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誠觀點:賴清德能源政策問題百出,應全面修正

2023-11-03 05:45

? 人氣

IEA報告明確指出綠氫價格由綠電價格決定。臺灣多雨,光電成本高出國外一倍。臺灣地狹人稠,無法大量建設陸域風電,只好大力推動發電成本為陸域發電一倍的離岸風電。因自然與地理條件限制,臺灣並不合適大力發展綠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IEA深知世界各國綠電成本相差很大,故建議綠電成本高昂國家,不宜自製昂貴的綠氫,而應由綠電成本低,綠氫成本亦相對低廉的國家進口。日本規劃將來由澳洲(光電成本極為低廉)進口綠氫即為顯例,日本並不準備以國內相對昂貴的綠電製造綠氫。蔡政府政策與日本背道而馳,又走錯了路。

電力減碳成熟科技較多,故氫氣減碳主要貢獻在於工業製程減碳,長途陸上貨運及海運、空運減碳。以氫氣提供電力本來就不是使用昻貴綠氫減碳的主要目的。IEA規劃在2050年氫能將提供全球1.5%的電力。但依賴清德及蔡政府規劃,2050年氫能將提供臺灣9-12%電力,這都是因為裝置太多光電風電導致氫電占比也畸型提高,正是一步錯、步步錯。

由以上討論可知花了偌大力氣與天文數字投資的再生能源根本撐不起臺灣的供電需求。賴清德所規劃之2030年能源配比,火力發電占比仍高達70%,重中之重為燃氣發電,占比50%。賴清德能源政策第三大重點即為加緊建設總裝置容量高達1700萬瓩(17GW)的18部大型燃氣機組。

一方面廢核,一方面又要維持臺灣供電安全,還要兼顧減碳,大力建設燃氣發電也成了賴清德的唯一選擇。但賴清德又提出「進而達成2050年淨零轉型願景」,這就產生矛盾了。

許多人並不了解2050年淨零碳排何等艱難。工業、運輸甚至農牧減碳都極為困難,相較之下,電力減碳最為容易。IEA報告中明確指出,要達到2050年淨零排放,先進國家(包括臺灣)的電力碳排必需在2035年全部歸零,賴清德規劃2030年火電在電力占比中仍高達七成,如何在5年內歸零?

20231021-民進黨主席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出席「賴清德全國暨台北市競選總部」開幕。(蔡親傑攝)
筆者提出,賴清德規劃2030年火電在電力占比中仍高達七成,如何在5年內歸零?(資料照,蔡親傑攝)

IEA報告中也強調因為先進國家在2035要達到碳排歸零,從現在開始,不應興建沒有配備碳捕捉與儲存設備(CCS)的火電機組。但細查經濟部公布的「電源開發計劃」,由今天到2030年,臺灣每年都有並未配備CCS的燃氣機組完工。在正常情況,燃氣機組使用年限25年。但如果遵照IEA建議,2030年完工的機組,5年後就要提前除役。

請教賴清德,如何達成IEA要求的2035年電力淨零排放?如何達成2050年全面淨零排放?

由以上分析可知賴清德力推加速發展的前瞻能源供電能力極為有限,風電、光電因獨立電網滲透率限制也不宜過度開發,另外氫氣減碳重點本來就不是電力。再加上IEA大聲疾呼停止興建沒有配備CCS的火電機組。賴清德提出的「第二次能源轉型政策」,表面上洋洋灑灑,但都經不起推敲。

蔡英文選前提出的第一次能源轉型政策,其中有數字的9大硬指標,今日檢視全部跳票。最大問題是完全未考慮能源轉型對發電成本的衝擊,如今檢討,該新能源政策將造成每年發電成本增加2500億元。

賴清德提出的第二次能源轉型政策也無一字提到電力成本,但其鼓吹之綠能、前瞻能源、氫電、儲能再加上燃氣發電,發電成本均遠超傳統提供基載電力的核電與煤電。發電成本的上漲除反映在電費、物價雙漲外,並將影響我國產品之國際競爭力,進而衝擊國內就業率。

由以上解析可知賴清德的第二次能源轉型政策完全經不起檢驗,問題百出,應全面修正。

*作者為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前吉興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立誠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