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靖宇觀點:「貪腐螺旋」惡性循環下「靜默選民」的力量

2023-11-11 06:30

? 人氣

作者指出,在政黨協商中,國民黨過去所慣用的伎倆也早被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見圖)看破。(資料照,柯承惠攝)

作者指出,在政黨協商中,國民黨過去所慣用的伎倆也早被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見圖)看破。(資料照,柯承惠攝)

基於沉默螺旋的理論,當中間選民會假設自己的意見是少數的又或者對於台灣的政黨政治是反感的,所以他們不會表達自己的政治意向,導致選舉最後的結果無法被準確預測。換句話說,中間選民力量是具有決定性的、不易對單一政黨產生認同感。比如說,「白色」力量的覺醒所催生的民眾黨就是一個典型沉默螺旋案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無論現在的總統大選民調如何,自始自終都無法將中間選民實際統計出來,而這些鮮少表達意見的中間選民筆者稱之為「靜默選民」,也因為「靜默選民」的意向無法掌握,導致現在民調是否能真實地表達選舉的投票結果,只能透過時間考驗來證明。其次,「靜默選民」表現出「選人不選黨」、「去政黨化」態勢已從過去的選舉經驗逐漸地明朗化。

台灣民眾「選人不選黨」,「去政黨化」的現象出現自2018年以來已有六年。為何會有這麼明顯的「選人不選黨」現象出現?筆者過去曾表示未來的大選中「選人不選黨」的情況可能會更加的顯著,並且歸納出「選人不選黨」三個關鍵因素。一、政黨惡鬥,爭權奪利,吃相難看;二、阮囊羞澀,榮景不再,民心思變;三、群魔亂舞,顛倒是非,亂象叢生。 由此可知,政黨政治開始逐漸不受人民的支持,加之政治、經濟、社會三方面均動盪不安,人民為求自保,寧可選擇沒有政黨包袱的新面孔而捨棄舊面孔,因此,總統大選存在大量的未知變數。.

從政治學的視角來分析,選舉制度與政黨體系存在相互依存的緊密關聯,而選舉制度下存在著兩個關鍵關係載體,即是選民與政黨,選民是因為政黨代表自己所屬群體的利益而選擇這個政黨,選民與所屬群體之間緊密相連,而所屬群體與代表政黨之間又魚水深情,所以選民對於政黨的支持是無條件的。然而,選票政治是政黨體系對政黨實力經由選民的選票來度量的,所以政黨之間的競爭,自然體現在各自所獲得的得票率或席位的不同,即各自實力上的消長。

其次,民進黨的執政已不再被台灣民眾肯定與接受從而導致民進黨支持人數下降。也因如此,國民黨見獵心喜的態勢,企圖結合民眾黨的力量來提升國民黨當前低迷的政治氛圍,力圖利用當前民進黨的劣勢以實現政黨輪替並奪取執政機會。然而,在多次國民黨與民眾黨的政黨協商過程中,國民黨過去所慣用的伎倆也早被民眾黨領導者柯文哲給看破,所以導致數次政黨協商合作破局窘境發生。

誠然,「水清無魚、政清無利、黨清無財、人清無盟」除了解釋前述在野協商破局還可以解釋台灣過去各時期政黨間政治腐敗與政商利益糾葛下「貪腐螺旋」惡性循環。因此,各政黨為了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的勝利各自提出選民所期待的政見,但一次又一次政見跳票已成為藍綠兩黨常見的現象。所以,大量的淺藍、淺綠選民已轉向成為「靜默選民」。

然而,如何爭取「靜默選民」的支持?究竟「靜默選民」在乎的是什麼? 我們可以從《禮記》中「禮運大同篇」提到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可以看出端倪。因此,下一屆的總統候選人究竟誰能實現「禮運大同篇」帶來台灣「靜默選民」乃至全民所需要「幼有所顧,青有所盼,中有所成,老有所養,長有所終」的生活?誰就可以發揮台灣無窮的潛力帶來希望與發展。

*作者為南開大學管理學博士、現任南開大學台灣校友總會兩岸教育交流中心執行長及中華國際菁英學會-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

本篇文章共 3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3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靖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