,不僅西方國家稱中國存在「生產過剩」,就連中共自己也承認這點。在 12 月召開的年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共領導人稱 「部分行業產能過剩 」是 2024 年面臨的主要挑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