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學運十年後,「後太陽花世代」怎麼看?

2024-03-19 13:47

? 人氣

孫文遺像陪太陽花度過一個月。(資料照/吳逸驊攝)

孫文遺像陪太陽花度過一個月。(資料照/吳逸驊攝)

2014年的3月18日,數十名學生衝進議會,佔領立法院議場長達24天,正式揭開「太陽花學運」的序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場運動的導火線,來自於台灣政府未經逐條審查就試圖通過兩岸服務貿易協定,引起廣大青年不滿。 抗議人士認為,這項協議不僅會損害台灣經濟,更會為中國提供更多在政治方面控制台灣的籌碼。

3月30日,數十萬人聚集在台北街頭示威,聲援學生的訴求,並控訴時任的國民黨馬英九政府「黑箱」。 面對極大的反彈聲浪,馬英九政府最終宣布收手,有關服貿的審議擱置至今。

十年過去,曾站在「反服貿」浪尖上的「千禧世代」以及更年輕的「Z世代」,仍在感受著這場大規模公民不服從活動的餘波。 當年因太陽花學運而起的青年倡議浪潮,如今如何持續影響台灣的下一個世代?

年輕人爭取政治話語權

當年的學運領袖林飛帆認為,這場運動是一個關鍵的分水嶺,讓台灣人民實際意識到自己有力量去影響政府的決策。

「原本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幾乎都是由一小群的政治精英決定的。」現年35歲的林飛帆告訴DW,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表明,台灣年輕人希望在兩岸問題上擁有發言權。

當時已是馬英九第二屆任期,許多年輕一代對國民黨執政下,台灣民主可能逐漸被中國侵蝕感到擔憂,包含在太陽花學運之前,就有學生抗議大量投資中國的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欲併購台灣媒體公司中嘉網路。

這些走上街頭的年輕人,多數在當時都只是20歲出頭的學生,他們經常被上一代的長輩批評為抗壓性差、對政治冷感的「草莓族」,但這場運動不僅打破了這個刻板印象,也創造出了一個新的世代標籤——「天然獨」,意指這一代的年輕人不再有「中國人」的身份認同,而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是台灣人。

服貿話題回鍋 「後太陽花世代」有感嗎?

自太陽花學運之後,民進黨連續在台灣總統大選擊敗國民黨並執政至今。 然而,在今年1月的大選中,即便獲得史無前例的第三任期,民進黨對國民黨的勝負差距卻明顯縮小。

這一次,民進黨的賴清德只獲得了約40%的總統選票,顯示大多數台灣選民將票投給了支持主張與中國加強關係的反對派。其中柯文哲領導的民眾黨尤其受到矚目,他們得到了Z世代、也就是1997年後出生的年輕人大力支持。

太陽花運動的參與者、《破土》雜誌的創始人丘琦欣(Brian Hioe)告訴DW,「現在千禧世代對Z世代非常關注」,而關注的核心問題是——「Z世代會同樣積極參與政治嗎?」

在2024大選前的競選期間,台媒報導柯文哲在黨內提出了重啟服貿協定的想法,在台灣引起軒然大波。 近期柯文哲出面強調僅為內部討論,從未公開提出,批評媒體的報導是「抹黑」、「抹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