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金門撞船案」是遭遇戰,還是持久戰?

2024-03-04 05:40

? 人氣

金門海巡查緝陸艇碰撞事件迄今無法解決。(圖/金門民眾提供)

金門海巡查緝陸艇碰撞事件迄今無法解決。(圖/金門民眾提供)

「金門撞船案」看起來短時間不會落幕,而白,綠,紅,藍四個政黨隨著事件發酵的軌跡,逐漸確認了自己的戰鬥位置,觀察重點在於,四個政黨將此事件視為持久戰,或只是視為一場短暫的「遭遇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關於金素梅委員的提案名稱:—— 「金門撞船案:翻船執法過程及後續處理」 —— 遭綠營大動作杯葛,這是民進黨將翻船案視為持久戰的明確信號。既然如此,輿論大可持續複誦「撞船」之事實與認知,並敦促在野黨明確其戰鬥位置 —— 反認知作戰,反假訊息,反民粹敘事。

沒有真相,缺乏證據,金門撞船案之是非早已明朗化,綠營的政治化處理與民粹敘事,只是掩飾過失的遮羞布,而民進黨向來擅長以此伎倆反守為攻,遂行政治套利。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綠營試圖升溫「金門撞船案」,以在國際社會與台灣內部形成「中共欺負台灣」的錯誤認知,為賴清德未來四年勢必難堪顛簸的執政,奠定「維穩模式」。不過,此一策略要見效,前提是「中共必然尋求軟著路」的預判,若北京尋求硬著路,讓事件熱度「破表」,綠營將一夜失去國際社會的同情,並永遠失去以民粹敘事鎮壓內部的傳統手段。

從綠營的角度看,最大的戰略風險來自於美國態度,而美國態度來自於北京的應對。白話說,華盛頓硬得起來嗎?答案大概率為否定的,因為美國在金馬離島上的立場相當薄弱。

眾所周知,美方從來視金馬離島為防務包袱,而不是「前線」。就算是1954年台美簽署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都不含金馬,遑論此一條約早以作廢。因此,美方連所謂「自由航行」的藉口都沒有。

換言之,華盛頓若想防止事態擴大,只能與北京在檯面下交換其他條件,而這「其他條件」,當然不是台灣方面能置喙的。民進黨政府繼續升溫事態,是方便北京從華盛頓那頭取得更好的條件,而其條件中,恐不能排除綠營道歉,認錯,賠償。

關於此,管碧玲是無關緊要的小角色,「土下座」的適當人物肯定是蔡英文或賴清德。而這是「金門撞船案」得以軟著路的可能性之一。

評估民進黨的戰略智慧,端視其對中共的評估。持平而論,事件發展至今,還不好斷定綠營的戰略是錯的,因為中共尚未展現真正的強硬。必須說明的是,言詞與偶發性的海警對峙,都不算強硬,若中共以海警船登檢台灣軍事運補船,並讓大陸漁船常態性於金門「禁限水域」作業,這類行為,或更升級的行為,才叫做強硬。

一旦中共越過民進黨的「恐懼底線」,美國大概率會要求綠營低頭,以換取一個「台灣吃虧,美國不吃虧的新常態」。

沒有人知道中共會不會真來硬的,但按歷史經驗,北京甚少出現一次性顛覆現狀的大動作,而會用「點踩煞車」的方式,穩步推進戰場前沿,並讓華盛頓不退也不行。美方稱此為「灰色地帶作戰」,而至今,華盛頓也沒給出反灰色地帶作戰的有效對策。

在北京穩步推進的過程中,綠營確實有一點操作空間,炒作國際輿論,鎮壓國內異議,而這考驗藍白陣營的戰略智慧。

藍白陣營同為中間派,騎牆派,不同程度的「親美和中」政黨。姑不論立場之對錯,要站穩此一立場,首先就是要認清北京的穩健性格,以及華盛頓戰略收縮趨勢 —— 前者並不想佔領金馬,後者則不想觸碰金馬問題。搞清楚此一態勢,就無懼綠營的民粹鎮壓。

白營柯黨,基本視「金門撞船案」為一暫時性的「遭遇戰」,所以投機性格發作,實行「先龜縮看風向再說」的策略,對綠營小打不鬧,不打藍也不打紅,看後續事態發展決定戰術。

此一表現,充分暴露白營只講戰術不懂戰略的底色,打游擊的好處是受傷不會太重,但壞處是收穫也不會太多。一旦事件被確定為持久戰,柯黨就全無主導性可言,只能幫腔,以及裝腔作勢,尾隨藍營正規軍,頂多做個「土八路」。

要擺脫「尾巴黨」之譏,柯黨得儘早提出務實路線處理金馬離島問題,而務實路線必然是提出制度性安排,如兩岸共管禁限水域;兩岸漁民共享金廈水域;或推動離島高度自治,諸如此類,以展現政黨高度。特別是,金門縣長明明就是民眾黨籍,根本沒有做路人甲的道理。

當然,柯文哲也可堅持投機主義,但打游擊想取得天下,前提是藍營正規打法徹底失敗,白營坐收藍營之散兵游勇。那麼,藍營會徹底失敗嗎?不會的。

藍營目前的戰術,簡單說就是咬死綠營處理不當,批綠營說謊,矯情,民粹,自失立場。於此同時,也開始迴避「幫中共操碎心」的陷阱,以免自己在前線拼戰,突然發覺中共在後方不給力所帶來的傷害。蔡正元的觀點是一個典型。

蔡正元認為,「金門撞船案」是民進黨與共產黨的鬥爭,國民黨不需要攪或進去,以免最後因北京撤退而搞到裡外不是人。此一看法不能說是錯的,問題只在於,國民黨永遠無法在兩岸問題上做路人甲,而分寸之拿捏本來就不容易。

須知,綠營根本不在乎金馬離島,藍營卻不能不顧,因為金馬問題攸關中華民國的「治權完整性」,是國民黨的歷史業績(或包袱),無論你黨是親北京或反中共,動輒拿「捍衛中華民國」作為政治口號的政黨,根本無法做路人甲。

此外,當前國民黨的親美黨性,和中戰略,以及國會最大黨之事實,使得藍營無法置身事外於兩岸和平事務。因此,藍營若「柯黨化」,搞投機,說廢話,那未來流失的選票只會更多而不會變少。

換言之,當前的戰術性縮小議題框架,只打執政黨過失而不思兩岸長治久安之道,也顯示國民黨只將「金門撞船案」視為遭遇戰,而非持久戰。處理問題流於短視,過度自保,就是缺乏戰略智慧的特徵。

誠然如蔡正元所言,中共處理台灣問題過於「軟弱」,但國民黨人要認知,此一「軟弱」其實也是和平保證,它保留了時間給台灣政黨務實處理問題。綠營的戰略是依賴中共「軟弱」以操弄民粹,藍營的戰略就應該是在和平的局面裡積極促成兩岸制度性安排,也唯有靠制度,才能實質消解民粹。

兩岸三通就是制度性安排,也是國民黨業績,試想,如果連三通都沒有,今天國民黨會連反民粹的基礎都不存在。因此,藍營比白營更有責任與動機推動制度性安排,即便美國爸爸反對。

美國雖然說一套做一套,但至少在明面上支持兩岸和平解決問題,而這就是藍營的操作空間。但可悲的是,目前國民黨的親美當權派,只認美國暗挺台獨的那一面,以致怯於操作兩岸和平議題,不敢「利用美國打美國」,並愚蠢地將自己「綠化」。

總言之,正規做法就是在國會主戰場上,積極推動兩岸制度性安排。讓夏立言穿梭兩岸做個兩面人,卻在兩岸務實的制度層面沒有任何推進,台灣人民當然會認為你黨只是心口不一的買辦,像商人一樣屈服於民粹,目的是保住自身利益。

只要民進黨在「金門撞船案」上拒不低頭,這就是一個持久戰,因為北京的退讓空間很有限,「軟著路」的門檻不低。事實上,在野黨只要持續,並成功推動兩案制度性安排,最有助於事件軟著路,也有助於在野黨累積制衡籌碼,有效壓制綠營。

當然,坐等北京強硬處理,當事情不可收拾的時候再順勢推動制度也是可以的,但這麽做,也只會凸顯投機與膽怯,將長期被貼上「投降」標籤。

危機就是轉機,白,綠,紅,藍四個政黨誰能利用危機獲得不可逆的,有利於己的結果,就是看戰略智慧。

*作者為自由撰稿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雁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