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頻創新高,但能撐多久?幣圈掀「數位珍珠」論戰:加密貨幣到底能否保值

2024-03-14 12:20

? 人氣

反方:比特幣有總數限制,稀少性無法被消滅

然而Dave Birnbaum駁斥Jason Zweig的觀點,不認為比特幣是數位珍珠。Dave Birnbaum指出,在「工作驗證」(proof of work)上,比特幣的確跟珍珠很像,不管是自然開採還是人工培育,人類都必須投入資源才能取得珍珠,差別在於御木本幸吉開發人工養殖法,降低獲取珍珠的成本,進而消滅珍珠的稀少性,這是導致價格下跌的主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比特幣則是透過電腦算力開發,但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當初在設計比特幣時,就將工作驗證設定成要依賴加密證明,無法被規避,代表獲取成本無法降低。另外,中本聰也在比特幣白皮書中規定,比特幣的總數只有2,100萬個,之所以是這個數量,是基於比特幣的通膨控制機制。

在比特幣的設定中,區塊鏈上每10分鐘會出現一個新塊,礦工完成運算後,就會獲得一定數量的比特幣作為獎勵,而比特幣的數量基於一個幾何遞減的函數,隨著時間的推移,發行的比特幣數量會遞減。比特幣剛推出時,每次挖礦能得到50枚比特幣,但每過4年,挖礦所能獲得的比特幣數量就會減半,直到總量達到2,100萬為止。

這個機制模仿現實世界中貴金屬的發行,能避免比特幣通膨。全球黃金的儲量也有其上限,不像珍珠有人工製造的技術,從這點來看,比特幣符合黃金的特性。

加密貨幣仍是新穎概念,比特幣的保值性還有待時間驗證

Dave Birnbaum也認為,Jason Zweig拿黑莓機、Google搜尋和Facebook來和比特幣比較是種誤導,因為黑莓機、Google搜尋和Facebook都是營利事業為了獲利而推出的產品。但比特幣不是營利產品,不是應用程式,也不是平台,而是數位貨幣協議,讓數以百萬計的自願者運作開源程式碼。

也就是說,比特幣不只是一項科技,它也是貨幣,因此它的價值由流動性、稀缺性與大眾接受程度決定。比特幣也具備去中心化的特性,不像一般的科技產品,掌控權掌握在少數的公司手中。

總結而言,Jason Zweig認為比特幣堪稱「數位珍珠」,雖然眼前相當有價值,但他也預警未來可能會出現新科技,從而顛覆比特幣的價值。但Dave Birnbaum反駁指出比喻有誤,他強調比特幣總量不變,並不像珍珠可以透過人工繁殖大量生產,因此稀少性無法被消滅,價值也就不會像當年的珍珠一般遭受減損。然而比特幣至今也才誕生15年,相較於貴金屬與主權貨幣,加密貨幣仍是新穎的概念,比特幣未來能否如同黃金保值,還是價值會像天然珍珠一樣衰退,還有待時間驗證。

本文為風傳媒特邀導讀人金牛幫幫忙撰寫,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風傳媒會員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責任編輯/郭家宏

喜歡這篇文章嗎?

金牛幫幫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