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羋妡觀點:台灣還有多少人記得孫中山的生日?

2023-11-12 05:50

? 人氣

國父孫中山(取自維基百科)

國父孫中山(取自維基百科)

11月12日是國父孫中山先生誕辰紀念日,不確切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天已不再是「國定假日」,沒放假似乎記得他生日的人也漸漸少了。僅管我對孫中山領導革命事蹟頗為熟悉,但並未好好研究他和台灣的關係。在今年孫中山誕辰前夕,實地走訪了國父紀念館,用我自己的方式來紀念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孫中山一生來過台灣三次。第一次是1900年9月,在台北新起町設了指揮部策劃惠州之役,前前後後停留了44天;第二次來台灣是在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他和胡漢民等人搭輪船到台灣再轉赴日本,這次來台灣曾下榻御成町梅屋敷(今台北中山北路國父史蹟館),留下了重要史蹟。1918年孫中山第三次來台灣,卻因為日本政府阻撓而沒能入境。

國父孫中山先生一生曾三次來台灣。(圖/作者攝)
國父孫中山先生一生曾三次來台灣。(圖/作者攝)

1895年甲午戰敗,清廷簽下馬關條約把台灣割讓給日本,當時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曾悲憤地寫下離台詩:「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同一時期孫中山組創了興中會,啟動革命運動,所以很多歷史學者認為、國民革命一開始就和台灣有關係。

馬關條約複製件,外交部提供。(圖/作者攝)
馬關條約複製件,外交部提供。(圖/作者攝)

孫中山是在1897年派陳少白來台灣設「興中會台灣分會」的,吸納了楊心如、吳文秀等會員。1910年同盟會在台灣成立分會,蔣渭水、翁俊明、杜聰明、蘇樵山等人都參與。從這些組織在台灣設立可以看出,台灣雖然割讓給日本、但在中國革命史中從來沒有缺席。

例如許贊元、羅福星就曾經參加黃花岡之役;林薇閣慷慨解囊捐助革命經費;澎湖漁民章吉輔渡海投効辛亥革命;翁俊明、杜聰明密謀毒殺袁世凱;林祖密暗中支持羅福星、余清芳等的抗日活動,這些革命志士也以行動說明了台灣的革命和中國內地是一體共生的。

臺灣革命志士群英像,蔣渭水(後右1)、翁俊明(前左2)、杜聰明(前左3)等人。(圖/作者翻攝)
臺灣革命志士群英像,蔣渭水(後右1)、翁俊明(前左2)、杜聰明(前左3)等人。(圖/作者翻攝)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後,台灣掀起一股抗日浪潮,尤其以1913年羅福星在苗栗的抗日事件最為激烈。羅福星在被處決前以「中華民國孫逸仙救」嵌於句首寫下著名的〈祝我民國詞〉。蔣渭水和林獻堂則是以較溫和的方式在台灣推動民族革命。被尊稱為「台灣新文化運動之父」的蔣渭水,一生最崇拜孫中山,兩人不但都是醫生,一位受西方科學訓練、一位受日本科學教育訓練,彼此英雄所見略同,而且還都長得很帥。

「臺灣新文化運動之父」蔣渭水最崇拜孫中山;而在孫中山逝世時,北京大學臺灣學生會更沉痛悼念。(圖/作者攝)
「臺灣新文化運動之父」蔣渭水最崇拜孫中山;而在孫中山逝世時,北京大學臺灣學生會更沉痛悼念。(圖/作者攝)

當時台灣人對孫中山很尊敬的,在他過世時北京大學台灣學生會還曾在輓聯中寫到:「三百萬臺灣剛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領導?四十年祖國未竟事業,舍我輩其誰分擔!」,這份對孫中山的尊敬之情,曾體現在台灣各界、民眾生活各個層面,延續了很長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孫中山誕辰不再是國定假日,有關他的一切,台灣年輕人也愈來愈陌生…

孫文手書「天下為公」和「博愛」。(圖/作者攝)
孫文手書「天下為公」和「博愛」。(圖/作者攝)

*作者為文物藝術策展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