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你不知道的安藤忠雄

2024-02-18 05:40

? 人氣

位於大阪府的狹山池博物館則承載著時代的歷史與記憶,安藤忠雄透過由無數水珠串連而成的帷幕,帶給人川流不息的意象。

位於大阪府的狹山池博物館則承載著時代的歷史與記憶,安藤忠雄透過由無數水珠串連而成的帷幕,帶給人川流不息的意象。

說到安藤忠雄你會想到什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是標誌性的清水混凝土建築?俐落極簡的幾何設計?還是從拳擊手自學成才的傳奇建築師背景?

這些答案都對,也都不對。

就像面對一座巨大幽深的冰山,我們往往只看到浮出海面上的一角,而忽略了海面下真正造就了其強烈個人風格的深厚建築美學和人文思想 —— 對自然、建築、人相互依存關係的獨特見解,同時受到日式陰翳詫疾美學以及西方建築經典影響而淬煉出的光影運用,不受建築框架限制的設計哲學,以及,讓這些設計能夠付諸實現,感動無數人的關鍵 —— 不斷戰鬥永不放棄的人格魅力。

要深入理解這些安藤忠雄的建築和人生哲學,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到日本香川縣的直島一趟。在這座人口不到三千人的偏遠小島上,不但有他建築生涯集大成之作,整個島嶼更是在他的策劃及數十年的不懈努力之下,從人口流失被污染的荒蕪小島,重生為現今國際知名的藝術之島。

從本州的岡山搭乘客輪航向蔚藍的瀨戶內海,不久,便會看見海上出現一座美麗的綠色小島,緊接著草間彌生醒目的黑點紅南瓜映入眼簾,從港口開始,包括妹島和世、藤本壯介、杉本博司等世界知名建築家和藝術家作品輪番出現。在這座小島上舉辦的藝術祭,卻能吸引來自全球各地數以百萬計的遊客。

難以想像不過就在三十多年前,直島因為工廠排放二氧化硫,幾乎成為一座荒島。一切改變開始於一個看似不可能的想法:1987年倍樂生企業(Benesse Corporation,原福武書店,巧連智母公司)社長福武總一郎邀請安藤忠雄擔任監督策劃,試圖將廢棄小島改造為結合藝術和自然的文化之島。長達三十多年的信任及合作關係,讓安藤忠雄有機會將他的建築哲學發揮到極致,也讓我們有機會一窺他與眾不同的設計思維。

深入思考與自然關係 —— 埋藏於地底的隱形建築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安藤忠雄在直島的第一個建築是「倍樂生之家美術館」(Benesse Housing Museum)。即便是今天,設有住房的美術館也不多見,在當時更是一大創新。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 —— 身為建築大師的安藤忠雄,卻選擇將建築物埋藏在地下。

建築師往往希望藉由建築外型來表達自己的設計風格,後現代主義的明星建築師更是變本加厲,造就出各種奇形怪狀的建築。但是安藤忠雄卻反其道而行,完全捨棄地表上的建築型態,而這其實是他深入思考建築與自然的關係後所得到的結果。

「簡單思考一下,就知道在自然中插入人工的東西,就會破壞自然…我想通過謹慎地解讀環境,用人工的建築使自然更為突出,讓自然與人的關係更加豐富。」他甚至想透過植物的自然生長,讓整座建築連外牆都看不到,完全被埋藏在綠色之中。

而同時,建築內部卻充滿從地面開口穿透進來的陽光,參觀者可以從各種角度欣賞瀨戶內海,自然的風景從室外延伸到了室內,讓人感受不到空間的界線。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安藤忠雄想建造的不是一個美術館,而是將整座島嶼都作為展示空間,也因此,不只美術館內,從入口通道、綠地廣場、碼頭、沙灘,都展示著藝術品。

於是直島的交通不便,反而變成了一個優勢,隔海乘船來到島上,彷彿來到了與世隔絕的桃花源,遠離現實中的煩惱,讓人不能不思考一些新的東西。

在這裡看到的不是一般美術館從世界各地購買的完成藝術作品,而是藝術家們到直島實際居住而創作出,呼應直島當地環境獨一無二的作品。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建築的靈魂 —— 充滿戲劇性的光影空間變化

將倍樂生之家美術館的「與地形一體化建築」概念帶到另一個境界的,是2004年落成的「地中美術館」。相對於貝樂思之屋美術館是先有建築,地中美術館在一開始就規畫要永久展示莫內、詹姆斯・特瑞爾、瓦爾特・ 德・瑪利亞,三位藝術家的作品。

這是一座完全看不見外形的地下建築,也因此觀看者無法想像內部的空間會如何呈現。安藤忠雄運用地形的高低差,將光線導入地下,隨時間在灰色的清水混凝土牆面上移動,讓人想到谷崎潤一郎在「陰翳禮讚」裡所說的:美,並非物體本身所有的東西,而在於物體與物體之間所產生的陰影和明暗之間。

在地中美術館,安藤忠雄同時擔任建築師和藝術家的角色,設計出既能包容各個藝術作品,又能獨立欣賞的建築。對此,他想出的是憑藉為微弱光線引導,慢慢進入地下黑暗空間後,突然戲劇性地出現在觀看者眼前,展示藝術家作品的「光之空間」。

安藤忠雄官網
安藤忠雄官網

每個展示空間有不同的光影變化,從黑暗的廊道走進純白的展示廳,在瞳孔適應瞬間劇烈的光線變化後,看見莫內的三件巨幅睡蓮畫作,那種震撼,即便在這之前已經在紐約、巴黎等地多次欣賞過莫內畫作,仍然讓我印象深刻。

到了瓦爾特・ 德・瑪利亞展廳,則讓我有一種瞬間回到羅馬萬神殿的錯覺。窗外的天空映照在黑色的球體上,從天窗射入的光線,隨著太陽移動而不斷改變形狀位置,讓人不禁想靜靜坐下,觀看光影變化。

安藤忠雄官網
安藤忠雄官網

跳脫建築框架 —— 打造有生命的「箱子」

身為建築師,安藤忠雄卻從不將自己侷限在建築的框架內,也不認為建築師的責任僅止於完成建築。相反的,他花許多時間思考建築完成後該如何營運?是否與當地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對他來說,重要的是「箱子」的使用,而非只是建造「箱子」。

也因此,直島的藝術計畫超脫了美術館,往整個社區發展。透過“家“計劃,藝術家改建了因高齡化和人口流失而閒置的房屋,透過現代藝術和時光記憶兩個衝突的元素,將更多活力注入充滿生活氣息的本村。在島上散步,可以看到年輕人與老人、當地居民與訪客的自然交流,居民們也開始主動把周遭環境弄得更美觀,透過藝術和建築,帶動了社區再造。

這也是安藤忠雄不同於其他建築師的地方,他說:在日本泡沫經濟崩潰以來,公共建設經常被視為「黑箱作業」這點,建築家也有責任。如果能從計畫初期,就積極地讓打造箱子的人與最終使用箱子的人進行對話,一起想像公共設施建成後各種可能性,就可以避免很多蚊子館的產生。

也因為這樣的堅持,安藤忠雄做過許多看起來「不像建築師該做的事情」:包括為「近飛鳥博物館」、「狭山池博物館」策劃的植樹運動,「淡路夢舞台」落成以來每年召集參與建設工程相關人士的同學會。他認為公共建設存在的意義,是能夠聚集人群,讓大家共同感受生命喜悅,這不是單靠國家的力量就能達成的,而需要每個人投注熱情才能推動。

光與影 —— 不斷戰鬥努力活著的人生觀

當年福武社長和安藤忠雄的遠大願景「找回美麗的海洋與環境,把直島打造成世界一流藝術家能夠大展身手,來訪者能夠改變價值觀、磨練感性的場所。」如今看來確實現了。

然而,在這座小島之外,對大部分人來說,藝術文化依然還是經濟的附屬品。大多數國家政府依然把經濟成長當作唯一的指標,而不去思考這些數字是否真的讓大多數人生活地更好?更快樂?人生是否有更值得追求的東西?

要改變這個世界本來就很難,但是不管成功機會再渺茫,被拒絕多少次,都熱情不減持續不斷地去嘗試,這其實是我最佩服安藤忠雄的地方:從年輕時沒有業主委託就擅自提案設計,不管吃多少次閉門羹,也堅持用儘管微小卻實際的行動,來反抗社會中種種的不合理之處。

直到現在,即便因為兩次癌症手術失去胰臟等器官,卻仍然持續努力設計新建築,並持續對少子高齡化、社會差距擴大、國際競爭力的日益低下的日本社會不斷大聲疾呼,提出建言,希望用一個個建築作品幫助社會恢復往日的活力。

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舉世聞名的當代建築大師、東京大學、哈佛大學客座教授,在無數頭銜、成功璀璨的傳奇建築師履歷背後,大家所沒有看到的是無數次的失敗和被拒絕。安藤忠雄自己曾經說過:

「一開始盡是一些不如人意的事情,無論想嘗試什麼,大多以失敗告終。儘管如此,我還是賭上僅存的可能性,在陰影中前進,抓住一個機會,就繼續朝向下一個目標邁進....... 我的人生就是這樣,抓住微小的希望之光,拚命地活下去。」

「建築必須伴隨光和影,人生也是。而要追求人生中的希望之「光」,得到幸福,首先就必須要徹底面對眼前稱作「影」的艱苦現實。每個人都該為了存在自己心中,只屬於自己的生存目標,保持不屈不撓的堅強心志,不斷努力持續邁進。」

 

*作者現居美國舊金山,擔任矽谷AI新創公司產品經理。畢業於哈佛商學院,曾在美國科技媒體VentureBeat及《哈佛商業評論》等媒體發表文章。相信在科技自動化時代更需要新一波文藝復興,關注建築、藝術、人文領域,希望能藉此重新想像未來生活和工作。更多文章請追蹤@Bastiane或關注臉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