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歐美貨幣緊縮 vs. 中國貨幣寬鬆

2024-01-31 05:40

? 人氣

美國金融市場在新冠肺炎期間出現黑天鵝效應,政府為安定民心施行貨幣寬鬆政策,為未來高通膨埋下種子。

美國金融市場在新冠肺炎期間出現黑天鵝效應,政府為安定民心施行貨幣寬鬆政策,為未來高通膨埋下種子。

一、前言

2020年開始新冠肺炎(COVID-19)的出現,全球進入警戒狀態,突如其來的恐懼讓美國在金融市場出現黑天鵝效應,美國四大指數甚至出現3次熔斷。美國政府為了安定民心,除了發放失業救助金外,還施行貨幣寬鬆政策(QE),這也為未來的高通膨埋下種子,讓美國的聯準會(FED)在2022年3月開始進行暴力升息及加速縮表。中國在2015年發生股災後,經濟狀況維持在谷底近8年,2020的疫情發生也使得中國的經濟更加封閉,直到2022年12月28日宣布要全面開放,這也讓中美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張,不論是經濟或是政治關係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美國貨幣緊縮

美國在2022年3月以前幾乎是維持著0利率的情況,加上2021年疫情嚴峻導致全球封城,大多數人的錢都往金融市場裡面投資。在內需方面,因為封城需要遠距離上班,對手機及電腦等消費性電子的需求也大增。全世界的電子零組件製造商也擴增廠房且加速生產,僅為了趕上需求量。金融市場方面,融資的借貸率隨著股市的上漲跟著大幅提升,金融市場在持續上漲的過程中,通膨率也逐漸往上衝。歐美貨幣緊縮有兩大原因,全球解封與美國對俄國全面性的經濟制裁。

2022年3月歐美國家逐漸解封,關在家裡長達近2年的時間,會想要往戶外跑,對消費性電子的需求大幅下降,也導致電子零組件庫存過剩。科技公司的成長同時也代表著經濟狀況,一旦出現大規模的成本拉升,需求大幅下降,公司總體營運也會衰退,金融市場投資的資金也逐漸下降。

美國對俄國全面性的的經濟制裁起源於2022年2月24日俄國對烏克蘭進行特別軍事行動,該行動在進入長期化後,美國與世界上多個國家聯手制裁俄國,從品牌退出俄國到禁止晶片輸出。俄國將原油改為以盧布交易且降息,一度讓盧布一路往上升值,升息有利進口,降息有利出口。歐美希望削弱俄國的經濟體系,進行全面化的制裁也讓原物料成本往上漲。

成本拉升與需求下降讓歐美經濟體系產生重大問題,面臨高通膨的狀況,祭出升息與縮表政策讓通膨往下降,同時也產生了2023年歐美銀行的相關金融危機。

三、中國貨幣寬鬆

2015年中國遇到經濟危機(官方尚未給出完整說明)使總體經濟一路往下衰退,2018年更是遇到美中之間的貿易戰,當初針對華為進行制裁,產生許多轉單效應。華為在2019年市佔率更是不減反增,可見對華為的制裁非常有限,總體來說中國的經濟仍然處於低迷,抑制中國這部分美國做得成效是不錯的。

2019年底開始武漢爆出新冠肺炎,中國開始漸漸進入全面性的封城,原本的經濟狀況持續下滑,在這段期間更是達到更低點。在2020年到2021年的時候全世界都進入封城狀態,對遠端3C需求是逐漸往上增加,中國的製造業與臺灣的一些中國分公司等零組件製造商在這段時間獲利不少。後來,2022年全球解封與歐美暴力升息,讓中國的經濟指數也隨之重挫,上海指數更是回測10年線。

2022年12月28日中國全面性開放,中國的內需逐漸大增,電視面板首先出現急單效應,面板報價也谷底反彈,臺灣上到下游等相關面板廠都跟著止跌回升。2023年2月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也創下近幾年來的新高點,貸款率更是比2008年金融海嘯還高。中國的經濟復甦最直接影響了歐美的打通膨策略,很有可能因此讓全世界都進入高通膨時代。

四、總結

不論是歐美的貨幣緊縮,或是中國的貨幣寬鬆,都會影響全世界的總體經濟走勢。中國與歐美的策略只是在不同的時間下做角色交換而已,沒有什麼只有歐美行,中國不行。各國政府對於自己國家都是擺第一優先的,所以我們臺灣還是要保持自己所擁有的優勢,不被中美兩大國牽著鼻子走。

*作者為工程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

孫維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