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何必要有課綱!

2024-01-08 05:50

? 人氣

教育部長潘文忠出席教育文化委員會。(資料照,顏麟宇攝)

教育部長潘文忠出席教育文化委員會。(資料照,顏麟宇攝)

在理念上,民主政治本是透過法定程序選出領導人物及政黨來為全體人民謀福利,但當民選出來的人物或政黨取得政權之後,為了政權的鞏固延續及一己政治信念的伸張,刻意採取了讓社會及人民分裂的爭議性政策或作為,而隨著時間的進展,社會的撕裂不但沒有彌合,反而愈形尖銳對立,到了不可縫補及整合的地步。在分裂的社會已然成形的情況下,我們如何回頭過來面對那些引發社會分裂及人民對立的爭議性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20多年來的課綱,就是引發臺灣社會紛擾的問題之一。回頭來看,早期國民黨政府嚴密控制人民的思想,教育的作用之一就是管制人民思想的手段。在那個時候,國民教育中的社會科及國語文教育,有著濃厚的宣傳及灌輸的色彩。 但因為國民黨長期執政,一般人民也習以為常,不以為意。2000年民進黨執政之後,其黨內核心深感過往國民黨作為的不允當,所以銳意圖變,試圖以臺灣為核心的歷史及地理,來取代原來以中國為焦點的史地教育,以白話文及本土作家的作品,來沖淡文言文及與中國大陸有濃厚關係的文學家作品。陳水扁政府在課程上的改變,著眼的是「去中國化」,而為了要達到這樣的目標,不僅在政治上與中國完全切割,在文化上也朝向去中化的方向發展,也就是不僅否定「政治上的中國」,也想與「文化上的中國」保持距離。

我們不得不承認,教育的確不是在短時間內可以產生顯著成效的活動,但在假以時日之後,教育所能發揮的作用,就絕對不可小覷。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由於當時總統馬英九的溫和,他的國民黨政府並沒有馬上對具有去中國化色彩的課綱開刀,雖然在八年執政的後期才想用力,但為時已晚。2016年,蔡英文的民進黨執政後,由於國際地緣政治的變化、習近平的威權統治、香港反送中運動激化臺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對中國大陸的反感,加上民進黨政府在政治及教育上增強了去中國化的力道,諸多因素相加相乘的結果之下,臺灣社會不同世代之間對「中國」的印象產生了極大的差距。年輕人反中、仇中者眾,許多年長者則對中華文化或中國意象留有溫情。

這世代之間的差距約略對應著藍綠政黨的不同立場。在今(2024)年的大選前,課綱問題再度爆發。早在2023年的10月11日,當時尚未成為副總統候選人的趙少康與國民黨前副主席郝龍斌就提出八項政見,其中一項就是「全面檢討課綱,培育學童對國家之認同。」接著北一女國文教師區桂芝在2023年12月4日發表一篇批判108課綱去中國化的談話,引起了全國關注。針對如此的爭議,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表示,在他當選後將立即召開教育國是會議,檢討108課綱,他並呼籲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不要為了選舉來操作世代對立。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