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灣有事,日本不能有事─嚴肅面對賴清德可能當選

2023-12-01 06:00

? 人氣

日本對台灣的態度有可能回到安倍執政前的狀態,即便賴清德在總統府頻喊「親媽救我」也沒用。(資料照,蔡親傑攝)

日本對台灣的態度有可能回到安倍執政前的狀態,即便賴清德在總統府頻喊「親媽救我」也沒用。(資料照,蔡親傑攝)

「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如今還適用嗎?答案為否,正確地說,這「不倫口號」只是日本右翼的一廂情願,拜登一服軟,東京就變成「台灣有事,日本不能有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表面上,拜登並沒有在「習拜會」向北京示弱,但事實上,習近平願意訪美,檯面下的收穫必然不少,側面例子很多,光是日本態度的轉變,即可窺一二。

習拜會後,中日韓外長便在釜山舉行峰會,而這是一次旨在磋商明年三國領袖高峰會的前奏。如果拜登沒先在習拜會上讓步,中日韓湊不在一塊兒。

2023年11月15日,拜習會在舊金山登場。(美聯社)
習近平願意訪美,檯面下的收穫必然不少,例如對日本態度的轉變,即可窺一二。(資料照,美聯社)

那麼,三國關係會不會有進展?簡單說吧,只要美方不從中作梗,中日韓之間本來就是互利大於矛盾,一旦領袖碰頭,必然會有進展。

另一方面,沖繩知事玉成丹尼在七月訪陸之後,11月下旬也低調訪台,玉成旗幟鮮明反對「台灣有事,日本有事」,行前,還在琉球動員了一場「反戰大會」,公開反對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論調。

此外,日本公明黨黨魁帶著首相岸田的親筆信率團訪問大陸,也是友好信號,旨在為中日關係降溫。

當然,中日關係降溫的背後,日方在軍事上的積極部署也同時進行,不過,其軍事外交上的部署重點已愈來愈傾向「台灣有事,日本不能有事」,自保為上。

為了推銷福島水產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於2023年8月30日在首相辦公室午餐時享用福島的海鮮料理。(美聯社)
日方也在軍事方面積極部署,且越來越傾向「台灣有事,日本不能有事」。(資料照,美聯社)

對美方而言,軍事上的自保,簡言之就是「拒止威懾」(Deterrence By Denial),美國正要求日本實行此一戰略。11月8日,美前國安顧問博明來台,對日方公開下的指導棋,就是「拒止威懾」。

美國奉行的威懾戰略有兩種:其一,懲罰威懾;其二,拒止威懾。前者意味著經濟制裁與軍事介入,成例就是美西方在「俄烏衝突」後施行的經濟制裁;後者意味著在發生衝突前,整經軍武,企圖改變對手在戰爭成本上的估算,已達到遏阻的目的。

總之一句話,「拒止威懾」就是美國兜售武器的途徑,能否有效,端視其瞄準的對手如何看待戰爭。

在俄烏衝突後,美方終於坦承「懲罰威懾」無效,因為美國與歐洲都不願被捲入戰爭,「巴以衝突」後更是如此,但中東挺巴武裝勢力是連「拒止威懾」都不太買帳,若不停火,以色列決無寧日。

台海衝突,是靠「拒止威懾」能止戰的嗎?大陸前駐美大使崔天凱在習拜會後表示,中美關係要有進展,首先得承認台灣問題「對中國人而言是生死攸關的問題」,「沒退讓餘地」。

換言之,一旦北京下決心動手,必然不計成本,打到贏為止。美日做再多的「拒止威懾」佈局,對不惜血本的對手而言,不會起作用。哈瑪斯與挺巴武裝勢力就是現成的例子,被逼急了,打不過也要打。更別說在第一島鏈擁有絕對優勢的解放軍。

中方的此一態度,對美日之間在「自保」上的認知會產生影響。美方認為擴軍並部署遠程武器,甚至設立核保護傘,方為自保之道,但日方不見得認為這麼想,因為北京向日本提出了「中不打日」的三個條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雁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