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崩潰、中國經濟、AI監管 《外交政策》剖析2024年值得關注的5大議題

2024-01-03 18:00

? 人氣

2023年8月6日,中國山東省煙台港邊準備出口的貨櫃。(美聯社)

2023年8月6日,中國山東省煙台港邊準備出口的貨櫃。(美聯社)

全球邁入2024年,美國期刊《外交政策》邀請5位專欄作家剖析今年他們特別關注的議題,包括貿易的崩潰、中國經濟的發展、美國通膨與經濟發展、西方「去風險」的下一階段、全球人工智慧監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貿易崩潰之年

葉門叛軍胡塞武裝組織(Houthi)近期在紅海頻繁攻擊來往商船,升高航運風險,全球各航運公司最近決定選擇繞行非洲更長且成本更高的航線。《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指出,這只是對全球貿易體系脆弱情況的最新提醒,而這個議題可能會在今年變得更引人注目。

某種程度上,紅海對峙凸顯歐亞大陸的經濟繁榮最終主要依賴美國硬實力的支持,歐亞地區的許多人似乎輕易地遺忘了這個事實。紅海航線是大部分亞歐貿易的主要通道,但對美國來說,經濟意義遠遠小得多,因為美國主要跨太平洋與東亞進行貿易。

2023年12月16日,英國國防部指出,「鑽石號驅逐艦」(hms Diamond)在紅海擊落了一架疑似針對商船的無人機。(AP)
2023年12月16日,英國國防部指出,「鑽石號驅逐艦」(hms Diamond)在紅海擊落了一架疑似針對商船的無人機。(AP)

然而,這場紅海對峙也突顯全球化時代貿易體系面臨越來越多的威脅,這將是2024年的重大挑戰。隨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努力轉向另一種模式來重振中國萎靡不振的經濟,西方因中國工業過度投資及生產過剩而日益緊張的局勢將成為問題的核心。

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正忙於調查中國電動車補貼的問題,明年歐盟可能會對中國徵收反補貼稅或關稅,這項舉措凸顯歐洲擔憂自身工業模式受到威脅。中國大力投資的其他產業也將成為緊張局勢的根源,包括石化工業及其他能源轉型的相關技術。也許最讓人不安的是中國在較不先進的半導體領域快速進步,可能很快將成為這個領域的主導者,這將對陷入困境的各種西方產業產生影響,尤其是德國汽車公司。

2023年12月16日,英國國防部指出,「鑽石號驅逐艦」(hms Diamond)在紅海擊落了一架疑似針對商船的無人機。(AP)
2023年12月16日,英國國防部指出,「鑽石號驅逐艦」(hms Diamond)在紅海擊落了一架疑似針對商船的無人機。(AP)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在因應日益加劇的貿易緊張局勢時無能為力,今年底,類似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執政期間備受關注的貿易戰可能捲土重來,川普也可能重新入主白宮,而「貿易」將在現任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及川普的總統競選活動占據重要地位。川普的顧問已經在準備激進的新措施,包括提議針對中國及歐洲的基本關稅及互惠關稅,這幾乎確定會結束人們過去數十年來熟知的全球貿易體系。

中國經濟的發展

2024年,中國經濟仍將面臨國內外的不利條件。中國面臨的經濟復甦挑戰包括巨額債務負擔、內需疲軟、人口快速老化、西方的去風險政策,這些挑戰仍未獲得解決。

首先,2024年中國領導人選擇採取哪些穩定債務且刺激消費的政策措施將影響人們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儘管中國人民銀行及財政部已表示願意幫助地方政府解決隱形債務問題,但中國當局未表現出直接支持家庭的太多興趣。如果中國繼續將國家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及製造業投資置於私人消費之上,那麼中國家庭嚴格控制支出將讓中國經濟面臨更大的信心陷阱風險。

中國江蘇一家電路封裝測試工廠,工人正在進行檢查。(美聯社)
中國江蘇一家電路封裝測試工廠,工人正在進行檢查。(美聯社)

其次,中國減少對美元依賴的進展也有待2024年的考驗,短期內,「去美元化」(de-dollarization)能否取得更大進展取決於2個因素,第一個是中國能源與大宗商品等領域的實體能否透過中國的商品交易所使用人民幣結算更多的貿易,第2個因素是會不會有更多中國以外的大宗商品出口國加入人民幣金融體系。

此外,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及電信公司尋求擴大全球出口時的成功及挫折將塑造中國經濟及全球市場,而尚未解決的貿易緊張局勢、持續的供應鏈多元化、西方主要經濟體不斷擴大的產業政策意味著中國產品不會一帆風順。

隨著中國企業為了因應西方的「近岸外包」(nearshoring)及「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而將供應鏈轉移到海外,中國國內失業問題可能惡化,特別是如果民營部門不能為中國大學畢業生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

美國通膨與經濟發展

2024年的前6個月應該可以清楚地看出美國是否實現罕見的「軟著陸」(soft landing),讓通膨重新受到控制,而又不讓經濟陷入衰退。美國聯準會(Federal Reserve)將短期利率從2022年3月的0.25%上調至2023年7月的5.5%,過去75年裡,政府如此大幅收緊貨幣政策而未導致經濟崩潰的情況屈指可數。過去2年,美國面臨艱難的情況,包括世界各地的戰爭、天災、供應鏈中斷,因此美國經濟尚未實現軟著陸。

軟著陸將讓美國處於更有利的地位,因為這將加強美國與中國的經濟競爭及戰略競爭,並加強為烏克蘭提供援助。如果美國民眾相信這些數字,那麼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就可能在今年秋季連任成功。

2022年7月13日,美國政府公布6月通膨率年增9.1%,達到40年來最高點(美聯社)
2022年7月13日,美國政府公布6月通膨率年增9.1%,達到40年來最高點(美聯社)

僅從數字來看,美國經濟的狀況很好:2023年第3季的經濟成長率接近5%,目前預計全年成長2.6%。這打破經濟學家的共識,他們原本預計2023年的美國經濟將萎縮0.1%。去年12月,道瓊工業指數(DJIA)達到歷史新高。在拜登的領導下,美國創造逾1400萬個就業機會,這是超過50年來最好的就業市場。新就業機會形成速度已放緩,而失業率仍維持在低於4%的歷史低點。整體通膨率在 2022年7月達到9%以上的巔峰,2023年10月及11月的通膨降至3%左右,僅略高於聯準會的目標利率,而低薪資勞工的薪資成長尤其強勁。

然而,儘管經濟數字如此強勁,但美國人的情緒仍然悲觀。《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最近的一項民調顯示,選民仍然對拜登領導下的經濟不滿意。超過半數的人表示,他們個人因政府的經濟政策而受到傷害,只有23%的人表示獲得協助,這種焦慮感在年輕選民中尤其普遍。

這種絕望主要可能來自通貨膨脹的新奇經驗,中年的美國人一生中沒經歷過嚴重的通貨膨脹,儘管物價上漲速度正放緩,但雜貨店、加油站及其他提供日常必需品的地方面臨的痛苦顯而易見,而不斷上升的房貸利率及居高不下的房價讓許多人更難擁有房屋。

美國10月通膨率降至3.2%。圖為美國伊利諾州一處加油站。(AP)
2023年10月,美國通膨率降至3.2%。圖為美國伊利諾州一處加油站。(AP)

2024年上半年,如果通膨維持在低位,利率維持穩定或下降,就業維持強勁,那麼經濟樂觀情緒可能將讓拜登處於11月勝選的最佳形勢。然而,如果物價再次飆升或經濟成長急劇萎縮,也許是升息或新一輪地緣政治動盪造成的延遲影響,前總統卡特(Jimmy Carter)與老布希(George H. W. Bush)連任失敗的例子都能證明,在經濟衰退的一年尋求連任的前景十分黯淡。

西方「去風險」的下一階段

2023年,擺脫中國的「去風險」(De-risking)風靡一時,反映出美國的目標是減緩中國軍隊的技術進步,減少對中國企業關鍵商品的依賴。關於2024年的去風險前景,《外交政策》做了3項預測。首先,完全脫鉤(decoupling)的呼聲已經消失,反映出拜登政府意識到完全切斷與中國的經濟關係既不可能,也不受歡迎。

其次,去風險仍將是2024年美國經濟政策、外交政策、安全政策的統一主題,凸顯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與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在因應中國經濟及軍事崛起的必要性達成的共識。第三,美國呼籲歐盟對中國先進技術出口實施管制的呼聲將遭到忽視,現階段大多數歐盟成員國不同意美國關於中國構成生存威脅的評估。

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限制美國對中國的半導體、量子計算和人工智慧企業投資。(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限制美國對中國的半導體、量子計算和人工智慧企業投資。(美聯社)

或許更有趣的是 2024年去風險的3個未知數。第一個是出口管制的額外潛在部門,繼半導體及人工智慧技術後,美國可能會將目光投向量子計算(quantum computing)與潔淨科技(clean technology)。第2個未知數是關於美國能不能與新興經濟體合作,減少依賴中國採購對數位經濟及能源轉型至關重要的原料。第3個未知數是人們對「去風險」是否行得通仍懷有疑慮,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公司與中國的業務往來減少,表面上,這是去風險的勝利,但事情的另一面是,現在美國公司與東南亞公司進行更多貿易,而東南亞公司與中國的關係正加深。這顯示東南亞日益成為中國對美國出口的中轉樞紐,這導致追蹤去風險的現實變得更困難。

全球人工智慧監管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發展步伐加快,新技術引發巨大經濟機會及潛在社會危害,有效治理人工智慧的挑戰變得至關重要。2023年下半年,監管活動激增,歐盟的《人工智慧法案》(AI Act)、拜登政府的人工智慧行政命令、中國關於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的新規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七國集團(G7)、20國集團(G20)、人工智慧全球夥伴聯盟(Global Partnership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安全論壇(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afety Forum)在內的多邊機構也加入人工智慧監管。隨著各種人工智慧應用激增,這些努力可能將在2024年獲得更大的吸引力。

有鑑於人工智慧的軍事影響,限制及控制該技術武器化的問題已成為首要議程。所有主要大國都在投資人工智慧的軍事應用,同時也尋求發展克制的方法。去年11月美國加州舉行的美中峰會上,拜登及習近平針對軍事人工智慧的風險展開對話,特別是與核武控制相關的風險。

人工智慧會未類帶來末日嗎?祖克柏與馬斯克持相反論調。(美聯社)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發展步伐加快,新技術引發巨大經濟機會及潛在社會危害,有效治理人工智慧的挑戰變得至關重要。(美聯社)

這些會談可能與冷戰期間美國及蘇聯之間的軍備控制對話一樣重要,同樣在去年11月,聯合國大會(U.N. General Assembly)通過史上第一個自主機器人武器危險的決議,並呼籲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提交解決該問題的報告,該報告可能成為限制該武器運用的國際談判基礎。

隨著2024年人工智慧監管討論增加,先進技術管理的一些常見挑戰將凸顯出來,包括創新與監管、國家命令與個人權利、經濟利益與保護免受傷害。全球層面的挑戰很多,包括如何防範大國軍事競爭,如何在人工智慧的民用及軍事用途之間插入防火牆,如何防止人工智慧技術擴散到國際體系的危險分子手中。監管挑戰的背後是科技快速發展與法律建構緩慢之間的巨大脫節。如果以史為鑑,克服人工智慧產生的緊張局勢將加劇各國內部及國際之間的多重隱憂。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綉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